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阅读教学新实践:解读“教什么”,探究“怎么教”

2018-02-26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学段习惯教学内容

踪 红

(徐州市沛县张庄镇田楼小学,江苏 沛县 22163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大量研究证明,很多高明的作者,在写文章时总是具有强烈的“读者意识”,而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也都有共同的特点:作者准确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载道。因此,阅读教学新实践是指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有“作者意识”“文体意识”,还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对其进行适当的语文知识或读写方法的具体指导,促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以读发展思维,以读带动听、说、写能力的训练,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喜欢上阅读。审视和省察很多阅读教学课堂,教师迷惑于阅读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阅读教学低效,很多学生没养成相应的阅读习惯。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阅读课的质量系在语文教师的身上,系在语文教师的心中。”[1]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认为:“国民不喜欢读书,中小学语文课程难辞其咎。”[2]笔者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新实践中对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阅读教学新实践中教师“教什么”

“教什么”就是教学内容。教师要会确定合宜的阅读教学内容。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提出两个考查维度:“一是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二是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3]教师拿到一篇课文,要用教学的眼光审视“文本体式”,在语文课程中给其准确定位;要用儿童的眼光解读文本,文本才会走进儿童的心里;要将文本和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1.用教学的眼光审视“文本体式”

文本体式即文本文体的特定样式。第一个层面是指文本类别,小学教材中一般有散文、说理文、戏剧、小说(记叙文)、诗歌、科普小品文(说明文)等文类,此处没按单一的“三分法”“四分法”或文章学的角度对小学课文进行分类;第二个层面是指单个文本的特定样式。语文教师可以这样确定阅读教学内容:“从一篇课文作为文类的共性特征层面出发,通过对文本的教学解读,探寻这篇课文作为独特的‘这一个’在大的文类参照下所具有的个性特征”[3],把作者“如何写”的文体知识作为教学内容。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的《公仪休拒收礼物》是独幕剧,关于剧本的文体知识:剧本=舞台说明+台词,独幕剧与多幕剧的区别,就应是重点教学内容。因为学生刚接触戏剧剧本,剧本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少之又少,这篇课文就承担了教学生在了解独幕剧特点的基础上,学会阅读剧本的任务。而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谈礼貌》中的文体知识:提出观点、举例论证、总结观点,就不需要作为教学内容了,因为此前学生已学过《谈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等说理文。

2.用儿童的眼光解读文本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4]现实中的很多阅读教学课堂,都存在教师过度分析和教师用自己的解读代替学生个体阅读体验与反思的现象。用儿童的眼光解读文本内容,文本就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讲授《哪吒闹海》时,先让学生抓住“哪吒为何闹海?”“如何闹海?”“闹了又如何?”这三句话概述故事,这符合儿童按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忆事情的线性认知规律。在“讲述故事”环节,发挥儿童的想象力,让学生把一句话变成三句话。在让学生转述故事时,利用儿童喜欢“告状”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假如你是龙王,找到了哪吒的父亲李靖,你会怎样?”“如果你是哪吒,到了父亲面前,会怎么做?”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思考,然后交流,但各个人物已在儿童心中栩栩如生,文本中的语言已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薛法根老师正是根据学生的学情,用儿童的眼光解读文本内容,将“概述、讲述、转述故事”作为教学内容。

3.用大量的实践培养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各学段应有所侧重,但不应机械地把各阶段的习惯割裂开来。阅读习惯“就跟养成其他事情的习惯一样,只要照着规则练习,就可以培养出习惯来”[5]。“在你养成习惯的前后,最大的差异就在于阅读能力与速度的不同。”[5]大量地阅读成本的书、优秀的课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你的阅读能力就会变强,阅读速度就会变快。根据我们对儿童学习阅读过程的观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4]和第三学段“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4]的目标与内容,参照美国学者艾德勒和范多伦的阅读层次理论,笔者进行了用大量的实践培养各学段阅读习惯的实验。

(1)第一学段(1~2年级)培养基础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大量阅读整本的画册书,认识常用词语、基本句型,读懂主要句子与章节的含义,学生能知道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2)第二学段(3~4年级)培养检视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借助书名、序言、目录,挑读主要章节、书的最后三页和后记,快速地阅读一本书;也可略过那些不懂的部分,快速地从头到尾地读一遍书。经过多次系统化的略读训练,学生能知道一本书在谈什么和书的架构,能做简单的读书笔记,能从文本中进行写作积累。

(3)第三学段(5~6年级)培养初步分析阅读的习惯。分析阅读习惯包含以上两种习惯,也正是在养成以上两种习惯的基础上来培养的。学生能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能诠释作者的关键词句,能抓住作者的主旨,能说出自己的评价和判断,学会读写结合。这是小学阶段最好的阅读习惯。

二、阅读教学新实践中的教师“怎么教”

“怎么教”就是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目标确定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4]。阅读教学策略的核心是:在课堂上要避免用大量的时间讨论教师对文本的感悟,要开展目标清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实践活动。也就是围绕文本中符合学情的语文知识或方法,按照先领会知识或方法,再开展指导、运用知识或方法的阅读实践训练,最后指向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步骤,设计阅读教学方案,富有成效地实施阅读教学。

1.抓住关键字词,且与作者达成共识

在文章中“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5]确认这些字词在使用时的最准确的含义,搞清楚作者是如何使用这些关键字词的,以此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作者达成共识,明晓作者的写作目的。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关键字是“空”,“空”是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世界一切皆空。此诗点示诗人在幽美的佛门世界里,萌发出遁世隐逸的情怀。笔者在讲授《金子》时,开展“每读一段都要找出关键词,说出理由”的活动,并让学生用找出的这些关键词述说彼得四次找金子的历程。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笔者抓住“金子”这个关键词,说“梦想”是看不见的“金子”,但很珍贵,我们在本文中获得的启示也是“金子”,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本文中获得的启示。笔者带领学生开始在文本中第五次找“金子”,与作者达成了共识:金子既指贵金属、钱财等有形的财富,也指珍贵的启示、品质等无形的财富。

2.借助口语辩论,理解书面严谨表达

阅读教学一定要注重吸收和表达,在开展的阅读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吸收、积累语言和表达、运用语言的平衡。阅读教学是对话过程,对话作为一种口语表达方式,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有新的定位,不再是单一的问答。对话要走向说理,要走向辩论。特级教师宋运来在执教《滴水穿石的启示》时,开展“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实现美好的理想。是否可信?”的辩论活动,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要求学生有理有据地言说。在说理过程中,明白说理文中的正面事例和反面事例能严谨地论证观点。教师又出示“公鸡梦想下蛋”的文本,让学生阅读、论证,进而共同修改课文中的观点为: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实现美好的理想。此项有辩论色彩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了文章结构和语言严谨的重要性。

3.领会语段写法,进行主题仿写训练

特级教师黄厚江说:“在阅读教学中,写是为了读;在写作教学中,读是为了写。”读写结合是极好的阅读方法,教师要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开展“仿写语段”活动。特级教师查晓红在执教《生命 生命》时,布置学生默读课文第2节,思考作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学生在阅读后说作者是先写“抓飞蛾”,后写自己的感受。教师指出这种语段的构造方式是先叙后议。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叙述的部分要读得自然,议论的部分要读得抒情。在读完“飞蛾求生”“瓜子生长”“静听心跳”三个段落后,开展“先叙述自己身边关于生命的事例,再写出自己的感受”的仿写语段活动。就同一主题,用同一种语段构造方式进行仿写训练,让学生在本次阅读实践中的所读、所思有了用武之地,这种同主题的语段仿写是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新实践。

综上所述,教师要教学生需要的文体知识,要符合儿童心理解读文本,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开展以读带动听、说、写能力的训练,养成相应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喜欢上阅读,一生尽享书香。

猜你喜欢

学段习惯教学内容
上课好习惯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