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英语写作,领航英语学习

2018-02-26

关键词:课题教研作文

(山东省新泰市汶南镇第二初级中学 山东泰安 271229)

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我校英语组立足于英语写作,把书面表达教学作为一项教学研究课题,并依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一些实践和尝试,力求用写作来领航学习,从而实现英语学习成绩的突破,效果明显。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课题研究为指挥棒,为英语写作指明方向

用课题带动专业技能的提升,用课题的实施来促进课堂的实效。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在教书,而且在教书的过程中给学生以智力上、思维上的训练和能力上的培养。”我们用课题服务于教学,对学生智力、思维、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同时用课题转变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使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比如我们的课题《农村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困难及对策》核心就是写作。主要针对农村初中学生,如何采用灵活多样的写作形式,解决农村学生写作困难,打破“无话可说”的现状。同时在实验中努力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提供真实的语言素材,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学会构建写作提纲,学会收集资料,做好写作素材的储备,做学习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做法突破了英语写作教学“用时长、效率低、效果差”的瓶颈,解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

二、以教研小组为智囊团,为英语写作规划主题

学校在集体备课上采用了教研小组活动的形式,就是以年级为单位,同学科的老师组成备课教研小组,每周四的下午为英语小组集体备课的时间,每次活动都有备课小组长来协调好大家的备课内容。在大家集体备课时,我们总会对每一个单元的写作主题,做出明确的规定,讨论我们要训练学生掌握的哪些内容以及哪些能力。比如遣词造句,用什么样的主题句,哪些承接句,过渡语,以及哪些固定的句型,如何衔接自然,水到渠成,文章如何结尾等等。在语法上,如何判定时态,练习什么复合句等等。不至于让学生脑海一片空白,一头雾水,雾里看花,而是让他们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心中有法,心中有物,有的放矢,从而降低英语写作的难度。让学生敢于动笔,乐于动脑,激发起他们内心要写的冲动和欲望,从而去构思,完成他们要表达的心愿。当然主题一定要贴近生活,靠近所学,才能使“学”与“用”完美的结合,让学生感觉到“有用”才是最有价值的。在学中去积累,去再创造,去体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理想境界。

三、以二次作文为主阵地,使得英语写作巩固提高

我们建立英语作文本,每周拿出一节英语课作为写作时间。一般境况下,一半时间用来写本周的英语作文,另一半的时间用来讲评上周的作文以及二次作文。大家在老师的启示下,先去完成新作文,再去完成上周二次作文。当然,时间是有些紧张,但让学生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将使他终生受益。我们说语文作文占半壁江山,英语作文虽不及语文作文那样重千斤,但也是对综合能力的提高和考查。在作文中,可以测知学生们在学习英语中哪些环节存在不足,比如单词不会写,是基础知识不够牢固;时态判定不准,是对时态的理解存在误区;复合句使用错误,句子成分不够清晰等等。二次作文,在写作技巧和构思上都能有很大的提高,对于后进生,我们有时要三次甚至四次作文,全面关注学生,自然不能放弃他们。

总之,我们利用英语书面表达这一窗口,看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们在学习英语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不足,以便在辅导的过程中,量体裁衣,做出对他们适合的讲解,帮他们解决存在的疑虑和困惑。

四、师生情感融通,为持久学习保驾护航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他还说:“学习不是毫无表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知识的沟通。”在历时三年的书面表达教学实验中,“激趣”为学习的源动力。教师在课堂内外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为学生英语写作创造一个舒适的气场,用‘师爱’去温暖学生学习英语的心,所以他们才不至于失去表达的热情,不停滞行笔的激动;持久地持续扩大着英语写作的兴趣。尽管我们是在学习第二门语言,但因为师生的情感融通,已经将以前英语写作中所有的难题变成了现在写作中乐趣。

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容格[Carl Jung(1875—1961)]指出:“课程必须由一个个知识点构成,但对于成长中的植物和孩子的心灵来说,温暖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我们教师的幸福并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更应该是我们自己的充实与成功。

不言春作苦,只为桃李更芬芳,播种了阳光就一定收获春天。写作实践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地摸索和探究!我坚信:英语写作定能领航英语学习!坚持下去,成功就会在不远处等着我们!

猜你喜欢

课题教研作文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