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思想,让计算教学更深入
——以“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为例
2018-02-26江苏张家港市云盘小学215600
江苏张家港市云盘小学(215600)
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所有比较确定的知识,都必须从计算开始。”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石。计算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把算法、算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应让学生知道其中的道理,知晓知识的来龙去脉,否则将会泯灭学生的求知热情,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实践证明,在计算教学中渗透对比思想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加深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下面,笔者以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一课为例,对如何在计算教学中运用对比思想做简要介绍。
一、在对比中揭示算式特征
当两个事件或物品放在一起时,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将它们进行对比,由此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知识的本质特性也就得以突显。
教学时教师出示例题:“1个书包20元,1本笔记本5元,1盒水彩笔15元,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学生很快找到了数量关系:3本笔记本的价钱+1个书包的价钱=一共用去的钱。随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学生列出的算式可分为三种:①5×3=15(元),15+20=35(元);②5×3+20=35(元);③20+5×3=35(元)。于是教师趁机说道:“5×3+20和20+5×3是综合算式,一般要用递等式计算。综合算式和分步算式(如算式①)相比,有什么异同之处?”经过对比,有学生说:“分步算式有两道算式,而综合算式只有一道算式。”也有学生说:“分步算式中每个算式都只有一个符号,而综合算式有两个运算符号;相同的是,这两种算式都是先算3本笔记本的价钱,也就是5×3=15(元)。”
上述教学环节,教师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后,让学生进行对比,加强了学生对综合算式特征的认知。
二、在对比中总结运算顺序
运算顺序是混合运算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进行混合运算的相关练习时,学生经常因运算顺序不清出现计算错误。因此,对运算顺序的讲解,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告知,还应该巧用对比思想,让知识的本质内化于学生的心中。
在学生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后,教师继续提问:“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50元,应找回多少元?”经过思考,学生找到了等量关系“付出的50元-2盒水彩笔的钱=应找回的钱”,并列出综合算式“50-15×2”。教师让学生将“50-15×2”和“5×3+20”“20+5×3”进行对比,思考它们的不同之处以及相同之处。经过讨论,学生发现不同之处是第一个算式涉及乘法和减法,后面两个算式均涉及乘法和加法;相同之处有①它们都是综合算式,而且都有两个运算符号,②不管乘法在前还是在后,计算时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上述环节,教师匠心独运,将解答两个问题的综合算式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初步感悟在乘加或者乘减的混合运算中,都要先计算乘法。
三、在对比中完成知识建构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教师要善于挖掘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对比性的题组,让学生通过对比练习,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教学时笔者设计了对比题组:
32+3×20 56-7×8 17×3+20
32+3-20 56÷7×8 17+3×20
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每组上下两个算式中的数以及数的顺序相同,但数与数之间的运算符号不同,计算结果也有很大差别。教师引导学生对计算的过程进行观察和比较。学生经过分析和交流,逐渐意识到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时,应该先算乘法;当算式中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时,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上述教学环节,教师设计了对比性练习,将新知和旧知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对比中明晰计算顺序、掌握算法,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的教学中,运用对比思想更有利于学生体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真正认识知识的本质,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