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前顾后 随篇而变
——听管建刚执教《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
2018-02-26江苏徐州市铜山区茅村实验小学221100杨香朵
江苏徐州市铜山区茅村实验小学(221100) 杨香朵
“我叫管建刚,管理的管,建设的建,刚刚来到的刚,你呢?”“同学们都叫我‘管大’,我很喜欢这个外号。看书是我的爱好,请问你有什么爱好?”
这是管建刚老师在通州实小给五年级的学生上课时的开场白。就像钉子遇到了磁铁,学生们一下子就被这如此亲民的开场白牢牢吸引了。这就是名师的魅力所在!有了这个好的开头,接着上课,如顺水推舟。整堂课,生成巧妙,精彩不断,我捕捉到了四个意想不到。
一、启示入手,“欲言”收尾,意想不到
“同学们,课题叫‘滴水穿石的启示’,课文中有一句话对课题解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用一分钟找出来,不许作弊。”管老师故弄玄虚,更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学生很快找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学生到黑板上写出关键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教师再带领学生读此句,引导他们发现对称美:结构相同,句式相同,“而不”的前后两个词意思相反。
通过这样的推敲,学生把这篇议论文的论点学得相当扎实有效。继而,教师话锋一转:“同学们,这篇文章叫‘滴水穿石的启示’,这启示我们都会背了,可以下课了啊。”学生面面相觑。教师用手示意:“同学们再见!”立刻有学生回应:“老师,我们还没学课文。”教师:“启示不就一句话嘛,怎么变成一篇课文了呢?让我们看看课文如何把一句话变成一篇文的。”
如此这般,把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从论点引向论据,无声无息地教给了学生,不得不令人拍案叫好。
二、随篇而变,创新分层,意想不到
“文中有正反两个例子,哪部分作者写得最用心?”学生答正面例子。“把正面例子分成四节。”学生都会分。“我不喜欢都对的。如果要分成五节,哪里可以再分一下。”这时,学生就不太会了。教师引导,省略号单独一节。学生惊愕,原来分层还可以这样分!
“如果你是作者,会写成几节,答案藏在手里,伸手指来表示!”大部分学生伸出一根手指,跟文本一样。
“写文呀,要往前看看,往后看看,瞻前顾后才行。做人要随机应变,文章要随篇而变。”
简简单单,清清楚楚,实实在在。就这样,教师把灵活地写议论文的方法又悄无声息地教给了学生。
三、回旋往复,重中取重,意想不到
文中启示的关键词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不光在上课伊始,甚至在课中的每个环节,教师始终引领学生回到这个启示上,犹如围着圆心转。“爱迪生……这就叫持之以恒;齐白石……这就叫目标专一。”
管老师还抓住了文眼:“不教一日闲过。”“怎样才叫‘不教一日闲过’呢?如果他是运动员,是姚明,怎样做才叫不教一日闲过?是作家呢?老师呢?是五年级的学生呢?”学生的回答异彩纷呈,但经引导后又显得合情合理:“是作家,就每天笔耕不辍,废寝忘食,才叫不教一日闲过;是老师就每天上课、批作业,甚至晚上还要学习充电,才叫不教一日闲过;是学生就每天认真读书,勤奋努力,在学习上力争每天超越自我,才叫不教一日闲过……”
四、紧扣主旨,质疑文本,意想不到
课上得差不多了,教师让学生们再来读这个启示。读完,教师突然开口道:“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你们信吗?我不信。”学生立刻瞪大了眼睛。教师娓娓道来:“我有一个同学,干了20多年的医生了,到现在还是个普通的医生,也没有成医学家。我也老大不小了,到现在还是个普通教师。”学生纷纷出谋划策:“他应该经常研读医书,请教名医,这样就离目标不远了。”“他应该多从自己从医的经验里反思学习,才能成长!”“不必刻意追求名利。”这番质疑又将学生推到了课堂的主角地位,变被动为主动。可他们依旧不知教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时,教师话锋一转:“哈佛大学的研究结果说,只有3%的人能够坚持20年。背出来的启示有用吗?我为什么不是那3%呢?”学生顿悟,从而升华了文本的主题。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让学生有思维和情感的广度和深度,管老师此处的教学恰恰是最好的体现。
纵观整堂课,虽然没有写作练习,但教师始终在教给学生写议论文的方法,是一堂高效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学生很轻松地把握了议论文的结构:提出观点、正面例子、反面例子、总结观点。同时,还学会了“瞻前顾后,随篇而变”,这样才能将“一句话变成一篇文”。此乃高效课堂之境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