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步宋词,品味经典”主题阅读
——以《水调歌头》为例

2018-02-26江苏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2265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28期
关键词:首词宋词词人

江苏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226500)

苏轼词在宋词的发展变革中占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以诗为词,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的婉约词风,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紧密结合起来,使词升华为一种代表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苏轼词体的全面革新,提高了宋词的地位,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而无愧色。《水调歌头》以其烂漫的想象和旷达的情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无疑是苏轼最具代表风格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词意、词境、词情、词韵几个教学层次的探索,摸索出宋词阅读的一般方法,促使学生在主题阅读活动中回归文本,拥抱文本,与文本进行生命的碰撞、交流、沟通,学会品评,学会联想,学会咀嚼,学会鉴赏。

【切入】

一、中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提到中秋节,你想到了什么?

二、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怀。“中秋”这样一个蕴涵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历来是文人墨客争相表现的主题。想一想,在你们所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是表现中秋或者跟月亮有关的?

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月色表现中秋的“词”——《水调歌头》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诗词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回顾生活情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已有的生活感受和学习经验带入学习活动中,才能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做好铺垫。

【探究】

一、走近词人

(一)词之有苏轼犹诗之有李白,你们了解苏轼吗?

画面展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自幼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有远大的志向和过人的才识。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诗、文、词均有很高的造诣。其词对后世影响很大,民间有“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的说法。清朝词评家胡仔曾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我们以前已经学过不少的古典诗词,想一想,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诗词的?

画面展示:理解诗(词)意

感受诗(词)境

体悟诗(词)情

【设计意图】通过对苏轼其人的简单介绍,初步感受苏轼的伟大之处以及苏词在宋词中的重要地位,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促使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文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同时,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让学生了解诗词学习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从诗词意思的理解,到感受诗词的意境,再到诗人情感的把握,这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赏析古诗词的重要抓手。

二、理解词意

(一)教师配乐朗读全词。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

(二)学习古典诗词,读很重要,现在我们已经会读了,你觉得在读的过程中还有哪些地方自己不太理解的?

(学生理解可能有困难的地方有:几时——什么时候;把——端;宫阙——宫殿;乘——驾;胜——忍受;弄——欣赏;清影——诗人自己舞动的影子;何似——哪像是;何事——为什么;婵娟——月光)

(三)游戏:古典与现代

同桌两人,一人扮古人,一人扮今人,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首词说了些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游戏的方式,很好地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通过读诗词、说词意,扎扎实实开展植根于文本的朗读训练和语言训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诵读文本,充分理解文本,为学生走进词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感受词境

(一)现在我们对词意已经了解了,学习诗词更重要的是理解词人的感情,怎样才能更深刻地了解词人的感情呢?我们得想办法进入词人写词的意境。

(二)刚才你们读了词,知道词人填这首词是在什么时候?(中秋节的晚上)

那么在你的想象中词人应该是站在哪儿吟着这首词呢?天上应该有什么?词人手里拿着什么?

(词人可能是站在院子里手拿酒杯吟诵这首词,天上应该有一轮圆月。)(同时展示相关画面)

在这样一个圆月之夜,皓月当空,银辉遍洒,词人站在院子里,抬头望着明月,想了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和着音乐让我们一起想一想。

(播放古筝曲《但愿人长久》)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渲染,画面再现等方式创设情境,拉近了学生与词人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在情境中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苏轼在几千年前那个中秋夜晚的所思所想,用接近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解读文本,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了丰富的感受。

四、体悟诗情

(一)词人为什么会如此思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呢?

我们知道苏轼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他的一生历经磨难,几度遭贬。这首词写于熙宁九年。熙宁初年,宋代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开始变法。熙宁九年,时年41岁的苏轼因为心直口快,坦诚相言,说出变法中的弊端,遭受排挤,被贬官到了密州,他跟自己的弟弟子由已经整整七年没有相见了。如果你是苏轼,此时心情怎么样?

(二)感伤难过在所难免,可是他因此消沉,对未来失去信心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

(由他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可知,他并没有失去对未来的信心。)

那你知道他这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在哪个时期真正形成并成熟的吗?我们来看一看苏轼的被贬路线图。

(画面展示:苏轼被贬路线图)

从黄州、密州,到杭州、再到惠州,最后竟被贬到了海南岛,没完没了的贬谪没有消磨他享受美景,享受生活的心志,他相信痛苦总会过去的,也正是在被贬黄州时,他还发明了美味的“东坡肉”呢!

【设计意图】学生走进了词境,再借助背景介绍,让学生设身处地走进词人的内心,还原词人的心路历程,体悟情感就变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三)小结苏词风格

我们说“文如其人”,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虽郁郁不平,但总被其豪情所掩,使人只见其旷放的一面。他用这样几个字来评价自己的作品——刚健含婀娜。(画面显示:刚健含婀娜)

苏轼踏着如水的月光向我们走来,他空明的心境、旷达的情怀闪耀着独特的魅力!面对赤壁的滚滚波涛,他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一去不复返的青春时光,他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借由语言的外壳,走进大师的内心,如果穿过时光隧道,让你走到东坡大师的面前,和他谈一谈《水调歌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五、吟诵词韵

带着自己的理解,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苏轼含蓄蕴藉的语言和旷放豪爽的胸怀。

(配乐诵读)

【设计意图】几方面资料的整合,让学生对苏轼有了相对立体的了解。与大师对话,给了学生充分的言语空间与文本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充分挖掘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和人生哲理,让学生在引领中递进,在诵读中提升。

【拓展】

自学《念奴娇赤壁怀古》,进一步感受苏轼的词风和词魂。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设计意图】苏词为豪放派代表,“豪放”二字不仅仅体现在《水调歌头》中,拓展诵读苏轼的其他作品,充分感受其作品特点,从词意、词境、词情等方面批文入境,用所学的方法赏析诗词,学以致用,增加学生阅读的深度、广度和厚度。

【总结】

“漫步宋词,品味经典”主题阅读活动,一周带领学生诵读一首词,高年级一学年能跟学生一起诵读四十篇左右的经典作品,主要也从词意、词境、词情、词韵几个层次开展阅读活动。根据宋词的流派:豪放、婉约、清雅等风格特点,一段时间集中阅读一种风格的作品,便于学生对宋词的风格流派形成较为清晰的概念。同时,对于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词人,比如李清照,一段时间集中诵读其作品,综合词人的人生经历,学生对其词前期和后期作品风格的改变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奇妙的课程,是一种全新的阅读。学生们能认识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晏殊、李煜等灿若星辰的名字,这些长长短短的句子里,有着词人鲜明的个性特色,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别样的学习体验。在《虞美人》里,学生们读到了李煜的亡国之痛;在《满江红》里,感受到的是岳飞的家国情怀,在《渔家傲》里,心头也缠绕着范仲淹忧国思家的情绪……这样的阅读活动,就像一颗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里发芽,这些方块汉字连缀而成的作品带着独特的温度和气息,让孩子们触摸到先人的忧伤和豁达,领略文字穿越时空传递的意蕴,并与这些文字产生奇妙的共鸣。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领略和感受会在孩子的生命中不断加深,逐渐丰富,阅读的意义大抵在此。

猜你喜欢

首词宋词词人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神回复
品读宋词
词人的职业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宋高宗的眼力
宋词
林逋梅妻鹤子
我记得,我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