试论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的危险点及控制措施
2018-02-26宋泽梅
宋泽梅
【摘 要】电网覆盖范围的拓展和用户用电需求的增加,使得电力系统调度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调度人员自身专业能力不强、缺乏安全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工作中存在较多的危险点和安全隐患。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不仅会影响电网正常运行,而且容易给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有效辨识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的危险点,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成为现阶段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危险点;控制措施
0 引言
電力系统调度运行中危险因素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例如没有贯彻落实检修计划,缺乏掌握调度指挥操作的专业知识和规章制度,或是调度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等。文章首先概述了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中的这些危险点,随后分析了导致这些危险要素出现的原因,最后从实际出发,分别从完善调度管理制度、建立风险预测机制等方面,就如何做好这些危险要素的科学、动态控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1 电力调度系统运行中的危险点
1.1 在进行电力系统中各个电气设备的检修时,由于没有完全依照检修计划,检修内容执行,出现了漏检或重复检查现象,容易引发区域性的停电事故;给调度运行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1.2 电网一次设备接线图没有及时更新,难以为调度操作指令票的拟定、审核、执行提供参考,从而因为缺乏参考依据而造成调度人员的误操作;
1.3 现场检修技术人员对检测结果过度依赖,没有结合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造成设备缺陷并没有完全消除,导致电力系统设备重复停电检修,加大了调度运行人员的工作量以及调度运行压力;
1.4 调度人员对电力设备潜在故障的判断能力不足,一些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后期导致电力系统无防备停电次数过多,严重影响了区域电力用户的正常用电;
1.5 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对各类电气设备的质量进行严格验收把关,或是在安装前没有进行必要的实验,都会导致后期设备使用后出现各类故障问题,甚至因为设备型号不兼容而出现爆炸、火灾等恶性事故;
1.6 安全自动装置和继电保护的定值整定不正确,加上没有采取科学的整定方式,以及现场检修人员误碰二次设备及其接线,因而导致继电保护“三误”事件的发生,给调度运行人员对系统故障的判断造成干扰;
1.7 现阶段许多电网设备都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而部分调度人员由于没有接受专门的培训,仍然按照以往的传统设备进行操作考虑和事故判断,有可能造成调度误指挥、误操作;
1.8 在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磁环网操作运行指挥过程中,不同系统考虑缺失,以及上下级调度间配合出现问题,极易出现电气设备严重过载的情况,甚至造成误合、解环的恶性事件。
2 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危险点的形成原因
2.1 缺乏完善的检修计划
由于电网中电力设备的复杂性和电力调度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要想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制定并且贯彻落实检修计划,推动各项工作按部就班的开展。但是目前来看,一方面是部分电力企业尚未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制定完善的检修计划,许多现场操作人员仍然存在凭借工作经验进行操作的情况,另一方面则是即便制定了检修计划,相关检修人员也没有将这些计划内容落实到行动上。这样一来,调度运行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增加了电力系统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2.2 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
有些电力单位对于现场操作和检修人员的培训局限于专业技术方面,而对于安全意识和风险辨识则缺乏必要的培训。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以往经验完成对电力系统的设备检修,但是对于那些刚入职的工作人员来说,一方面是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对于许多电力设备的操作、常见故障还不够了解,也就无法保证电网检修的质量;另一方面是即便发现了一些故障隐患,也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导致问题扩大化,也会造成区域性的电网故障。另外,还有部分电力调度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出现电力调度运行事故后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相互推诿责任,也会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3 定值计算的精确度不高
定值计算的准确性关系着电力系统设备运行的实际效果,如果定值计算存在较大的误差,造成电网故障时继电保护不正确动作事件。当前,在开展年度定值核查工作时,许多保护人员并没有关注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及其电网稳校核,加上缺乏现场工作经验,使得定值计算结果缺乏准确性和针对性。引发了更加严重的安全问题,对调度运行工作造成误导。
3 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危险点的控制措施
3.1 开展安全培训
“安全第一”是电力系统调度工作的首要原则,开展安全培训也成为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从电力企业角度来说,无论是出于电力系统自身的稳定运行还是企业员工个人发展角度,都需要开展必要的安全培训。首先,为了不影响正常电力系统调度工作的开展,一般要求电力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分批次的参加培训,为了保证培训效果,还可以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考核机制,以此来督促和激励调度人员珍惜培训机会,确保能够从中掌握安全调度技能。其次,在调度人员有了基本的安全常识后,还要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建立调度责任机制,将员工调度工作中的表现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参考依据,为调度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3.2 优化管理制度
对调度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是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危险点控制的关键所在,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在进行调度管理制度优化的过程中,应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制定出一套合理有效的调度工作管理制度,对于不遵守相应规程的行为,应该结合引发的后果,依照制度的有关规定予以相应的处罚。同时,还应该对调度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行考核评估,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以后给予适当的奖励。在优化调度管理制度时,需要充分发尊重工作人员的主体作用,对其工作环境进行持续改善,关注调度人员的切身利益,继而激发调度人员对于自身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3.3 完善风险预测预警机制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满足电力用户的安全和持续用电需求,需要通过引入完善的风险预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电力系统调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向调度人员发出警报,以便于调度人员根据风险类型、形成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了问题的扩大化。此外,还要根据近年来电网工作情况的变化,及时对风险预测预警系统进行更新和优化,确保其内容的完善,提高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能力。另外,要求调度人员强化工作责任意识,对于系统发出的警报要及时记录,并安排人员负责进行处理,实现全程、动态的监管。另外,还可以引入信息化系统,通过计算机完成对电力系统潜在风险的动态识别和全程跟踪,并且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提高预警的准确性,缩短危险点的识别时间,提高控制效果。
4 结语
作为电力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当认识到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的过程中,危险点是客观存在的,调度人员的工作职责是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这些危险点对电网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保证电力用户稳定用电。当然,电力企业也要重视开展专业化的培训,包括技能培训、安全培训等,让调度人员掌握信息化技术,形成责任意识,严格执行检测计划,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李锦平,申世红,张志翔.浅谈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的危险点及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5):131-133.
[2]陈东起,胡伟华.危险点安全预控技术在地区电网调度运行中的研究与实现[J].華東電力,2016(34):164-165.
[3]安徽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基于专家规则库的电网调度运行危险点预控及防误系统[J].安徽电力,2016(03):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