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课三研,让绘本教学变得更有效

2018-02-26山东临沭县第三实验小学276700王学凤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19期
关键词:绘本情境妈妈

山东临沭县第三实验小学(276700) 王学凤

好课是研磨出来的。一个精彩活动的产生,往往需要一个不断“研磨”的过程。实施“一课三研”活动,就是一个不断否定和调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单个教学活动发生了变化,教师的教学观甚至思维方式也会发生转变。本文以绘本《我妈妈》一课的教学研讨为例,加以说明。

一研:解读绘本的主题内容,调整目标定位

尊重绘本、尊重孩子,才能使活动更恰当和有效。所以,第一次研讨的着重点在于绘本教学目标定位的把握。

绘本《我妈妈》有20多幅图片,按学生的理解和生活背景,只截取了部分图片,并归为四大块来展示与教学,分别是妈妈的爱好、亮点、幽默、爱心等。并围绕教学主题“我的妈妈,她真的很棒”,引领学生读图、分析,启迪思维。因此,绘本《我妈妈》的最初教学目标设计为:

①渗透绘本阅读的一般方法,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想象;②引导学生学会看图说话;③指导学生进行图文并茂的创作。

然而,实践中发现,上述目标的定位基于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虽然想引导学生去感受“爱”,但对“爱”这个词挖掘得并不深刻,仅仅是让小学生知道这个故事,并且是通过解读他人妈妈的故事,引发对自己妈妈的关注,爱自己的妈妈。通过研讨与交流,对其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调整:

①理解图片中所表达的内容,能用合适的词句进行大胆地表述。②理解和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进一步引发对妈妈的关注,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改进后,教师引导学生从“我妈妈”“真的很棒”,到“真的真的很棒”,再到“真的真的真的很棒”,依据这些图片,让孩子观察思考交流,从中体悟情感,体会到绘本阅读带来的无限乐趣。

二研: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调整教学方式

因为是语言活动,所以应该更多地让孩子进行参与式的阅读和讨论。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教具的呈现方式、游戏情境的创设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活动效果。

研讨中,教师截取了绘本中几张画面,制作成大图片,分散地放在架子上,让孩子们进行自主阅读。然而小学生的认知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更多地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极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而且学生的观察缺乏目的性,没有顺序性和细致性,常常东张西望,所以,很多学生对于这些图片的兴趣不是很大,分散的阅读方式反而使学生游离于故事情境之外。

改进措施是:在教具呈现上,以幻灯片的方式,根据孩子的讲述逐一呈现图片;在游戏情境创设上,让学生动起来,脑动、眼动、手动结合在一起,从内心深处能够理解妈妈,并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一次,将《我妈妈》故事中的一些情节迁移过来,让学生进行“我妈妈”的配对小游戏,使文中情节再现。在互动游戏中,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与模仿,表现妈妈的动作和表情,并用语言来说出自己妈妈的形象,由此引发对妈妈的关注,进一步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三研:分析学生学习特点,调整教师角色

大多数绘本教学,教师始终在引导孩子阅读故事,老师好像在做着分内的事——应该教给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说话练习。所有的提问和指导都是围绕着知识点去进行,在教师的影响下,教师和孩子们都是这个绘本故事的旁观者,看着、听着绘本故事的发展,机械地进行着说话练习,在阅读活动中学生始终都很平静,整个活动没有高潮迭起的状态出现。

究其原因,学生的学习很容易受老师情绪的感染;教师的课堂提问,没有从绘本表达的真正含义出发,没有从孩子的学习特点去设计。教师的角色定位出现问题,这需要及时调整才行。

改进后的教学活动,除了重点阅读绘本中的电影明星、超人、宇航员等学生喜欢的图片外,教师还加上“做鬼脸”、“伤心妈妈”等一些图片,并添加上相应的头饰或脸谱。更为关键的是,教师始终将自己置身于这个情境中,和孩子共同亲历故事,使他们自然地融入故事情境;积极地思考问题,参与教学过程中。

总之,“一课三研”的绘本教学过程,将教师从“学生的教育者、管理者、保护者的定位”,转移至“学生的启发者、倾听者、鼓励者的定位”,更形成了“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合作者”的关系。另外,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喜欢“置身事外”的老师,他们需要的是和他们一样真心地喜欢和投入到情境中去的老师,是一个参与者或者“玩伴”,也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绘本教学活动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绘本情境妈妈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绘本
绘本
绘本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