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生活中的感动
——基于感悟生活作文选材的实践与思考
2018-02-26赵国忠
赵国忠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中学,浙江 杭州 311116)
引言:选材,决定一篇作文的立意和格调。语文课程标准对选材的表述是:“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1]
一、学生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发现学生选材上都有着一致与单调,选材能力的缺失导致作文失败在各原因中占据榜首。请看表一统计:
(表一:某校八年级236名同学对“写不好作文原因”调查统计)
由表一可见,,在最多的“生病照顾”的选材中,相同的事件,相同的感受,重复的赞美让笔者不忍卒读。同样“失意后的鼓励”集中写的是考试失败后回家先“忐忑不安”,再“母亲意外温柔”,再是“语重心长”,最后“皆大欢喜”这样套路写作,这样的选材和立意连作者本人都打动不了,何来感动读者?学生选材的单调和匮乏已经严重影响学生作文的质量与美感。
在接下来的一次针对作文选材的八年级问卷调查中,同样“选材”能力的缺失导致作文失败在各原因中占据榜首,请看表二统计:
(表二:某校八年级236名同学对“写不好作文原因”调查统计)
由表二可见,对写不好文章的原因分析中,没有材料可写是主要原因,可能“讨厌写作文”选项也是因为“没有材料”导致的。
综合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语文组老师的座谈,我校学生选材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过重的学业负担,让学生缺失了思考品味的意识。
这是在以教学成绩为第一的应试教育的痼疾,也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退步,学生体味生活的时间被大量的学习以及作业替代。缺少生活体验,应试教育般生活让学生脱离社会、现实,从而感到沉重压抑,与生俱有的好奇心、想象力缺失,体验缺失、感悟匮乏。
2.学生缺少良好的作文素材搜集的习惯,导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阅读的缺失,使素材的引领力量缺少。农村初中缺少城镇中学那种丰富的阅读资源,更是缺少城镇家长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尽管在网络的普及下,学生对阅读有所好转,“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学校图书室有藏书4万余册,并逐年增加,可一学年的借阅率连10%都不到。
3.教师对作文选材不重视,缺少有效的指导。
在座谈中,教师提到作文指导课本来就很少,不知如何着手,指导的重点也是在佳作欣赏,写作技巧、语言锤炼等看似有效的提升上。认为作文选材时学生的自觉行为,教师无法介入,最终导致学生“长了年纪,长了个头,不长经历”。
二、个性化选材的教学实践探究
为了解决在选材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阅读,关注思考,培养良好的作文选材意识,笔者经过一学年实践探究,主要从“关注身边细节”、“促进文本感悟”、“汲取名著营养”三个板块阐述笔者在作文选材上的实践与革新。
(一)关注身边细节
当笔者深感学生要加强平时练笔的重要性时,摆在面前一个严酷的事实是:学生在随笔中同样表现出选材极一致的现象。比如,在学校阶段检测前的随笔,以此为材料的随笔多达12篇。残酷的现实提醒笔者,学生选材能力的提升必定有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在这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笔者坚持让学生练笔,坚持每天花费10分钟时间进行随笔的交流和点评。特别是对学生在日常小事中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大加鼓励和表扬,并以此为示范,让学生能在日常普通人和事中挖掘感动人心的素材。
1.关注普通人,发现真善美
在随笔的写作中,班级某个同学关注到家人一起散步时,父亲背孩子时的情景,他深有感触,在随笔中记录下来。
“还记得凉爽的秋夜,你我手牵手漫步在树下,嗅这树香和泥土的气息,感受着秋夜带给人的凉爽。而我则淘气地踩着似黄似红的落叶,发出“咔吱咔吱”的声音。玩着玩着,便走不动了,闹着嚷着要你背,还没等你答应,就像一只小树袋熊一样勾住了你的脖子,挂在你的身上。你没办法,只好迁就我。我休息了一会儿后又调皮起来了,一会儿抓抓你的头发,一会儿又捏捏你的耳朵。你不耐烦了,要我下去。装着要把我扔出去的样子,我急的大叫起来。可是最后我还是稳稳地趴在你的背上,你还把我晚上掂了掂,背的更稳了,不知不觉,我们睡觉了,月亮出来了,你踩着被树叶剪得碎碎的月光,往家走去,月亮似乎也在护送我们,跟着我们到家。我的口水流慢了你的衣服,课是却浑然不知,因为你已经累得汗流浃背了,已经感觉不出什么是口水什么是汗水了。就这样,我在你背上度过了口水最多,也最离不开你的幼稚时光。”
这位同学语文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中等,但这一次他从父亲背人这么小的事中流露出她内心的感动,表现一个学生的良好素质和自我反思的精神。选材小,朴实无华,但展现的美好心灵感动自己,同样感动同学。
笔者通过这样随笔的推荐和讨论,逐步打开学生选材的思路,让学生把目光投向校园、家庭、社会的普通人,从普通人、普通事中发现感人的人格魅力,提升自身对写作素材的鉴别、提取能力。
2.关注自然,收获感动。
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草木荣枯、日月轮回、春耕秋收、鸟飞兽铤无一不向我们揭示最质朴的人生哲理。让我们的学生以自然为老师,从自然中汲取人生的营养,滋润内心,留存感动。
善于从自然中发现、提取让自己感动的素材,成为很优秀的写作素材。曾有为学生一篇关于秋天的思考,让同学们惊讶佩服。
“秋天,金黄的季节,树叶追随着潮流,换上了新装。八月,浓浓的月份,桂花香随风嬉戏,飘来一阵阵欢乐的气氛。八月中秋,点缀着漫长而充满温馨的秋天,使秋天蒙上一层淡淡的面纱,使它更具有独特的魅力。在桂花树下,泡一壶香醇的好茶,闻着桂花的花香,喝着浓郁的茶水。在欢乐的气氛中,兴奋的与亲朋好友聊天,为中秋增添一份热闹,别提有多惬意了!这是八月中秋最美丽的时候。”
此文的思考已经进入到景情相容的境地,语言并没想象中那么华美,但自然界中的秋天、桂花树、香茶、中秋引起她内心的触动,让她感动到节日的温馨,团聚的美满。
笔者通过这样随笔的推荐和讨论,逐步打开学生选材的思路,让学生把目光投向校园、家庭、社会的普通人,从普通人、普通事中发现感人的人格魅力,提升自身对写作素材的鉴别、提取能力。在选材中,关注身边人、物和事,善于找到与自身经历情感的契合点,这样的选材,不仅打动自己,更能让读者也能感动,有所收获。
(二)促进文本感悟
培养学生选材的意识和眼光,空泛的说教是不起作用的,只有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扎实做好读写结合,才能不断提升学生对写作素材搜集的敏锐性和独特性。笔者的做法是: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触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产生共鸣和碰撞,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教学八年级上册《背影》时,笔者通过文本中作者的情感流露课堂感悟,特别是抓住与学生生活经历相契合的情感出发点,激发内心的感动,从而梳理出有价值的素材。更重要的是,语文课堂的“人文性”得到充分体现,德育在润物无声中进行,对提升学生思想素养有重要的意义。《秋天的怀念》渗透太多生活感悟,看花小事在作者的眼中,成为怀念、愧疚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文本的学习,开拓写作的视野。郑振铎《猫》成为自我反省的媒介,一篇深入人的内心,发出理性思考的典范产生了。这样的视角、选材就在日常学习的课文中不断的出现。
抓住这些课文中利于写作的素材,开拓学生的视角,丰富学生选材的内容,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和感悟。促进学生将文本和生活紧密结合,锤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感动的能力。
(三)汲取名著营养
一个喜欢看书的人,他会具有较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素材独特的见解。现今农村学生阅读的缺失,造成学生整体思想的幼稚,同样对写作的素材也缺乏了深入分析和解读的能力。
孩子通过文学名著,得到的人生感悟或感动,比我们老师家长一昧繁琐的讲解说教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名著中令人感怀的地方,每个年龄阶段都有所不同。阅读《三国演义》时,可能是刘备的立志,可能是诸葛亮的草庐生活,也可能是关羽的忠义故事,都会让孩子产生共鸣或感动。那一段时间写作时,也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就积累语言词汇精华而言,古典名著比现代小说更有价值。笔者都喜欢读《格列佛游记》,汲取它那少有的华丽语言,学生非常喜欢这本书的内容,也会发现生活中类似的细节。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阅读,除了在课堂介绍优秀阅读作品外,还在上课前5分钟设置了“作品推荐”的常规活动,一般用2分钟左右时间进行作品内容的描述,3分钟左右的时间谈自己的阅读体会,这样的平台搭建,让学生有了聆听、展示和学习的机会。
推荐一篇篇优秀的作品,发表一个个独特深刻的感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这种在阅读中培养的能力也影响学生选材的视角和深度,对学生个性化的选材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名著滋养”给笔者更大的惊喜在于学生在台上从羞涩腼腆到落落大方,从盯着稿子念到脱稿流畅的说,从表情僵硬到自然大方,从没有眼神交流到眼中有听众,眼神有交流。这应该是学生最大的成长吧。促成学生在阅读名著中与作品产生共鸣,寻找到名著中的感动,自然写作中的选材视角会更高,更大。
三、实施效果
“感悟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感动”活动已进行了一个阶段,回顾活动、实践的效果,主要有以下三点。
1.学生掌握选材的方法,作文素材个性化增强。
那次以“母爱”为主题的失败选材后,经过一学期的个性化选材的实施,再次写“母爱”选材就丰富了,罗列之后,发现的确有很大的进步。
(表三:学校801班“母爱”为主题的作文选材统计)
由上表可见学生的选材分散很多,具有个性,并且同样是“生病照顾”的3位同学,分别写的是妈妈“残忍”康复“我”受伤的手臂;妈妈隐瞒自己生病的事实,照顾患病的“我”;为了打发无聊的病床时间,不善言辞的妈妈为“我”讲笑话。从中可见感悟的点越来越多,学生选材能力也有明显地提升。
2.以生活体验为选材的出发点,有助于学生养成反思习惯,提高思想道德品质。
基于生活体验的学生个性化选材,对学生提高对事件的分析、判定、处理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这样的提升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作文幼稚化倾向和选材普遍性。经过一学年的实践,提升了学生对事件的鉴别能力,在不断地反思、学习和改进中提升自身的素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
3.教师树立正确的选材教学意识,形成有效的方法指导。
语文组参与此项探究的老师都能体会到重视选材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强调课堂上教材文本与学生生活的关联,也形成了几种有效的指导办法,这些办法的实施都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已有素材,从中发现感动点,大大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
一句话:尽量寻找生活中的感动,感动越多,选材越易!
四、存在的困惑和展望
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下,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被不断地压缩,这与小班化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相违背。在本次实践研究中同样感受到学生生活感受能力的低下,相关活动推进的困难。笔者坚持认为,教育环境的不断好转,一定会让学生有更丰富的生活体验,届时,学生会以更全面、深刻的思想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让作文选材无论从内容上、立意上更上一个台阶。
结束语:
感动,是创作的源泉,泉水不断,创作绵绵;泉水不枯,佳作叠出。寻找生活中的感动,挖掘创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