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视角下科学童话的教学策略
——以《水上飞机》的教学为例
2018-09-04江苏启东市南苑小学226200
江苏启东市南苑小学(226200)
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是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普及某一方面的科学知识的文本。面对这一特殊文体,理想的教学境界应该是:学生面对真正的优质童话拥有真兴趣,经历真实的阅读过程习得真方法,基于真切的阅读感受尝试真表达。
那么,针对科学童话这一文体,着眼语言运用这一目标,该如何进行“真阅读”教学呢?我们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航天飞机》的教学为例。
一、真品味,彰显文体特色
(一)各美其美
科学童话是童话外衣包裹着知识内核。教学时,一方面要让学生感受童话的故事性,重在朗读体会;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知识的逻辑性,重在梳理内化。
1.童话逻辑,语言趣味
《水上飞机》的情节好玩,在于其中的童话逻辑。当小海鸥遇到水上飞机,引发了一系列的认知冲突,生成了一连串妙趣横生的对话。学习其中的对话我们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圈画:默读二到七自然段,圈画出能体现人物心情的词语或标点。第二步,练读:同桌两人分别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自己练读。第三步,配合:同桌两人配合读对话。在学生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展开个性朗读。
“飞机?你怎么掉到海里去啦?”小海鸥吃了一惊。
水上飞机笑了:“不,我是降落在这里的。我是海上救护机,可以迅速救援海上遇难的船只。”
朗读这段对话,可以在抓住标点和提示语,体会角色心情的基础上,让学生带上表情,添上语气词进行趣味演读。学生可能会呈现出这样的精彩——“小海鸥”瞪着眼睛,张大嘴巴:“啊?飞机?你怎么掉到海里去啦?”“水上飞机”眉开眼笑,乐不可支:“哈哈!不,我是降落在这里的。”
文字在学生的情感与声音中被激活,童话之美也就弥散于这有声有色、有情有趣的琅琅书声中了。
2.知识脉络,言语智慧
不单是有趣的故事情节,课文还带给学生关于水上飞机的知识。梳理知识,可采用这样的策略。读:浏览课文;画:用横线标出直接介绍水上飞机的句子;想:这些句子分别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哪些方面?
通过交流,学生会发现,课文介绍了这一类型水上飞机的外形——“白色船体的两边长了两个大翅膀”,名字——“我是海上救护机”,本领——“可以迅速救援海上遇难的船只”,以及其他种类水上飞机的功能——“有的可以随时从海上起飞,参加战斗;有的可以给航行中的船只输送物资;还有的能从海中汲水,去扑灭森林的大火……”针对这样的探究成果,采用“脑图”的方式进一步加以整理,关于水上飞机的知识就一目了然了。
但仅仅是提取信息还不够,更要引导学生将零散的信息融合重组,将文本语言化归己用。于是,下一个学习活动随之而来:“请同学们参照‘脑图’,利用信息资源,有条理地向大家介绍水上救护机。”
我为大家介绍的是____。这种飞机样子很特别,____。它的本领也很厉害,____。它还有不少兄弟,____。
你瞧,水上飞机家族个个都____!
在多层次的语文实践中,学生理顺了知识脉络,收获了言语智慧。
(二)美美与共
从文体特征来看,科学童话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科学与童话的叠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略科学童话的特色,在读好故事、内化知识的前提下,教学必须再向前跨出一步,去探寻故事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师可以适时追问:“大家能了解关于水上飞机的知识,得感谢故事里的谁呢?”学生们自然会将目光聚焦到小海鸥的身上,发现文本表达上的秘妙:水上飞机的外形是小海鸥看到的,水上飞机的名字和本领是小海鸥听到的,恰是小海鸥这个角色支撑起了整个故事,童话因此有了丰富的情节,知识因此有了生动的转达。这不正是科学童话这一文体的独特魅力之所在吗?
二、真感悟,促进思维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固然密不可分,却也不可混为一谈。在执教科学童话这种富有思维张力的文体时,必须紧紧抓住语言的着力点,才能拉伸出思维的延长线。
(一)在整体感知中提升概括力
科学童话属于叙事型文本。对故事进行整体感知,考验的是学生的概括力。这种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感知需要抓手,概括需要支架。在《水上飞机》的教学中,不妨借助这样三组词语作为学生学习的跳板:
茫茫 海鸥 奇怪 究竟
救护 战斗 输送 汲水
警报 救援 滑行 遥远
首先,依托词语,理顺故事:结合词语思考,课文能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接着,依托词语,复述故事:用上第一行词语,讲述小海鸥和水上飞机相遇的情形;用上第二行词语,回顾人物对话中谈到水上飞机的各种本领;用上第三行词语,描述两人分别时的情景。在有法可循的整体感知中,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在提取信息中提升理解力
科学童话还承担着科普任务。提取文本中的有效信息,加深对所介绍知识的了解,训练的是学生的理解力。教学中,请学生画出直接介绍水上飞机的句子,是进行信息的筛选;思考这些句子分别介绍了哪些方面,是进行信息的归纳;将这些内容用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呈现出来,是进行信息的梳理。在循序渐进的信息提取中,学生的理解力得到了强化。
(三)在形成解释中提升推理力
阅读中的推理力,是利用文本信息和个人经验对相关问题做出合理解释和推论的能力。在了解到水上飞机的功能后,请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还有什么工具也能救援海上遇难的船只。继而引发他们质疑:“既然有了救护船,为什么还要有水上救护机呢?”学生再读课文,自会抓住“迅速”一词来解答疑问。
至于水上飞机兄弟们的本领,都有不可替代的地方,也让学生去找一找,说一说。参照刚才的启示,大家很快就能运用“随时”“航行中的”“从海中汲水”等信息,结合生活常识来说明不同类型水上飞机的存在价值。在深入浅出的解释中,学生的推理力得到了发展。
(四)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分析力
阅读中的分析力,是利用文本相关信息解决相应情境中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巧用文本空白,创设情境——小海鸥听了水上飞机的介绍,大为惊叹:“你的兄弟真是个个都身怀绝技呀!你能告诉我他们的名字吗?”
要给这些水上飞机取名,学生的思考经历了这样的过程:聚焦例子——分析“海上救护机”这个名字的构成,找到名字即本领的特点;迁移模仿——把水上飞机兄弟们各自的本领归纳为两字词语进行替换。一种方法,可以将文中的词语直接挪用:海上战斗机、海上输送机、海上灭火机;另一种方法,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海上歼敌机、海上货运机、海上消防机……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学生的分析力得到了提升。
三、真想象,催生创意表达
在科学童话的学习中,科学最能激发儿童的想象潜能,而童话最易激起儿童的表达意愿。如果两相结合,以科学幻想为写作内容,以童话情节为练笔形式,也许更能发挥儿童酷爱幻想、乐于表达的天性。
(一)延续情境,注重构思
《水上飞机》的教学,应深度开掘文本资源,采用角色代入与情境练笔的方式,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我们可以着眼课后习题四,立足童话的原有情节,从课文的结尾生发开去,请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模仿水上飞机的口吻做自我介绍。
这一天,小海鸥在海面上飞翔,他远远看到了水上飞机,于是高兴地喊道:“你是上次的那架海上救护机吗?”
水上飞机摇摇头,笑着做自我介绍:“不不,我是,______。”
练笔之前,先确定介绍什么,鼓励学生尽情发挥创造力:海上侦察机、海上观光机、海上捕鱼机、海上清洁机、海上加油机……接着,讨论应该从哪些方面介绍,联系课文内容,明确要把水上飞机的名字、样子和本领写清楚。最后,再让学生大胆说说自己介绍的这架水上飞机拥有什么特别的本领,长什么样子,并相机提示飞机的样子要和本领相匹配。学生想得深入、说得充分,下笔成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链接资源,激发创意
学生练笔后,展开全班交流、生生互评。此时,出示教师“下水文”为学生的修改完善指明方向,再给这段文字添上手绘插图和标题,一张精致的飞机名片便做好了。“制作一张水上飞机名片”就成为一项沟通课内与课外,勾连语文与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
科学童话是一方有利于儿童科学素养、语文能力不断向上生长的沃土。语用理念观照下的科学童话教学,在真品味中彰显文体特色,在真感悟中促进思维发展,在真想象中催生创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