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方式下课堂点拨的实践与思考
2018-02-26江苏徐州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徐州市大学路实验学校221000李云飞
江苏徐州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徐州市大学路实验学校(221000) 李云飞
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点拨是一种方法的引领,更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它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对学生察言观色,用赏识的眼光与精准的点拨技巧,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励学生进行个性体验与感悟。
一、导入性点拨,激起探究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课前导入就像是一台戏的序幕,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导入性点拨是拉开序幕的前奏曲。精彩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眼球,调动起学生情感体验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醒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概念进行联系。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点拨方式,创设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境,就能让学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课堂,沉入文本进行学习。
例如,《大江保卫战》一文,真实地记录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全文共分为三个板块:险情危急、保卫大堤、救护群众。每一板块都聚焦一个核心——铮铮铁汉,英勇献身!课文情理交融,点面结合,展现了人民子弟兵的铮铮铁骨。教学伊始,我用音乐视频《为了谁》导入新课,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这样直接导入课文,使学生未入文先入情,感动不已。在这感动中,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走进文本了解人民子弟兵。这种创设情境式的导入,发挥了点拨的功能。
二、关键处点拨,实现言意兼得
语文教学应着重于“悟”。教师要引领学生抓住文本的关键处进行感知理解、讨论交流,使学生悟出文章的深刻内涵。在关键处进行点拨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教学时,在关键之处进行点拨,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揣摩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深意。在一次校级公开课上,我执教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通过朗读,你知道这是一场怎样的雨?
生1:这是一场大雨。
生2:这是一场急雨,来得快走得也快。
师: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古诗,找找诗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感受到这是一场大雨、急雨,是一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雨?
生:我从“白雨跳珠乱入船”感受到雨大。
师:准确地说诗中的哪个字或者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雨大?
生:“跳珠”。
师:“跳珠”就是跳动的珍珠,这是作者把打在船上溅起的水花比喻成跳动的珍珠。这足以说明雨大!
生:我从一个“乱”字读出雨大。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生1:雨下得大,下得猛,打在船上噼里啪啦的响。
生2:落在船上的雨点就像撒落的珍珠一般。
师:读到这里,老师有一点不明白:雨水是无色的,怎么说是“白雨”呢?
生1:因为天有点黑,反衬雨有些白。
生2:因为雨下得太大了,整个世界看起来白茫茫的一片。
师:是呀,在这白茫茫的雨雾中,远处的青山能看见吗?西湖两岸的树木还看得见吗?满塘的碧绿荷叶能看清吗?天地之间只见白茫茫的一片。你看,这个“白”字用得多么精准,多么生动啊!
……
阅读教学贵在点拨、妙在启智、巧在引领,这样才能实现言意兼得的目标。教例中,教师由“这是一场怎样的雨”展开探讨,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联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引领学生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品读,让学生感悟到文本的艺术魅力。在关键处点拨,能激起课堂意想不到的波澜,使学生的理解更深入。
三、评价性点拨,燃起读书热情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幽默是教育家的第一位助手。风趣幽默的语言、准确适时的评价,能燃起学生的阅读热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课中,我这样指导学生读出“有气无力”的感觉。
师:谁愿意读一读杂草说的话?
生:(大声有力地)“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哪里完了?瞧你,精力多旺盛啊!难道我的化学除草剂假了?我得再换一瓶。(我做重新拿一瓶,朝该生身上喷了好几下的动作。学生大笑)
生:(声音稍低)“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没听到喘啊?你这棵杂草太顽强,我得多喷点除草剂。(“嗤嗤嗤……”我围着该生做出喷洒的动作)
生:(微弱地,气喘吁吁地)“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说着,顺势软绵绵地倒下)
师:好!掌声鼓励。(学生鼓掌)你们看,这就叫“有气无力”。
风趣幽默的语言,适时合宜的评价营造了宽松的课堂气氛。这种点拨有利于调节学生紧张的心理情绪,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词语的魅力,既使学生轻松地理解了“有气无力”这个词语,又燃起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迁移性点拨,引发创造力
“知识传递”的教育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是一个例子。”课堂教学不是让学生懂得什么、记住什么,而是让学生去理解、思考和判断,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本领,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能学以致用。
如,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第五自然段时,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讨论文中省略号的内涵。
师:作者仅仅看到小鱼在嬉戏,雨点在唱歌吗?
生:我发现“在荷叶上唱歌”的后面,有省略号。
……
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
出示: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___来了,在荷叶上_________。
一石激起千层浪。六个单调的圆点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顿时鲜活生动起来。学生的眼中闪现出智慧的光芒。讨论了一会儿之后,他们有了思维的火花,个个争先恐后地要表达。那种思考后的快乐是无法形容的。
运用这种迁移性点拨,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点拨诱导,这样一定会扬起学生再创造的风帆。
点拨是智慧的导火索,能引燃学生的思维,绽放出精彩火花。点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精准点拨,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