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教学中“源本课堂”的构建
2018-02-26宁夏中宁县小洪沟完小755100
宁夏中宁县小洪沟完小(755100)
所谓“源”,即起源、来源、根源,而数学教学中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学的生成之源,即数学是从哪里开始的;二是数学的生长之源,即数学知识是如何衍生和发展的;三是指数学知识的生发之源,即数学知识还可以怎样衍生与发展。在教学中,“本”指的就是学生本位、学生本体、学生本色。“源本课堂”即是追溯知识的源头,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课堂。
一、引导学生追溯知识的来源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恰当的多媒体课件,追溯数学知识的来源,抓住课中意外生成,让学生寻找到知识背后根源,追溯数学知识的原点,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把握“源本课堂”的生长与发展方向,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为了使学生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教师可进行如下的引导。
师:我们已经学过整数,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数?
生1:整数、小数、分数。
师: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重要的意义,除了大家提到的整数、分数与小数外,我们还用什么数来表示合格率、增长率等内容呢?
生2:百分数。
师:大家知道百分数是怎么来的,它有什么意义吗?
生(齐):不知道,但肯定有用。
师: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认为把一根7米长的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后来就有了分数,把这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7/3这样的数叫作分数。而后,人们在分数的基础上又以100做基数,发明了百分数。
在该教学片段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引领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回顾与总结,并挖掘知识的来源,不仅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还让学生对知识的来源了解得更加透彻。
二、培养学生发掘知识本质的能力
“源本课堂”提倡培养学生能根据数学内容的特点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使得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笔者问:“如何画出圆呢?有的学生说可以用硬币作为模板,沿着硬币的边缘画一圈,就可以得到一个圆;有的学生说可以利用碗、杯子画出圆;还有的学生说可以用圆规画圆……笔者趁机追问:“在古代,没有同学们所说的这些东西,人们又是怎样画出圆的呢?”并故意用拴着半根粉笔的绳子绕着手旋转一周。有学生很快就发现先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再把线拉直,最后将绳子另一端绕着固定的那端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圆……其他学生听到这样的做法后,纷纷动手实践验证,得出结论:圆是平面中到一个定点距离为定值的所有点的集合。
学生通过寻找画圆的方法得出圆的定义,对圆有更深刻的认知,认知技能被激活,学习效果更显著。
三、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的核心内容,熟练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并加以运用,是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挖掘出问题中蕴含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更深刻。
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在长方体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分别拿出6个边长为1cm的小正方形摆一摆,先摆出一个长方形,再求摆出的长方形的面积。在摆完以后,有学生马上发现摆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其实就是6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笔者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发言,然后追问:“如果把边长为1cm的小正方形的数量增加到8个、10个、12个呢?你能将这些不同数量的小正方形分别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并计算摆出的每种长方形的面积吗?在摆一摆和算一算的过程中,学生得出结论:不管摆出的长方形是什么形状,其面积都是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笔者通过引导学生摆一摆和算一算,深化了学生对长方形面积地理解,激活了学生思维,教学效果显著。
总之,“源本课堂”教学理念的提出,是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是数学学科本质的回归。将原本以教学内容为主要出发点的创设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和重心的教学方式,能充分提升教学情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让教学情境真正成为连接课堂与学生之间的纽带,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都能有所提升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