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诚信社会建设的小学德育内容设计与实践策略研究
2018-02-26钟越红
钟 越 红
(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2)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和谐有序运转的重要基石。几千年来,恪守诚信、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耳、世代流传,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但近年来,各行各业乃至全社会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诚信缺失的现象,“互害型社会”成为广泛流行的新名词,从毒大米到假酒精,从地沟油到豆腐渣工程,从三聚氰胺到问题疫苗……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之中,人们可能既是受害者,又是施害者,循环往复。诚信与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的支柱,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沦丧、行为的无底线,大大增加了社会成本,动摇了社会正常运转的根基。正因如此,建设诚信性社会越来越成为党和政府、人民大众乃至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为加强诚信社会建设,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底下发了《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加强个人诚信教育。建设诚信社会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至关重要,尤其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学开始,由教师、学校、家庭、社会四个层面构成诚信教育体系,立足小学生身心特点创新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诚信的种子。
一、把诚信教育作为小学德育重要内容的必要性
孟子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德育在少年儿童的成长中起着塑造灵魂的作用,加强小学生德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把培养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作为小学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少年儿童打牢思想根基、立起精神支柱。
1.抓好小学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推进诚信社会建设离不开法律约束、制度规范,离不开舆论宣传、文化熏陶,但最为重要的还是教育引导、实践培养。可以说,加强诚信教育,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诚信社会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少年儿童的诚信品质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诚信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在小学诚信教育上下真工夫,引导小学生将诚实守信作为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从源头上、根本上提升公民的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为推进诚信社会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抓好小学诚信教育符合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规律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想品德是灵魂,起着重要导向的作用。诚信是孕育其他品德的基础,也是思想品德的核心内容。小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品德和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1]。“所谓品德发展关键期,是指某种品德心理品质、品德结构功能、品德行为习惯出现转折或飞跃时期,或者说是良好的品德特质最容易形成和培养的时期。”[2]少年儿童的身心还很稚嫩,对世界还有很多未知,从一定程度上说,你给他描绘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就会在他的头脑中定型[3]。同时,少年儿童可塑性很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或引导不力,很容易导致少年儿童向不良方向发展。因此,加强和改进以诚信为核心的学校德育工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3.抓好小学诚信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属于我们每个人,但也同样需要我们每个人为之努力奋斗,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大力加强对包括小学生在内的全民族的诚信教育。小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市场经济和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实施者,必须通过诚信教育使他们从小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信用意识、契约意识、规则意识,夯实信誉基础,这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保证我国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条件。
二、凝聚小学诚信教育合力,创新小学诚信教育
小学诚信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必须切实加强各方面联动,推动形成方向上协调统一、时空上密切衔接、作用上相互补充的合力,增强诚信教育的整体效应,促进小学生诚信品质的不断提高。
1.从学校层面来说,全方位构筑诚信教育的保障体系
抓好小学诚信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固本强基工程,对于推进诚信社会建设、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诚信品质的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把小学诚信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精心组织谋划,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诚信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1)发挥课堂主体作用,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更是他们获得各类知识和思想品格的主要来源,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和实践极为重要。小学诚信教育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在各类教学活动中渗透诚信教育,使诚信观念融入每个学生的心中。一是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开展专门诚信教育。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向学生阐释诚信的含义、诚信的重要性,并通过情境教学法、道德两难法、榜样激励法等方式,消除教育内容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感,提供与现实生活同构的环境,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以及诚信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二是结合各类教学课程开展融入式诚信教育。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的德育作用,在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等学科中渗透诚信教育的内容,并利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渠道培育小学生的诚信品质,使其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诚信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诚信理念,立志做诚信之人。三是教师以身作则开展言传身教式诚信教育。加强师德建设,强化奉献精神,鼓励教师用自己的品德、修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和带动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2)丰富诚信教育形式,提升诚信教育的实效性。搞好小学诚信教育,应从小学生的需要出发,减少机械说教,直面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在师生互动中让小学生加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形成对教育内容的真正认同,将诚信理念内化为道德品质、外化于实际行动。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儿童的活动中进行教育,十分符合儿童的天性和教育的规律[4]。二是积极开展校园实践活动。如组织小学生负责学校的卫生检查评比、日常行为规范检查评比和学生文体活动的评比等,使其在各项活动中能够亲身体验如何坚守诚信原则,进一步增强诚信意识和自律能力。三是加强小学诚信教育与社会的对接。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把诚信教育与抗震救灾、扶贫帮困、关爱留守儿童等鲜活的事例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诚信教育的感染力,努力把小学生培养造就成为良好道德品质的自觉践行者。
(3)积极树立正面典型,强化诚信教育的引领性。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正面典型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一个人、一个故事、一段话语,看似平凡简单,却能感染许多人的言行。一方面,要以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开展诚信教育。在先进人物的选择上,既要有古代的又要有现代的,既要有中国的又要有外国的,既要有名人又要有生活中的普通人,既要有成年人更要有同龄人;在内容选择上,重点讲授这些先进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体现诚信意识和自律精神的先进事迹,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另一方面,也要利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诚信教育。把一些品学兼优、诚实正直、奋发向上、学习刻苦认真、待人诚实守信、有很强的自律意识和自律精神的学生树为先进典型,授予他们“最讲诚信的学生”“最讲诚信的少先队员”等荣誉称号,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和感召更多的小学生树立诚信意识、争做诚信之人。
(4)应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严格落实《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等文件要求,形成一套系统、完善、针对性强的小学诚信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规范新时期诚信教育工作,不断提高诚信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一是加强对教师诚信教育效果的考核。坚决维护评价指标体系的严肃性、权威性,把教师修养、育人效果、师风师德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内容,将考核结果直接与奖惩、晋升等结合起来,对表现突出的予以表彰和奖励,增强其荣誉感、使命感,并为其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对表现一般或较差的予以诫勉、调整,从正反两个方面调动教师做好诚信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加强对学生诚信品质的考核。完善学生诚信监督评价体系,将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各阶段的诚信状况纳入评价体系之中,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估和家长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诚信状况进行定性、定量考核,并通过奖优罚劣形成激励约束机制,树立正确导向,促使学生强化诚信意识、克服失信行为。
(5)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能力素质和道德操守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巨大,是他人无法比拟的。小学德育是一项神圣、严肃同时又十分艰巨的任务,完成好这一任务要求教育主体必须具备强烈的使命感[5]。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应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放在首要位置。一是努力提高业务素质。紧密结合岗位需求和自身实际,积极参加在职进修,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执教技能,使自己更加适应教学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努力成为具有深厚教育情怀、扎实学科知识和突出专业能力的优秀教师。二是努力提高道德素质。增强职业崇高感,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格规范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切实做到服装打扮上要整洁、得体、朴素、大方,语言表达上要文明、准确、亲切、生动,举止风度上要谦逊、有礼、正派、自然[6],以良好的道德品行为提高诚信教育效果奠定基础。三是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计算机操作能力,特别是信息检索与应用能力、教学课件制作技巧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以良好的情绪与健康的人格去影响学生。
2.从家庭层面来说,应充分发挥家长示范作用
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诚信教育才能取得成效。一是更加重视家庭教育。父母首先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当好子女的启蒙老师,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在其心中树立诚实守信的好形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子女讲诚信,使孩子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更多地奖励诚实行为并使之强化,努力将孩子培养成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高尚道德情操和完美人格的人。二是营造良好家庭环境。既不溺爱孩子也不过分严厉,让其身心愉快地生活,给予其最真挚的情感与道德体验,在其心中种下爱和信任的种子,为其树立诚信品质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引导孩子慎重交友。教育和引导子女选择诚实、守信、品质优秀的孩子作为伙伴,避免子女在不良交往中学会说谎和欺骗等不良习惯,使其逐渐养成诚实、守信等优良道德品质。
3.从社会层面来说,应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儿童道德的发生不同于身体的自然生长,而是起源于主体与其社会道德环境的、积极的交互作用[7]。社会环境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极其重要,只有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得到人们普遍认可和赞赏、不诚信受到人们普遍蔑视和唾弃的氛围,诚信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应有的效果。很难想象在一个不讲诚信“互害”的“大染缸”里会培养出讲诚信的个体,因此,加强对小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全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培育“诚信至上”的全民意识。通过举办大型励志书籍、优秀影视作品展等行之有效的途径,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形成守信者高尚、失信者可耻的社会风气和价值取向,使小学生在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二是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社会风尚。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宣传和树立诚信典范,使社会成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使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三是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相关法律体系,以此规范社会行为、强化诚信建设,维护诚信秩序。加大对失信者的处罚力度,提高不讲诚信者的社会成本,改变不诚信成本过低的状况。运用法律手段确保不诚信行为得到应有的惩罚,以法律的力量不让守信者吃亏、不让失信者得实惠,营造有利于中小学生诚信品质养成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完善诚信教育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担负起建设诚信教育体系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最大程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起教师、学校、家庭、社会既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相互支持、通力合作的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早日形成小学生诚信教育全方位覆盖、全过程贯穿、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
总之,全面加强和改进小学诚信教育,既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搞好小学生诚信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与时俱进地开拓创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诚信教育实效,也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家庭乃至全社会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诚信教育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千千万万具有高度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拥有良好道德素质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