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三个基准点,优化合作学习
2018-02-26安徽巢湖市人民路小学238000
安徽巢湖市人民路小学(238000)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合作学习这一方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并积极地运用这一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从学习需求、教学重难点、有效指导三个基准点出发,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基于学习需求,抓准合作时机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面对一些问题时,学生仅凭自己的思考是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的,因为学生在思考中会陷入思维的“死胡同”。为此,需要他人的帮助,让学生不会一直沉陷在“死胡同”中,而这正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有效时机。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是相等的”,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经验,所以很难快速掌握这个知识点。于是,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先研究这三个分数表示的意思,再整合起来进行比较,使学生在实践与合作交流中理解这三个分数是相等的。然后教师引入新的探究问题:“分数相等的条件是什么?”同时,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旨在让学生通过各自表达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实现思维的启发和补充,从而得出完整、正确的答案。学生经过讨论后,得出以下不同的结论: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分数值不变;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值不变。对此,教师让学生进行验证,学生先在小组交流中列举不同的例子,再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行归纳与反思。最后,教师让学生对照课本上的概念,引发质疑:“课本上的‘乘上或除以’与我们所说的‘扩大或缩小’有什么不一样吗?为什么还必须限定‘0除外’呢?”问题提出后,由于已有合作学习的经验,学生就会下意识地开展合作学习。虽然这一问题解决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能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表述能力。此外,这一过程也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效果,有效地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基于教学重难点,选择合作内容
教师应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需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而应从数学教学重难点出发,选择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为此,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在把握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合作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需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和推导,而要成功完成这一任务,就要理解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教师可抓住这一关键点,引导学生对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进行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拿出课前制作好的8张大小不等的圆形纸片,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测量圆形纸片的周长和直径的大小,然后分析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由于测量的对象一共有8个,需要记录测量结果并展开分析,而学生仅凭个人力量在规定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这就激发了他们的小组合作意识:小组中每人分工测量圆形纸片的周长和直径,并让速度快的同学记录测量结果,完成后各自进行计算。最后,学生在计算分析中得出“直径的3倍多一点等于圆的周长”这一规律。
三、基于有效指导,推进合作过程
尽管合作学习的效率高,但学生受年龄的限制,缺乏合作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的合作学习保驾护航,通过适当的点拨和指导,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质量,实现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目的。
例如,教学“滴水实验”时,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一个水龙头没有拧紧,那么经过1分钟后,会流出多少的水?”学生经过思考后发现,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对水龙头进行模拟活动,从中探究出实验的结果。于是,教师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合作讨论,再设计实验的操作方案,并在学生的疑难处适当给予点拨,使学生通过制定方案明白如何对操作步骤进行设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然后学生按照自己制定的方案进行操作,但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实验时饮料瓶的破洞处不滴水等。教师继续针对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调整,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成功地完成“滴水实验”。
上述教学,学生能成功地开展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及时指导。学生通过自主的实践与探究,参与合作学习的全过程,真正提高了自己的合作学习能力。
总之,教师应将合作学习这一方式积极地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借助学习需求、教学重难点、有效指导三个基准点,通过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真正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