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方法

2018-02-26江苏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庄实验小学2210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21期
关键词:钢尺物体科学

江苏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庄实验小学(221000)

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性实验活动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知体验机会,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因此,设计观察实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认知思维有一定的认识和判断,注意衔接学生的认知基础,使学生在观察体验中形成学科能力。

一、验证因果,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教师在筛选观察实验时,要充分考虑教学条件和学生的操作实际,对实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观察实验操作方案,让学生顺利找到验证因果的思维突破点。

如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温度与气温》时,教师设计室内外温度比较的实验。首先,教师提问:“什么是气温?”学生阅读教材后给出答案:“空气的温度就是我们常说的气温,这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然后教师让学生估测室内外气温的数值,学生纷纷给出自己的判断。最后,教师拿出温度表,让学生实地测量。学生经过测量得出结果:室内温度为16℃,室外温度为19℃。教师组织学生对估测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感受到验证实验的严谨性。

案例中,教师先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然后发动学生猜测室内外的温度,引导学生展开实际测量活动验证猜想。学生通过这些观察操作,不仅对相关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培养了观察的意识。小学生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不够,设计这样的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关注天气的意识。

二、接轨生活,衔接学生的认知基础

学生的科学认知基础呈现个性化特征,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观察实验的生活化特征,将学生的生活认知和实验内容有效衔接,提升观察实验的可操作性。同时,观察实验具有验证特征,要求学生有所发现。教师给学生提出观察要求时,应根据不同群体的学习认知基础展开设计,让不同群体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观察学习,形成更多学习成长点。

如教学《听听声音》时,教师选择的观察实验是使物体发出声音。学生对声音有一定的生活认知,也熟悉身边物体的发声情况。教师先让学生利用身边物体制造声音,并对这些声音的特征进行观察分析,找出声音形成的原理,特别是声音个性形成的原因。学生根据教师的设制进行实验,操作热情高涨,纷纷用手边的物体制造声音。有的学生拿出钢尺,将钢尺放在桌沿上,用力弹拨钢尺,使钢尺发出特别的响声;也有的学生打开课文,快速翻动纸张,使纸张发出声音;还有的学生拿出皮筋使劲抻拉,使皮筋弹出声音。经过一番观察操作,学生对身边物体产生的声音有了一定的认知。有学生说:“物体在振动时发出声音,振动频率不一样,声音的大小粗细也不一样。”……

教师发动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展开实验操作,成功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在具体操控时,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对声音产生的原因展开探索,找到了声音生成原理。

三、拓展训练,发展学生的实验思维

设计观察实验训练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实验操作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机会;要注意筛选观察信息资源,有针对性地取舍,以提升观察实验训练的效果。

如教学《运动起来会怎样》一课时,教师选择的实验是测量心跳和呼吸。为了让学生对运动时心跳和呼吸的影响有清晰的认知,教师让每一个学生先测量自己安静状态下1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然后将学生带到操场上,分组快跑100米,让学生测量快跑后的心跳和呼吸次数。最后对运动前后的心跳和呼吸情况进行对比,看出现了哪些变化。学生通过测量,得出结果:“运动前,我每分钟呼吸26次,每分钟心跳70次;运动后,我每分钟呼吸45次,每分钟心跳102次。这样看来,运动对心跳和呼吸的影响是挺大的。”……

学生对自身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利用这种实验展开训练,对提升学生的科学意识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对观察实验展开创新设计,以提升观察实验的品质;要精选观察实验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之能够在观察中逐渐明晰学科内容核心,建立科学的认知体系。

猜你喜欢

钢尺物体科学
自制教具优化“声音的强与弱”实验
自制教具优化“声音的强与弱”实验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做一个钟摆”实验改进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科学拔牙
悬浮的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