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类赏鉴:论高中语文古诗文学习的几点方略

2018-02-26胡薰匀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词风雨霖柳永

胡薰匀

(湖北省钟祥市第一中学)

以诗词歌赋为代表的古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瑰宝,品鉴古诗词既是对学生文字功底和语言能力的检验,又能陶冶情操,怡心养性,做到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在平常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就常常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和渠道,在重点学习教材古诗词的同时,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加强相关的诗词训练。[1]

一、初次体验,体悟字里行间意境

自学是高效学习高中古诗词的第一步,然而由于汉语在我国的特殊地位,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常常会忽略这一步骤,认为没有必要,课上听懂学会即可,实际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汉语的特殊性才更加要求我们自学好古诗词。自学不仅可以让我们预知在阅读古诗词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想办法加以解决,做好课前准备,为高效学习打好基础,还能让我们初次体验诗词所营造的意境,通过字里行间的分析,判断诗词赏析的难易,推测诗词创作的目的。[2]

譬如,在学习《柳永词两首》时,我在课前分别自学了《望海潮》和《雨霖铃》两首词,就前者来说,我从阅读开始,就从浓浓的笔墨间感受到了余杭热闹繁华的富庶景象:古都城墙高耸,人流往来,络绎不绝,烟柳袅袅,画舫错落在大江大河之上,豪门大贾往来云集……词风大开大合,颇有几分壮阔的豪迈气势;而在阅读后者时,通过寒蝉、长亭、残阳、骤雨初歇等物象,一股凉意和萧索的气息铺面而至,营造出一种萧索的秋意,传达出不舍离去的悲痛之情,词风颇为婉约。通过阅读这两首词,我对其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但又产生了疑问,同为柳永所作,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为此,我旋即又开始展开如下第二步的学习。

二、实际分析,挖掘作者创作背景

作者与其作品往往具备某种特殊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创造者,后者是对前者某一特定时期所处状态的写照,寄托了作者的某种情感,或托物怀志,或借景抒情,或借古讽今……有时,同一作者的作品因为创作时间和环境的不同存在某种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作品是作者人生经历的反映。在具体学习和赏析古诗词时,要想真正了解诗词本质,就需要从作者入手,挖掘诗词背后的写作背景,通过作者的遭遇,深入分析诗词所包含的东西,与自己所理解的内容相互印证,得出较为精准的诗词本意和内在意图。

譬如,在学习《柳永词两首》时,对于《望海潮》与《雨霖铃》带来的疑问,我就从剖析柳永本身入手,通过分析起创作两首词时的不同境况,来赏析词文,从而探究其中的本质差异。就《望海潮》来说,当时柳永久不得志,到处寻找做官的门路,依旧有些豪情壮志,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正是为了吸引昔日好友孙何的注意,希望他能帮助自己一把,这是一首干谒词;而柳永创作《雨霖铃》时,在京城的生活已经难以为继,郁郁不得志,在离京之时,触景伤情时所写,意在表达自身的悲惨遭遇,抒发心中埋藏已久的愤愤不平。通过这样的方式再对两首词进行赏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意境营造的目的就轻而易举地显现出来。这样的赏鉴方法无疑效果更佳,也有利于提升阅读者自身的文化水准。

三、同类拓展,深化诗文品鉴内涵

我国的优秀古诗词如恒河沙数,不可计数,对其的学习和赏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古诗词学习能力和赏析水平的提升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高中教材所记载的古诗词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实际的学习需要,这就需要我们要善于利用课下时间,适当地找寻一些与所学诗词类型相似的诗文或词文,进行对比赏鉴,深化诗文品鉴内容,提高自身的文学能力。

譬如,鉴于之前阅读《柳永词两首》的经历,我在继续学习《苏轼词两首》时,除了按照前两个步骤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进行赏析以外,还通过网络渠道,欣赏了诸如《惠崇春江晚景》、《蝶恋花》、《江城子》等苏轼的其他诗词,在感受苏轼诗词魅力的同时,领略其豪迈词风下对不同对象表达的差异,体会其中不同的情感宣泄。又如,在学习了《李清照词两首》以后,我通过查阅《李清照诗词集锦》,在课下学习了她不同时期所写的典型作品,欣赏其婉约词风在表达悲喜两种情感时的差别。这样的学习在锻炼诗词品析技巧的同时,还能拓展自身的文学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总而言之,高中生要想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必须做好古诗词的自学活动,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境遇和诗词具体的创作背景,对相关诗词展开分析,正确理解诗词内涵的同时,通过适量的对比阅读,深化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自我文学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词风雨霖柳永
张伯驹的词风及其“豪放词”的意义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题庐山三叠泉
从“柳三变”到“柳永”
一字一句总关情
探索姜夔词的幽冷词风
张鎡词论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一个人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