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在乳腺微创手术患者术前访视中的应用价值

2018-02-26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乳腺手术室护理人员

李 莺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宜兴 214221)

近年来,因饮食结构、环境污染、心理压力等各种原因,乳腺肿块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乳房为女性第二性征之一,而作为乳腺疾病的首发主要症状的乳腺肿块,因为手术前未知的病理分型,难免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担忧。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它较传统手术更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操作简单、定位切除准确等优点,已成为乳腺外科新的发展趋势。但微创技术对患者来说仍然是比较陌生,住院手术费用昂贵,负面抵触情绪油然而生,导致患者术前存在焦虑、抑郁心理,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因此,术前访视显得尤为重要。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措施的大胆尝试,让该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接触地点以及接触时间方面,不仅仅是局限于手术室内的手术过程中,而是通过深入病房加强与患者的沟通[1]。目前开展术前访视工作没有统一的模式,尤其是手术前护理的访视,要想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有限的医疗资源,让术前护理访视取得满意的疗效,就需要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针对性的采取个性化的心理疏导,顺利完成手术,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2]。我院自2016年8月起,对行乳腺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5年8月~2018年3月拟行手术治疗的60例乳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G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60岁,平均为(41.52±6.12)岁;病程1~18个月,平均(8.45±3.23)个月;高中及以下16例,大专及以上14例。对照组年龄21~61岁,平均(41.78±7.05)岁;病程1~17个月,平均病程为(8.27±3.08)个月;高中及以下18例,大专及以上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经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等项目检查均确诊为乳腺肿块;②排除手术禁忌症,均符合采取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的手术治疗指征;③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具有良好的书面及语言沟通能力;④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既往曾有过焦虑或抑郁病史;②既往一年曾使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治疗;③患者无法沟通或不配合。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

手术前1d由手术室护理人员带上《术前访视护理记录单》和《手术室告知病人须知》到病房进行访视,告知一般情况,手术后一天带上《术后访视护理记录单》到病房进行回访。

1.4.2 观察组患者护理方法

手术前1d由经过培训的手术室专职护理人员带上《术前访视护理记录单》、《手术室告知病人须知》、《术前访视图谱》到病房,接着①翻阅病历资料,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确认手术方式、麻醉方法,对患者的身心情况予以综合评价;②与床位医生交流,了解术中所需特殊物品及器械;③与负责床位的护士联系,知晓患者的基本情况,了解其精神面貌,评估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④向患者介绍自己,发放《术前访视图谱》,介绍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手术室常规器械与术中特殊用品,讲解术中体位、手术步骤,详细解释在手术中对于患者的护理内容,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症状,对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给予耐心详细的解释。

1.5 观察指标

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在术前1天访视前以及手术前当天对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评估,以评定其焦虑和抑郁的程度。根据上述两表中的20个条目,均采用四级评分制。其中焦虑程度标准:无焦虑(SAS评分<50分),轻度焦虑(SAS评分50~59分),中度焦虑(SAS评分60~69分),重度焦虑(SAS评分70分及以上);抑郁程度标准:无抑郁(SAS评分<52分),轻度抑郁(SAS评分53~62分),中度抑郁(SAS评分63~72分),重度抑郁(SAS评分73分及以上)。②患者满意度:术后第2天由手术室质控组护理成员对本研究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并对手术室术前访视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采用计分制方式进行满意度情况调查;满分10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以前三项病例数占本组病例总数的百分比之和为满意度的考核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并分别行t 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1d 随访时和手术前当天SAS得分及焦虑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1d随访时 SAS 得分及焦虑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当天在SAS得分及焦虑情况方面均较术前1d随访时有明显改善,G组患者明显优于D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得分及焦虑情况(n=30例)[n(%)]

2.2 两组患者术前1d 随访时和手术前当天SDS得分及焦虑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1d随访时 SDS 得分及焦虑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当天在SDS 得分及焦虑情况方面均较术前1d随访时有明显改善,G组患者明显优于D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DS得分及抑郁情况(n=30例)[n(%)]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G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3.3%)明显高于D组(63.3%),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乳腺肿块是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病变,良性肿瘤中以纤维腺瘤最常见,女性发生率较高,外科治疗常引起女性自我形象紊乱,在生理、心理上带来较大的冲击,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焦虑与抑郁。在手术前,医务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做有效的心理干预。术前护理访视是让手术室护理人员改变传统的护理模式,走进病房,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和交流,为进行手术室后的护理配合作准备,因此,该项措施令患者感到舒适安心,术前1天即开始护理访视是实施心理干预的合适时机。术前访视中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干预是整体护理模式的有益补充,患者在此次护理过程中感受到关怀越多,程度越深,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越强,主观能动性和依从性越强,配合度增加,对护理的满意度就越高,一方面有力保障了手术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手术室护理人员自我价值[3]。从本研究可以看出,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使患者的恐惧不安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缓解,从而有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4 小 结

实践发现,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应激原,患者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应激反应,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等;围手术期患者也常会产生心理应激反应,如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对手术疗效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可影响麻醉和手术的顺利实施,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术后并发症增多。目前,“围手术期护理”逐步取代“手术室护理”而成为国际卫生组织上一致公认的职业。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是贯穿术前、术中、术后整个过程的护理模式,要想维护患者手术麻醉的安全,必须为患者提供系统化、连续性、专业化、个体化的护理干预[4]。通过术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访视,能够使患者预先知道手术及麻醉需要配合内容、术毕可能会发生的某些不适及相关注意事项,及时疏导患者内心的疑惑,降低患者围术期生理及心理的应激反应,让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有利于保障患者能够安全地度过手术关,提高手术成功率,并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5]。而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术前访视时实施恰当的心理干预手段能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患者通过事先与手术护士的情感交流,大致知晓手术方式、麻醉方法及其主要步骤,消除或者减少患者对手术麻醉的疑虑,以轻松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手术,极大地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改善了医护患关系,促进医院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乳腺手术室护理人员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该怎么办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红外乳腺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