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预习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8-02-26浙江温州市瓯海区新桥第一小学325000唐艳艳
浙江温州市瓯海区新桥第一小学(325000) 唐艳艳
预习是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推动学生后续课堂学习的“前奏曲”。而预习单就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而设计的作业单。预习作业单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师把需要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课外预先进行自主学习的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保障。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以核心素养为依据,设计预习单的内容,在课前或课中灵活地运用预习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学生预习的状况
预习,作为学生学科学习的一部分,通常被忽视或被巩固知识的课外作业所替代。因此,学生进行预习的状况很不乐观。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预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忽视预习的作用,因此引导不当,甚至不加以引导。同时,学生对预习也不以为然,认为反正课堂上教师会教的,预不预习无关紧要,这样造成了学生敷衍了事的现象。另外,家长也对预习重视不够,有的甚至根本没有预习这个概念。在核心素养视野下,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答疑解惑、知识运用的互动场所。很多教师都明白核心素养对学生发展、学生未来的重要性,但对如何实施却一头雾水,不知从何处入手。预习单就是破解这个难题的一个好方法。
二、预习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能帮助学生在课前把知识难点、重点找出来。同时,学生通过自己查字典、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预先进行学习,对教学的难点、重点有初步的感知。而预习单,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的一个提纲,使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能有目的、有步骤,能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自主学习课文。同时,教师通过对学生预习单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能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并据此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根据学情设计预习单
1.根据年段要求设计不同的预习单
一、二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设计预习作业单时,我要求学生读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这是一、二年级学生应完成的基本任务。遇到读不出的字词句,圈画出来多读几次,并标出段落的序号,再读;如果遇到自己实在理解不了的内容,就画出来,留到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比如,在教学《称赞》一课时,我设计预习作业单时就只考虑了读、圈、画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读通、读懂课文;二是把难读、难理解的字词圈出来,自己想办法理解;三是练习写生字,尤其笔画多的生字,多写几遍。这样的预习作业单只用三个方面就理清了学生学习新课文的难点了。低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为了增强作业的趣味性,我对预习单进行优化,让学生猜字谜、看图写话。这样,核心素养在预习中更清晰地体现了出来,并且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也开始喜欢预习了。
中、高段的预习作业单的难度可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首先是读课文,要由读通、读顺到读出感情,由朗读发展为默读;其次,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写下来,体会这些词、句好在哪里;其三,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四,读完这篇课文后,自己有什么问题或发现。这样的预习作业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他们的核心素养。这样的预习作业单,只要坚持下去,不断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2.预习笔记本,提高预习效果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布置不同层次的预习作业,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课前预习通常是教师布置预习内容后学生回家自己进行学习,其效果怎么样却没有检测反馈。为此,我采用了预习笔记本——以日记的形式把自己的预习内容、预习过程记录下来,同时要求学生把自己理解、感悟的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写下来。可以概括预习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把课文内容写成故事梗概;也可以把生字、新词抄下来,做到边读边写,边写边记。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进行预习检查了,预习的效果也提高了。一个学期坚持下来,我发现学生预习笔记的字数从200慢慢地写到500左右,并且越写越能抓住重点、难点,越写越精彩。可见,预习笔记的形式学生是乐于接受的,并且能将核心素养融入预习中,使学生渐渐地学会自主学习。
(二)运用预习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课前运用预习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预习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单是预习的一种指导方法。通过预习单展开学习,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每个单元我都精心设计预习单,并且逐条说明预习要求,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掌握预习的基本方法。首先,要多动手,不懂的字词要动手查阅字典、词典,不理解的问题要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并归纳、分析获取的信息;其次,要多读文本,通过熟读文本理解词、句的含义,理解文本的主题,发现文本中的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学习思维明晰,回答问题时思路清晰。
课前预习单,既是对学生预习效果的检测,也是一个很好的导入方式。教师可以从预习单中了解学情,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在教学中,我采用这样的方式来检测预习效果。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逐一把自己的预习单拿出来并向同伴说明,然后由小组长把预习单汇总,向教师汇报组员的预习情况。对预习到位的学生,我大力表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预习不认真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帮助,指出他们预习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法。这样,使学生知道自己哪里不足,怎么改。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激起他们对预习的兴趣。
预习单,不仅仅是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的内容,而且通过预习单,教师能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理解能力以及存在问题有清晰的认识,为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通过对预习单的批阅,教师掌握了学情,掌握学生的学习层次,为教师教授新课提供了目标和内容,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授新课前,学生凭借预习单上的内容,借助网络、工具书进行课前预习。课堂教学时,我把各小组交来的预习单收集起来,把学生在预习单中列出的预习疑难点进行归类、分析,提炼出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的话题,使课堂教学有重点、有针对性。课前,我根据学生预习单反映出来的问题设计教学方案;课堂上,我把时间放在学生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上。这样,明确了课堂教学的目标,增强了教学目的,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比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设计了以下的预习单。
(1)单元预习
这个单元有几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理解本单元的课文内容,需要收集哪些资料?
(2)课文预习
①通过询问父母、长辈、同学,或通过看书、看报、上网等方式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②利用字典查读生字、生词,了解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③大声朗读课文给父母、同学听,或者把课文内容讲给父母、同学听。
④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比如排比句、比喻句、拟人句等。把你读不明白的地方记在预习笔记本上,或者把你的感受记下来。
⑤在课文中选择你喜欢的,带有生字和四个字的词语3-5个进行造句。
⑥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意思。
⑦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故事梗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
⑧提出至少三个问题。
2.课中运用预习单,反馈预习效果
课堂教学中,我设置了一个预习反馈的环节。在导入新课后,我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先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说出自己的疑难点。我把这些疑难点集中起来,概括出课堂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学生反馈出来的这些问题往往就是本课的重点、难点。这样的教学活动,掌握了学情,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莲叶青青》一课的预习中,我发现:“种藕”两字有十多个学生注音错了,“糊到”的“糊”字居然有二十多个学生注音注错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理解这两个字在课文中表达的意思。于是,针对这两个读音难、理解难的词语,我用心设计了教学方案,使学生轻松地读准字音,理解词意,掌握了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三、预习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的效果
(一)养成了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恒心,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因此,学生的预习往往表现出反复性,部分不自觉的学生经常会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这样学生的预习习惯就很难养成。适当的预习作业,使学生有了具体的预习任务;教师对预习作业进行评价,使学生有完成预习任务的压力。这样长期坚持训练,就能实现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目标。
(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常态下,学生的语文预习还经常表现出这样的情况:对所要预习的课文匆匆地读一两遍,再自学一下生字,对文中的内容、写作方法不仔细研究。这种停留在表面的预习不仅不能达到预习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对学生的预习产生消极的影响。而预习单可以使学生深入地学习教材,尝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在目标的驱动下,学生积极思考、有效参与,预习的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总之,预习单的运用,使传统的、流于形式的预习,成为学生乐学、愿学的方式,使课前预习的目标更明确、操作性更强、效果更显著,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