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教育

2018-02-26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5期
关键词:历史教师教学

拉 青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民族寄宿制中学 青海久治 814499)

历史学是一门科学。史学家夏曾佑先生说:“智莫大于知来。来何以能知。据往事以为推而已矣!”蔡元培说:“历史者,记载以往社会之现象,以垂示将来。吾人读历史而得古人之知识,据以为基本,而益加研究,此人类知识之所以进步也。吾人读历史而知古人之行为,辨其是非,究其成败,法是与成者,而戒其非与败者,此人类道德与事业所以进步也,是历史之益也。”可见前辈们对历史的重视。历史,它连接着过去,揭示着未来。历史的作用很大,怎样教好历史,需要教师长期的钻研和思索。

一、确立创新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定向作用,使教学中的师生活动有明确的共同指向。教学任务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等等,都要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方向。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创新因素。在选取并组织这些材料时,应该以极大的责任感去认知、挖掘和充分阐释,从中汲取富有时代意义的历史智慧。对待世界史应充分体现,人类是改造世界的工具,科技是人类创新和文明的标志,推动着人类社会由原始状态向现代工业和信息时代进军。从而推动政治制度的调整和变革,使人类社会朝着自由、民主、平等的理性化、人性化方向进展。对待中国历史则应体现,中华民族创造的中华文明是以仁爱、和平、自强、进取为核心,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向善,追求人的自由、平等,这也是人文精神的关键。[1]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要克服自我中心意识,确认师生之间的各自地位在课堂上是平等的。尽管课堂上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被指导者,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教学的民主性,不仅要求学生听从教师指导,虚心接受教育,同时教师又应该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发表不同见解。教师要努力做到与学生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让自己的行动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并得到学生的肯定,从而维系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与学生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使得各自的教与学彼此相长,相得益彰。[2]

三、培养创新思维精神

当代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以下两方面:

1.重历史表象而轻本质

在进入初中阶段学习以前,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的途径主要是电影电视中历史题材的各类节目(近年来电视中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节目相当多)。但由于学生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的限制,使他们无法从中甄别哪些内容属于真实的历史事实,哪些是艺术家们的“再创作”,导致了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对历史知识应有的严肃性,学习只重历史现象的表象,对历史知识形象性、直观性、故事性感到有强烈的兴趣,而对历史事件来龙去脉的分析很容易厌倦,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历史思维方式的掌握感到十分困难。

2.轻理解运用而重记忆

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很少意识到历史知识也同样可以通过理解、运用来达到掌握知识,根本不重视对同类历史事件认识方法的归纳,不重视运用已知的方法去认知相似的历史事实,缺乏有效的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在“读死书,死读书”的怪圈里死记硬背。历史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历史事件名称等基础知识确实需要学生牢固地记住,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加强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在掌握基础知识上的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创新性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拓展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思维空间,掌握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并学会分析历史现象,最终学会学习历史知识,分析历史资料、历史事件,能正确解释历史现象,这才是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目的。

四、培养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结构的能力

我们的教材是按课编排的,知识点比较零散、孤立。为了使知识系统化,有必要培养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的能力。这既有利于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横向联系,又有利于把重大历史事件前后联系起来,明了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纵向联系。例如,世界近代史中“英国的崛起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就可以这样构建,以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和基本线索。

2.培养学生将中外历史相关知识联系比较的能力

近代以来,中外历史紧密结合,中国历史发生的事件均受到世界历史的影响。教学过程中中外适度联系,可以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克服片面性,形成历史的整体感,树立整体史观。若中外史截然分开,必然会导致学生视野不开阔,养成孤立看问题的习惯。如“从中外两个方面谈中国为什么错过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机遇”这一问题就把中外史紧密结合在一起。我们要牢固树立“世界历史是中国的大舞台,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背景因素,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着世界历史”这一辩证关系,在教学中有机渗透,适时联系。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教育是实践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的需要,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需要。创新并不神秘,人人都是创新之才,时时都是创新之际,处处都是创新之地。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合格的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历史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