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产孕妇开展凝血功能检测的意义与结果研究
2018-02-26王英
王英
(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苏州 215300)
机体主要通过凝血系统、血小板、纤溶系统、血管内皮系统的共同作用来完成止血过程,正常生理情况下体内的抗凝和凝血因子水平处于动态平衡状态[1]。妊娠是女性特殊的生理时期,在此过程中体内血清中的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会随着孕周增加逐渐升高,影响妊娠期女性激素分泌和肝脏代谢功能,导致孕妇在临产前的抗凝剂凝血功能发生变化,特别是孕晚期体内纤溶酶量明显减少,而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水平明显增加,使临产孕妇处于高凝状态[2]。本次研究分析临产孕妇开展凝血功能检测对于孕妇预防血栓及DIC的临床意义,现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于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分娩的临产孕妇80例为观察组,孕周为29周-42周,平均孕周时间36.2周,年龄22岁-38岁,平均年龄26.9岁,无妊娠期相关合并症;选择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育龄非妊娠女性80例为对照组,年龄21岁-37岁,平均年龄25.9岁,无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无血液系统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在入组前1周时间内未服用过促凝血功能相关药物。
1.2 检测仪器和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同厂家配套试剂进行检测[3],血凝分析仪在检测前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标定、保养。在晨起空腹情况下抽取患者静脉血,用枸橼酸钠抗凝真空采血管采集2.7 mL,在充分颠倒混匀后,高速离心10 min,在血浆取样2 h内完成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指标的检测,检验执行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严格操作。
1.3 统计学分析 研究得到的检验指标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凝血功能指标检测(Mean±SD)(n=80)
3 讨论
抗凝和凝血功能的相互调节决定了血液凝固的平衡,一旦抗凝和凝血功能失调会导致身体出现出血或血栓性疾病。凝血功能检查能够有对即将发生的出血倾向患者进行筛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抗凝、血栓治疗等常规检测方法中[4]。临产孕妇为妊娠期女性,在该时期由于孕妇体雌孕激素升高,容易导致体内抗凝、凝血、纤溶功能发生改变[5]。本次研究分析临产孕妇和非妊娠女性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显示临产孕妇纤维蛋白原高于非妊娠女性,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明显低于非妊娠女性。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有关,并且在女性妊娠过程中肝脏合成的FIB明显增加。说明临产孕妇血液处于生理性的高凝状态,能够起到保护作用,利于胎盘剥离子宫内膜后进行修复,并且在分娩过程中保证胎盘的完整性。综上所述,临产孕妇开展凝血指标检查,能够了解孕妇的纤溶及凝血功能,为早期预防和治疗做好准备,防止不良妊娠结局、出血、血栓等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