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传统文化,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2018-02-26江苏淮安市实验小学长征校区223002
江苏淮安市实验小学长征校区(223002)
崔峦老师认为,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人文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文化品位,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积极吸取优秀的人类文化。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诵读经典,品味音韵之魅
韵律是古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押韵不仅使古诗词具有便于吟诵和记忆的效果,而且使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节奏和声调的和谐之美。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诵读,充分感受古诗词的押韵之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诵读初步感受,然后尝试找出古诗词中押韵的诗句,最后再将有关古诗词格律的知识教给学生。
在学习《石灰吟》这首诗歌时,教师先指导学生诵读,重点感受每一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在音律上的特点。学生在诵读时发现这首诗歌给人一种朗朗上口的感觉,继而发现其中的一、二、四这三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押韵。因此,学生体会到押韵能让人在诵读时产生一种和谐之感。接着,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诵读其他的诗歌,并思考不同的诗歌在押韵方面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不同类型的诗歌在押韵的特点上有所不同。律诗和绝句押韵比较严格,一般来说一首诗歌只允许押一个韵;古风就比较宽松,有的还会出现换韵的现象。还有学生发现,不少诗歌都只押平声韵,如《石灰吟》的“山、闲、间”都是阴平和阳平字。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尝试用上声和去声字替换这些字,并尝试诵读。这样,学生发现换韵后读起来十分拗口,破坏了诗歌的和谐美。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对诗词的押韵有了更多的感悟。教师还可以陆续将古诗词韵律方面的知识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有更深刻的感悟。
学者洪深认为,押韵是加强节奏的一种手段,韵愈繁节奏愈急。韵律使得诗歌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十分强调和谐之美。如,古人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便是对这种和谐之美的追求。诵读古诗词,能使学生体会到音韵之和谐,让学生对和谐这个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有一定的认知。
二、挖掘文本,提炼民俗之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课文展现了民风民俗,或者讲述了有趣的民间故事。教学时,教师可深挖这些文章的内涵,尝试提炼出这些民风民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韵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联系自己的生活,思考在自己的家乡是否也有类似的风俗习惯。这样,能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民风民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实践和生活中逐步形成并世代相传的稳定的文化因素。
在学习了《草原》一文后,教师可以用这样的话语启发学生思考:“我国有辽阔的草原,上面居住着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形成了独特的草原文化。大家可以找一下,看看课文中有哪些内容展现了草原文化的特点。”学生很快便从文章中获得了启发。有的学生说:“草原文化具有能歌善舞的特点,因此文章中提到鄂温克姑娘虽然羞涩,但是还是给客人们唱民歌。”还有的学生说:“草原文化具有尚武的特点,因此文章中提到了草原上如同一阵风一般地出现马群,展现了人们骑术的高超。文章的最后还提到了小伙子们表演套马和摔跤等民族体育项目。”还有的学生说:“草原文化具有好客的特点。文章提到主人们远远地迎接客人的场景,还写了用大盘的美食招待客人的场景。”通过对文章的深入分析,学生对草原文化有了一定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展开对比,说说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有什么不同之处,让学生加深印象。
通过感受民族文化,学生体会到民风民俗就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如年画、皮影、剪纸等在逐渐消亡。这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紧迫感,从而更积极地探索传统民俗文化,并渴望继承传统文化。
三、延伸课外,开阔视野之阈
拓展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阅读一些和传统文化有关的课外读物,以增长学生的见识。这样,能让学生开阔视野,使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后,教师鼓励学生尝试阅读《水浒传》中的其他内容,并分析其展现了怎样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将自己的想法通过作文写下来,并且组织学生在班级里交流,使学生产生深刻的感悟。如,有的学生说:“《水浒传》中强调了‘义’这个传统文化。水浒英雄之所以能聚集在一起,就是因为讲义气。小说的最后,宋江打算带着李逵一起去死,而李逵则并无怨言,这就是一种义气的体现。”还有的学生认为:“‘忠’其实也是《水浒传》中出现的一种传统文化内容。水浒的英雄人物对宋江都十分忠诚。而宋江之所以造反,是因为其被逼无奈。他看到了朝廷被某些奸臣把持,感到十分痛心。因此,当宋江最后得到招安的机会后,他还是选择了招安,这是因为其内心其实还是忠于朝廷的。”教师可以给学生总结一下水浒文化,说说要如何批判性地接受其思想。
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推荐一些课外阅读的篇目,并指导他们写读书笔记,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哪些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
四、组织实践,强化应用之能
小学语文教材的不少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生活的再创造。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参加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实践活动,以强化他们学到的知识,使学生逐步走入文化的核心,从感性认知渐渐上升到理性认知。
如,《二泉映月》是一篇优美的文章,介绍了乐曲《二泉映月》的诞生和它的特点。在学习这篇文章后,不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就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和传统音乐进行近距离接触。或组织学生参加传统音乐赏析大会,或在班会上播放经典的传统音乐《百鸟朝凤》《赛马》等,然后让学生说说在聆听这些音乐后有怎样的感觉。有的学生在聆听了《百鸟朝凤》后说:“这首乐曲高亢有力,有一种响彻云霄的感觉。它如同一壶陈年的老酒,让人在一听之下就会沉醉。尤其是在高潮部分,仿佛让人看见一只凤凰从高空掠过,刺破了宇宙,留下了一个凤鸣岐山的不朽传说。”这样的赏析,使学生和古典音乐进行零距离接触,并深刻感受到音乐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同时,他们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表达,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组织其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就能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更为深刻的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引导作用,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阅读、实践等多种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积极主动探索并继承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