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彰显载体效值,让文本解构更高效

2018-02-26江苏如东县袁庄镇袁庄小学2264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22期
关键词:珍珠鸟洞察文本

江苏如东县袁庄镇袁庄小学(226400)

苏教版教材《珍珠鸟》一文出自著名作家冯骥才之手,作者借助与小珍珠鸟相处的过程,从司空见惯的细节中提炼出了深刻的道理: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是一篇典型的借助事物发展质态最后形成感悟的文本。从最后道理水到渠成的揭示,不难看出作者之前的描写做足了铺垫。因此,本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就应该定位于探寻作者是如何将“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一步步地展示出来的,借以梳理蕴藏在文本中的独特构思,从而更深入而全面地解构文本。

一、对比统整,在关注环境中洞察作者的真心

作者开篇不说废话,直抒胸臆:“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珍鸟!”一个“真好”,虽然简朴,但情感真挚,又进行前置处理,强调突出的韵味非常鲜明。教学中,教师直接将这一句话改写为:“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真好!”只字未改,仅仅调换顺序,但对比之下,学生立刻发现原文中的语句重点突出了自己的感受,突出了自己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为后文中揭示“信赖创造美好境界”的主题奠定了基础。

随后,作者花费不多的笔墨描写了自己为珍珠鸟安置的家。教师引导学生紧扣语段中“舒适”“温暖”“安全”三个核心词语,从具体的语言中深入感知珍珠鸟生活环境的惬意与美好。随后,教师相机设问:从作者为一对珍珠鸟如此精心地做巢,你看出了什么?学生纷纷进行猜想:看出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正是将自己喜爱之情,融入到了为它们做巢上;有的学生看出了珍珠鸟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更看出了冯骥才是一个富有爱心、懂得珍爱小动物的人。

这样的认知,看似与主题关联不大,其实是后续文本中作者对珍珠鸟态度的一个伏笔,更为文本的情感设定了基调,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表达效果。

二、辨析结构,在洞察外貌中感知作者的真情

《珍珠鸟》一文并不是一篇纯粹的状物类文本,更不是以严谨、精确为主要表达追求的说明文,而是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的相处过程融入文中。因此,对珍珠鸟的外形的描写就不仅仅是客观还原其真实面貌,更多的是融入了作者丰富的主观认知,巧妙地展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教师先引领学生感知作者描写珍珠鸟外形的策略和方法:1.描写有序列。先从整体入手,“像它的母亲”。2.描写有特点。红嘴红脚、羽毛是灰蓝色、身体好肥。接着,教师问学生:读着这样的语言,你看出了一个怎样的小珍珠鸟?很多学生纷纷运用了“可爱”“讨喜”等词语表达了自己的感受。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语言的细节中,寻找哪些词句让我们对小珍珠鸟形成了“可爱”“讨喜”的感觉?学生紧扣“小家伙、好肥、蓬松的球儿”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妙,并穿越语言的范例,更好地感受字里行间所蕴藏的作者情感。

三、随文练笔,在对应关照中探寻作者的真意

课文的第4到第6自然段,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小珍珠鸟与作者不断亲近的过程。教学时,教师先引领学生从作者描写的序列性中感受到小珍珠鸟与我亲近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随后,再将关注力聚焦在描写小珍珠鸟动作的细节上,通过辨析“撞”“喝”“瞧”“啄”等字,感受它的可爱与调皮。

鉴于此,教师引领学生思考:为什么小珍珠鸟敢如此肆无忌惮地在我的房间里“为所欲为”?很多学生都从前面的学习中意识到,是作者对小珍珠鸟的喜爱给了它广阔自由的空间。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将关注的焦点都放在小珍珠鸟身上,而对于自己的表现写得相对较少。因此,教师利用随文练笔,引领学生根据小珍珠鸟的表现,想象此时此刻的作者会做些什么呢?要求将作者的表现与小珍珠鸟的表现进行有机融合,更好地感受作者对小珍珠鸟的爱心。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运用了课文中作者创作故意留下的空白,让学生在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地想象,真正地促进学生解读文本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应该紧扣文本的核心主题,依循着作者的创作思维,感知作者谋篇布局、选择材料的视角,洞察作者的创作思路,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珍珠鸟洞察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珍珠鸟
“洞察号”在火星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汇聚全球智慧 洞察生态未来
说谎的珍珠鸟
《珍珠鸟》文本解读
命制历史试题要强调科学性和洞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