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2018-02-26

关键词:青年教师校本课题

(辽宁省大连庄河市第八初级中学 辽宁大连 116403)

一、研究背景

《农村初中青年研究型教师校本培训策略研究》是大连庄河市第八初级中学吕春江主任2017年在大连市规划办正式立项的研究课题。为使这项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决定对我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一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

我校青年教师共14人。

三、调查内容、标准和方法

1.专业发展方式

(1)调查标准:主持、参与课题研究及专业培训情况

(2)调查方法:查阅档案

2.主持课题级别

(1)调查标准:主持或没有各级别课题

(2)调查方法:查阅档案

3.教学观念和方式

(1)调查标准:怎样体现课改要求

(2)调查方法:课堂观察

4.发表论文级别

(1)调查标准:获得或没有各级别论文

(2)调查方法:查阅档案

5.获得优秀课级别

(1)调查标准:获得或没有各级别优秀课

(2)调查方法:查阅档案

6.教学成绩

(1)调查标准:在同年级等级情况

(2)调查方法:查阅档案

(统计时限为2014.1.1至2016.12.31)

四、调查过程

1.设计《调查方案》(2017年10月完成)

2.进行实际调查(2017年11月完成)

3.撰写《调查报告》(2017年12月完成)

五、调查结果

1.调查结果一览表(略)

2.调查结果统计表(略)

六、分析与结论

14名青年教师中仅有1人主持过庄河市级课题研究,92.86%的教师没有主持过课题研究,42.86%的教师只是参与过课题研究,只有21.43%的教师接受过专业的培训,35.71%的教师不参加培训;35.71%的教师能充分体现课改要求,21.43%的教师能较好体现课改要求,42.86%的教师能初步体现课改要求;50%的教师没有发表的论文和获得优秀课,省市级的论文和优秀课寥寥无几;教学成绩在同年级属于上等的占35.71%,其余均为中上等。

农村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之所以不均衡、水平不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

青年教师刚参加工作头几年,工作很认真,埋头苦干,一味地钻研“分数”,再加上农村中学应试教育现象犹存,为青年教师们提供了“很好” 的平台,因而,他们的教学成绩均为中上等,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然而,他们却没有明确的专业发展规划,学校也没有给他们提供规划的机会,因而导致他们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捉襟见肘,苍白无力。

2.没有专业的引领团队

青年教师虽然也有所谓的“一帮一”结对师傅,但他们又从所谓的“师傅”那里学到了多少?有些时候,徒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有甚者,有的“师傅”(因为有的学科别无选择)师德都不过关,跟他能学到什么呢,还不是让“徒弟”走他的“老路”,做他的“下手”,凡事他可轻松自在多了。最终,徒弟还是在云里在雾里地忙碌着毫无意义的琐事,谈何专业发展呢?

3.没有真实的校本教研

农村中学也有一个月1-2次的校本教研活动。而我们都心知肚明,所谓的“校本教研”发挥作用了吗?校本教研时间,老师们都做了些什么呢?做的比较好的,还不是几个教师坐在一起唠嗑,走走形式而已,能把主讲的材料抄下来上交存档就是“优秀”的了。在这样的环境中,青年教师只能“滥竽充数”“望洋兴叹”“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已。

4.没有激励的评价制度

农村中学也有对教师的《量化考核标准》,而标准的实质还是以教学成绩(分数)为主要依据,其他方面的考核形同虚设、如“蜻蜓点水”一样,力量微薄。这对于刚参加工作、很听话的青年教师来说,当然是唯“利”是图。涉及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激励性评价制度寥寥无几,无人问津。所以,青年教师在这样的氛围中,“不见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谈何发展?

七、建议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学校青年教师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专业素养的提高,造就一批能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榜样,并能引领其他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研究型教师”,进而促进农村初中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建议如下:

1.组建专业的引领团队

“团队共进”是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专业的引领团队,更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团队中,必须有专业的引领者,引领青年教师们共同成长。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强调老师的存在和作用。那么,从哪些方面引领教师走上专业发展之路呢?

(1)引领教师走课题研究之路

走课题研究之路,必须以课题为牵动。要引领每个教师主持一个课题,实施过程规范,即每个课题的研究,都要有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

大连教育家冷冉先生认为,学校要发展必须提高教师“自生的能力”“走研究之路”。他认为:教师走研究之路,“是在新的形势下培养骨干力量,造就一大批教育工作上的明白人和能人的主要途径。”他还认为,教师“走研究之路”,必须以“课题为中心”,要遵循“符合我国国情的研究教育科学的模式”进行。

(2)引领教师走同伴互助之路

《礼记·学礼》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强调了同伴互助的作用。同伴互助是一种合作学习的模式,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

教师同伴互助是教师结成伙伴关系,在一起工作,通过共同阅读与讨论、示范教学、课例研究,特别是有系统的教学观察与反馈等方式,学习并彼此分享新的知识、改进教学策略,因此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3)引领教师走读书修行之路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学一些教育理论经典书籍,特别需要经常读一些大师作品,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修养,让自己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

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常生龙说:“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让自己始终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来思考和筹划,可以让自己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在教育探索的道路上获得更多的成功。无论是对自己、对学生、对学校,这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2.开展真实的校本教研

“校本研修”是一种“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的研修活动,是学校开展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最有效方式。它强调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从自身遭遇的实际问题出发,借助专业伙伴的力量,不断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不断反思逐渐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校本研修中,教师是毫无疑问的主体;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找到并提炼出值得研究、能够研究的真实问题是起点;从专业人员、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相关理论和同伴研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是核心;对实践过程进行持续反思并不断改善行为是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每个教师日益深入研究教育过程的细节和奥秘,分析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时候,形象地说,集体里便燃烧起活跃的思维来,集体便为生活提出来的问题寻找答案。而教育思想则是集体的创造活动赖以飞翔的翅膀。由于思想激励着集体,于是学校生活中最有意义和最不可缺少的事情——集体的研究工作,便开展起来。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关景双说:“教师是需要思考的专业,校本研修就是以反思为起点。”他说,你读多少书才不是重要的,你读了这些书想到了多少才是重要的;你看多少课不是重要的,你看了这些课悟出了多少东西才是重要的。所以,教师重要的本钱就是思考力。这也是他给“师之蕴”青年人提出的第一个研修目标。

3.出台激励的评价制度

大连教育家冷冉先生在“学校运转机制活力说”中说,人们的精神需要是主观的东西,如果在实践当中得不到效果,或得不到客观的承认,便要逐步减退。反之,如果效果显著,并得到客观的承认,便会进一步强化和发展。这就要求领导及时地正确地评价教师的工作。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说,学校在制定细化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时,不仅要遵循《专业标准》的要求,也应发扬民主,充分尊重教师的意见,引导教师共同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提高教师对评价标准的认可程度以及努力达成评价标准的自觉性。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校本课题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