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本为例,抓住语文实践点
——以《卢沟桥烽火》教学为例

2018-02-26广西西林县弄汪希望学校533505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21期
关键词:卢沟桥烽火言语

广西西林县弄汪希望学校(533505)

《卢沟桥烽火》一文讲述了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侵略者的历史事件。教师在教学当中不仅要让学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不一样的感情色彩,还要让学生的思想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在学生的心灵中树立起一座勇气的丰碑。

一、 通过教、认使言语形式鲜活

形式是文本的载体,是承载了思想的躯壳,形式本身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但是,融入了言语的形式,就如同魂灵找到了一副躯壳,复苏成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体。许多教师在教学《卢沟桥烽火》时,往往是将复述课文作为这节课的重点,停留在历史事件的教学中。这样生硬的教学灌输,学生虽然可以获得知识,也能够应付考试,但是这样的教学却缺少了“语文味”。《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不仅仅讲述了一个历史事件,在那浓郁的战斗氛围中还有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从言语形式中感受鲜活的文本思想应该是本课教学的着力点。

师:(读课文片断)“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这一段中描绘了怎样的场面?

生:描绘了在威武不屈的正义面前,侵略者都获得了应有的下场。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生: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

在这样的设计下,教师由词入手,结合PPT的展示,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卢沟桥事变”那一段威武的历史,也在词语的运用中学习到了课文的写作手法,人物对话的精练。教师通过范读帮助学生梳理文脉,也在趣味的师生对话中真正将言语融入进来,使学生感受到了言语形式的鲜活。

二、 通过介入使言语品质变得敏锐

语文教学是一个听说读写的过程,如果光有言语形式的朗读,那只是完成了教学形式的第一步——亲近文本。我们在亲近文本的基础上还要走进文本,让学生与作者进行文字间的交流沟通。读自然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但教师在学生自由朗读的基础上,还要通过介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分析,把握言语品质的敏锐度,从而完成语文实践过程。

在《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中,教师在学生自由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设计“个性化”朗读,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总结分析。

(PPT呈现)

面对日寇,我们 。

面对敌军,我们 。

卢沟桥的 见证了这些。

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 。

师:我们抓住哪些词语就能理清“卢沟桥事变”的发展脉络?

以填空的形式,将文章的脉络展示到学生面前,让学生一边填空,一边总结文章,感受当时我军与日军的战争,感受我国军民之间的同仇敌忾,这是课文教学的重点。教师通过多媒体的介入,使学生不再是初尝文本,而是真正走进了文本,在人物形象与对话当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 通过文本拓展将生活与实践相结合

文本拓展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拓展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所以教师在教授《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时,要创新拓展环节,利用文本拓展将生活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可以利用PPT先为学生展示“卢沟桥事变”中的感人片断,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我军与日军的殊死搏斗,唤起学生内心的振奋与自豪之情。接着,教师再为学生展示抗日战争期间许多感人的小故事,这些故事虽然离我们很远,但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却是一直流传了下来。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去课外收集一些与抗日有关的感人小故事,可以利用互联网,也可以询问家中的长辈,看看自己家中的长辈对抗战有着怎样的看法。在下次课中进行展示。

这样的趣味拓展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课文结合起来,课后他们会积极主动地收集关于抗战的小故事,来到学校后与其他同学分享。在课外拓展环节中,学生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抗战的小故事,对课文的思想内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在讲述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学习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语文素养和爱国精神获得了发展。

猜你喜欢

卢沟桥烽火言语
烽火瞬息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烽火豪情:初光先照映初心
守卫卢沟桥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卢沟桥醒狮越野跑活动书画展
烽火戏诸侯
难忘烽火岁月
游卢沟桥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