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廷木雕

2018-02-26徐彦利

新疆艺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雕刻皇帝

□ 徐彦利

紫檀描金缠枝花卉纱橱宫灯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宫廷是一个威严而神秘的地方,那里有繁冗的礼仪规矩,令人艳羡的富贵奢华,无休止的勾心斗角,所有吃穿用度及玩耍之物皆为世间难求,显示着独有的雍容华贵,气派非凡,在常人眼里,哪怕宫中的一片瓦、一只帕子、一只绣鞋也必巧夺天工,让人惊叹不已。

宫中的木雕有其独特性,从选料来讲就要比民间考究,宫廷的巨大财力会使其不计成本,不管是紫檀大料还是花梨大料对于宫廷来讲,都是易得的。因为只要一纸诏书,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天南海北无论何种珍稀之物无不为帝王所有,只要皇帝喜欢,谁都要把最好的木料供献上来,民间常用的椴、榆之类一般不会出现在帝王的周遭。譬如明代宫中的一把黄花梨交椅,貌似一件简单无比的家具,但你如果了解黄花梨成材之慢,便会惊叹这把椅子的价值。黄花梨的大料极为难得,要长成堪作这样一把交椅的大小,最少需要 800 或者 1000年以上,这种东西岂是寻常人家用得起的。

除材料外,宫中有足够的权力召集到大量能工巧匠,并为其提供一切应用之物,由此,物料、金钱、匠人便具全了,帝王授意后便能打造出绝世的珍品,无论从规模、雕工而言,都是民间所不能比拟的。看到北京雍和宫中的大佛也许你会发出惊呼,原来佛像可以制成这样!雍和宫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康熙四子雍亲王的府邸,即后来继承王位的雍正,乾隆以后此宫成为全国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雍和宫中的木雕三绝为世人瞩目,分别为檀木大佛、楠木佛龛和五百罗汉山。其中尤其是檀木大佛,由一棵独立的印度白檀树雕成的大佛,高二十六米,直径八米。仅运送木材至京便花费了三年时间,佛像雕刻又花去一年时间,而仅为佛像制作一件披风上上下下也要用去 1100 米长的黄色绸缎,而这些绸缎,差不多可以给几十个成年人做一件上衣了。白檀木之巨大、运送之耗时,雕刻过程之艰辛均为世间罕见。当然,这样的一尊雕像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承载着重要的政治意义,是西藏七世达赖为感谢乾隆出兵平叛而进献给清廷的礼物,原料来自尼泊尔,由陆转海又经陆,如此一路辗转而来。据说运抵北京后是先将树深植于地,进行雕刻,然后才在上面修建万福阁,否则建好阁后再挪移大佛也是个不小的难题。这样一尊工程浩大的佛像,所花费的时间、金钱、人工都堪称史无前例。如果不是乾隆年间国库丰厚,想来也非一件易事。以如此超常的耐心和虔诚之心精雕佛像,也许是快节奏生活中的现代人难以理解的。

下面这些独特的木雕便是与帝王有关的,体现了庙堂的审美倾向与趣味。

一、宫灯

皇宫之中,无论大的木雕器物,如床榻、屏风、多宝格、桌椅等,还是小用具,如宫灯、笔筒、文玩,莫不显示了宫廷的富丽堂皇。有些东西断不会出现在普通人家。宫灯是颇能体现皇宫风格的一种木雕日用品,它雕刻繁冗,镂空花纹精细,可放置于卧房、回廊、厅内,上元灯节时更是奇特的造型相互辉映,衬托出热闹的节日气氛。宫灯的骨架往往采用紫檀、红木等贵重木材,镶以彩绘玻璃、画屏、纱绢等,饰以金色云朵或和流苏,雕刻纹样多为龙凤呈祥、福寿绵长等题材,将雕、镂、刻、画多种技艺集一身,将生活性与艺术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宫灯在清代成为赏赐大臣的珍贵物品,据史料中记载“定制岁暮时,诸王公大臣,皆有赐予。御前大臣皆赐岁岁平安荷包一、灯盏数对。”可见,当时的宫灯还不是民间常见的东西,而具有某种身份的象征。

龙首玻璃绘画宫灯

虽然不是宫中大臣,但清代山西著名商人乔致庸家却有这样两件御赐的极为独特的宫灯。坐落于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是晋商乔致庸的府邸,建筑面积之大、屋宇之多、装饰之考究均为民间建筑中的翘楚。这样一个民间大财主的家中广为人知的三件宝物中有两件即为木雕。“九龙灯”、“犀牛望月镜”、“万人球”三者中前二者为木雕,而前两个木雕艺术品中九龙灯即为宫中所赐之物。

乔致庸是一个成功的民间商人,不仅足智多谋富有远见,且雄心勃勃,希望自己所开的票号能达到“汇通天下”的程度。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慈禧太后一行仓惶出逃,避乱西安,途经山西祁县时,乔致庸的“大德恒票号”为皇室垫付了30万两白银(有说10万两,有说20万两),以作其路费之用,并设行宫接待慈禧等人。各个环节无不细致周到,使慈禧十分感激,回宫后特意赐两盏九龙灯给乔家,以答谢乔家数十万两白银及接待,这个赏赐貌似十分礼薄,但乔致庸的忠诚换得了慈禧的信任,并最终助其实现了“汇通天下”的梦想,使其插手清廷财政,这宫灯所承载的皇恩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两盏灯堪为绝版,不仅没有再赐给过别人,甚至连清宫中也找不到相似的一件。它由难得的上等乌木制成,两只灯看上去结构并不复杂,却重达71公斤,可见木料的密度有多大。灯的全身雕有极为细致的9条龙,上层四条,下层四条,顶部有一条龙头,每只龙头都可插蜡烛,而上下两层的四条龙又各构成一个“卐”字形。灯身装有四面镜子,可以反射蜡烛的光,使满屋更加亮堂,下面的四条龙还能自由调整角度,如想使房间更亮,可把上下两层“卐”字形拉直,8条龙便全部向外伸展,如此精巧的心思令人赞叹不已。100多年逝去了,慈禧已成民族罪人,乔家也已历经数代传人,那些历史上的豪气冲天或耻辱惶惑俱已成往事,是非功过任人评说,但宫灯却一如刚刚制成般的结实,那些能工巧匠雕出的龙头龙身保持着最初的气宇轩昂,毫不走形,它见证了无数风雨,目睹了无数人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它长久地悬挂在乔家大院的屋顶上,诉说着亲眼见到的一切。我常想:人创造了艺术,但却没有他亲手创造的艺术存在的更久,这或许是一种永远无法停止的伤痛。或许因为太爱这对宫灯,太过关注这对宫灯上凝结的历史往事,乔家大院管理处多次拒绝了故宫博物院收走宫灯的意图,依然让它长久的站在这里,继续俯视着这里的一切,绵延不尽的人和事。

九龙灯

二、龙椅

据说皇帝是真龙天子,所以皇帝穿的衣服叫龙袍,用的印章叫御玺,坐的椅子当然也不能简简单单的叫椅子,而要叫“龙椅”。 龙纹的使用在帝王时期,有着非常严格的禁忌,所有以龙纹为装饰的器具,多为皇帝和后妃使用,民间如有私制和私用者,须按僭越犯上治罪。

但是,龙椅却并不是一把普通的椅子,而是饱含了丰富的深义,成为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因此,和御榻、屏风、宫灯之类皇家同样必不可少的物件相比,龙椅有不可取代不可比拟的权威感。一把椅子象征着一个位置,而这个位置在封建社会来说,是至尊的体现。

龙椅

乾隆坐龙椅

清代红木攒拐子团寿纹宝座

故宫太和殿,常被民间俗称为“金銮殿”,它金碧辉煌肃穆庄严,在太和殿的中央,七层高台的底座上,端端正正放着一把楠木髹金漆龙椅,龙椅的背后是 7 扇金色屏风。底座、屏风、龙椅一起占据着巨大的空间,显得凛然大气,稳健厚重,在“建极绥猷”四个大字下,彰显着它无上的权力与威严。木制的底座规格巨大,也许是因为象征着皇帝的江山万年牢固永不颠覆,它的重量超乎人的想象。解放后第一次维护太和殿时,8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未能抬动那个可以活动的底座,有一个人的脚还被压成粉碎性骨折。而屏风也超出了一般龙椅后面三扇、五扇的规格,左右扩展,雕工精妙绝伦。“坐龙椅”、“坐龙庭”一般暗含着皇帝执掌朝纲、君临天下的意思。当然,皇帝的龙椅不只是太和殿上这一把,因为他不能只在太和殿上坐着,还要回到寝宫,要去御书房,这些地方也得备有龙椅,因此清代紫禁城中的龙椅约有三十余把,但这三十余把却规格不同,级别不同。最高级别当然 还要属太和殿龙椅,采用髹金漆方式,通 体贴金。低一层次的为描金花纹龙椅,再次则是非公共场合如寝宫中摆放的不饰花纹的简易龙椅,但这种却是设而未必用,皇帝通常坐不了几次。

太和殿龙椅通高172.5厘米,座高49厘米,宽158.5厘米,座前的脚踏30厘米,龙椅由金丝楠木制成,全身雕有13只形态各异互相缠绕的金龙,另有云头、海水图案。龙的须爪、鳞片栩栩如生,如直接从木头中跃然跳出的真实生命,圆润光滑,毫无刀痕,而通体的金漆又使椅身抚之如绸缎。龙椅是帝王最高权力的象征,有着严格的制作程序,同时综合了多层透雕、浅浮雕、圆雕、铲雕等多种技法。要雕这样一只椅子绝非一个人可以完成。相传乾隆年间的蟠龙宝座便是由众多一流雕工花了三年时间雕刻而成的。2006年克隆沈阳故宫乾隆龙椅时,也整整花去了几十个雕工5000个工才最终完成。

龙椅的材料、造价、制作过程都是人们感兴趣的内容。故宫对外开放伊始,大量人群为亲眼目睹一下皇帝的龙椅,硬生生把地面的汉白玉磨出了一寸的深度,后来故宫便设置栏杆将观众挡在太和殿外观看,可见龙椅的神秘性对大众的吸引。

仅就材料而言,龙椅只能用楠木制作,楠木能散发出一种淡淡的幽香,不刺鼻,不熏人,让人闻之内心不由得产生一种轻微的快感。楠木的香味不仅可以驱除虫子,免受它的蛀蚀。尤其是在雨天时,楠木的香味变得很不一般,会有一种湿润温厚的感觉,比平时更加绵软。皇帝经常坐在那张椅子上,面对各种进谏、上书、奏本,国家大事繁冗操劳,给他这样一把椅子,多少能起到一些凝神定气、敛躁平心的作用,可以避免冲动,理性治国。

中国古代医书中记载着楠木可入药的各种医方,比如治疗霍乱、缓解胃病,治脚气,还有降压,中耳炎,这些病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但楠木却能对它们都产生效果。所散发的香气还有养生的功效,可以醒脾化湿,升清降浊、使肾气充盈,还能对失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楠木除了这种独特的清幽香气外,还有冬暖夏凉的好处,这应缘于其温润平和的木质,升温快、散热慢是其独有的特点,颜色清新淡雅偏于黄色,这种本色与代表着帝王尊贵的明黄较为接近。

龙椅虽极尽人工之能事,华丽异常,但坐上去却并不一定舒服,因为它尺寸非常大,人坐上去之后,前无可倚,后无可靠,而且为了顾及皇家尊严,必须正襟危坐,一直保持端端正正的姿势,不可随意歪斜。因此,此时的龙椅就如同一个大的台子,虽然龙椅上会放一张软垫,前面还有脚踏,但却无法缓解腰部的僵硬。当皇帝抚着那些钢牙利爪的金龙时,也许想到君主的威严、胸怀天下苍生,从而战胜普通人性中的怯懦与惰性。

三、御榻

榻和椅一样都属于坐具,整体感觉和床非常相似,但又不同于床。古书中提到“狭长而卑者曰榻”,也就是说它比床更为狭长低矮,可坐亦可卧,为临时性休息或会客的器具,搬抬比床要方便得多,可置于书房、厅堂、亭榭间。(图7)榻出现于西汉,在不同的朝代又有大小、高矮、带屏风不带屏风、带围栏不带围栏之分,皇帝坐的椅子叫龙椅,皇帝坐卧的榻则叫御榻。现代用语中已很少用到“榻”这个字,说明它不再是日常使用的家具,沙发已取代了它的地位,只有“下榻”一词还常用于表示尊贵人物的歇宿、住宿之意。

皇帝端坐龙椅时需要正襟危坐,不可弯腰驼背东倒西歪,坐榻时却显得休闲轻松,可半倚半卧,因此有时候更愿意在榻上处理政务以外的事,比如各种娱乐赏玩。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记录了唐玄宗在榻上召见著名画师曹霸将军,让他给自己的宝马玉花骢花一张像,证明榻在唐代宫廷是较常用的家具。玄宗非常乐意看到曹霸施展才华,所画出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这令他感觉有趣、欢喜,于是催人赐金。在榻上,皇帝可以随心所欲,将社稷江山的重任稍稍松懈,尽情抒发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皇帝的御榻当然要雕得不同凡响,既要体现帝王的霸气,也要展示富贵荣华以及吉祥喻意。现在保存的一张乾隆御榻,是乾隆下江南时杭州地方官为接驾特意准备的。榻身的后背及两侧围栏由独板制成屏风,上面的雕刻非同凡响、不厌其精。用透雕技法雕成喻意吉祥的八仙灵芝、蝙蝠等,八仙形体神态各异,性格特征鲜明,蝙蝠连绵不绝,周遭辅以阳雕手法的云纹龙纹,图案整体气韵流畅,浑然天成,技法则纯熟精到,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烈。

榻的内侧屏板上有描金绘画,有数十只皇室祭祀用具,间或夹杂神兽、神龟、花钱等,工笔描绘十分精细,且富于某种写意风格。御榻正面的腿部为神兽造型,结合了透雕及圆雕两种手法,厚重有力,凛然英武之气毕现,且极富稳定性,给人威风八面尊崇不可侵犯之感,后面两条榻腿则为莲花座脚,又觉慈悲亲切。榻后有乾隆御笔题诗,诗后有“德充符”“会心不远”两枚印鉴。看得出乾隆对此御榻极为满意,“如星重轮丽天阙,四灵五岳交唯榻”,表达了乾隆对榻的由衷赞许。

杭州地方官得到皇帝如此的称赞,用一张御榻换得了龙颜大悦,也许作梦也会笑醒吧!未知是否因此得到了提拔或重用。乾隆是位艺术品位非凡的皇帝,能够赢得他的赞赏颇为不易,此榻究竟用去多少人工物力可想而知了。

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的用具自然比别个不同,无可复制,天下无双,最为精工最为难得,但宫中后妃用的榻也有其独特的好处。宫中女人偶尔闲坐聊天或赏月听琴也常用到榻,只是她们的榻名字不同,叫做贵妃榻,亦或美人榻。

关于贵妃榻的由来,有人认为是唐代杨玉环喜用的卧具,后被宫中广泛仿效,以至传于民间,成为富贵之家显示财富与身份的标志性家具,但这一点缺乏正史的支持,只能作为一种莫须有的猜测。贵妃榻一般由背屏、圆枕、软屉三部分构成,因体量不大,雕刻的空间也并不大,但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匠人们用他们奇巧的心思设计着一个又一个与“贵妃”品味、气质相适应的雕刻形式。

贵妃榻与御榻不同,它没有什么威武气,却有某种诗情画意的成份,极富装饰性,比男用的罗汉床更加小巧,全身散发着一种慵懒随意之美,不用注重仪表,不用平躺入眠,而是侧卧半倚,突显身材的曲线玲珑。榻上有靠背,有书卷式圆木枕,可装饰屏风。试想贵妃醉后无力上床暂到榻上暂时伏卧,妃子珠光宝气,紫绮轻罗,风情万种,粉颈低垂,精巧的榻则流光溢彩,高贵典雅,人榻结合令人赏心悦目,构成一幅绝美的画面。也可在寂静的时光中置一小几于榻上,香熏兽炉于侧,与人品茗闲坐,看日影西斜,香烟袅袅,让宫中的种种寂寥在指尖缓缓流走。

清代美人榻

贵妃榻以明代、清代的样式居多,材料多用花梨木等名贵木材,质地致密,光泽雅静,纹理华丽,传于民间后也用椴木、核桃木、榆木等。贵妃榻这个名字总让人想到杨玉环,想到她“回眸一笑百媚生”“梨花一枝春带雨”的绝世容貌。

明代清代对贵妃榻的雕刻极为讲究,在扶手、腿部、围栏上的雕刻极尽能事,无论技巧与图案 都不断创新,为了适应女子专用,其图案也尽量迎合女性审美观。多雕花草,细致柔软,纤态娇媚,也有二龙戏珠、福寿纹、如意纹、缠枝花卉、卷叶梅枝等,使富丽堂皇中又有着某种独特的优雅,雕工之精湛用料之讲究令人侧目。明代贵妃榻中有后仰式靠背,足雕成龟状,取稳定宁静之意。清代贵妃榻雕刻与镶嵌更多,嵌以各种云石、瓷板等衬托主人的高贵身份。清代有太监从宫中盗出一张贵妃榻,通体雕满龙、云图案,雕得密不透风,完全没有空白的余地,足见雕工之不惜人力,极尽精巧。

四、珍玩

皇帝和皇宫中长大的孩子们,不仅拥有万众尊崇的权力,有着不可一世的身份地位和影响历史的作用,同时也有着普通人的天性,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游戏的热衷等,都不逊色于宫墙外的孩子,只是他们的玩物更珍贵更考究而已。

所谓珍玩,顾名思义,即为珍贵的可供玩赏的物件。它一般具有体积小,价格高,做工细的特征,为封建上流社会的珍藏之物。珍玩的种类很多,珠宝首饰、珐琅玉器、漆器、竹木雕、象牙雕、文房用具、书画等都可称为珍玩。有钱有闲的人家将其拿在手上把玩观赏,既能怡情养性,又能显示身份的尊贵,还可打发无聊的时光。和民间的玩物不同,皇帝的珍玩要更珍贵、更罕见、价格更高、作工更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子孙万代金葫芦、青玉鹅、镀金嵌松石斋戒牌,金箔朝珠、白玉双螭璧等都是皇帝们观赏把玩的东西,是一国之君们不合于俗的玩具。

与金玉珠箔相比,果核是容易得到的材料,但如果将一枚小小的果核转化为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尤其是可供皇帝把玩收藏的艺术品谈何容易。要知道皇帝的眼睛不知遍览多少天下奇物,什么东西才能入他的法眼,被他喜爱呢?1737年,有一批特别的果核被进贡到故宫造办处,这些果核来自广东省增城地区,那里种植着大片的乌榄树,果实比一般的橄榄要大,果核也比其他橄榄核大。这些果核在当地通常被匠人雕刻成各式花篮、船只、人物、动物等,所雕作品小巧精致,被人们所喜爱。

造办处有一位叫陈祖章的广州籍南匠,乾隆年间和他的儿子陈观泉被广东巡抚推荐进入清廷,负责在养心殿造办处为皇帝后妃们制作象牙工艺品。他曾受命雕刻《月曼清游》人物画册,采用雕、镂、镶、嵌等牙雕手法,以连环画形象塑造了12名贵族女性一年12个月的生活情景,典雅精巧,人物曼妙,乾隆在其上题有御诗。一个偶然的机会促成了这位牙雕艺人竟雕了一件核雕作品,从此名声大噪,一件国宝在他手上诞生了。

台北故宫珍藏的橄榄核小舟

陈祖章在无聊的宫匠生活中,偶然看到了广东向宫中进献的橄榄核,这让他想到了家乡,想到了家乡那些精巧的雕刻,匠人生活的枯燥,不能归乡的痛苦,在宫中不被重视的压抑,同行的嘲讽讥笑,匠人中最低的薪俸,这一切都使他久久的凝望着这小小的果核,似乎想通过它实现什么。经过仔细观察,陈祖章决定将其雕刻成一只小舟,至于具体内容,则采用了核舟题材常用的《苏子夜游赤壁》,他几乎在这件雕刻上倾尽了心力,小小的果核上竟雕了八人,且人物动作表情各异,船上器物俱全,船底还刻有《后赤壁赋》全文,三百余字井然有序,字迹秀密端庄,文尾有“乾隆丁巳五月臣陈祖章”款,其细致入微、周到齐全堪称鬼斧神工。小舟雕成后乾隆皇帝大爱,将陈祖章的薪俸由每月3两银子提高到12两,猛然翻了四倍,一下子成为匠人之中薪俸最高的,而这枚小舟也成为乾隆皇帝心爱的珍玩。乾隆七年,陈祖章以年老眼花“乞假”回乡,乾隆恩准,并赐银30两,让其子陈观泉送他返回故乡,总算平安无险地度过了他的宫匠生活,而他所雕的小舟几经辗转,现在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中,曾当选为台湾最受欢迎的十大文物之一。

皇帝的珍玩当然不止橄榄核小舟这一件,也不只核雕这一种,其他木雕珍玩还有貔貅、罗汉像、如意、琴、漆盒、吊坠、把件等,那么这些珍玩要放在哪里呢?“多宝格”便是用来盛放这些珍贵玩具的容器。“多宝格”即将木容器分隔为大小不同的格子,每格用来摆放大小不一的珍玩,以方便拿取和搬运,而多宝格本身亦成为精巧和富于品味情趣的艺术品,到底它源于哪朝哪代,由谁第一个制造而出已无处可考,但明代有人记载一些文人出门远行时会备有一种匣子,里面放置各种日常用品,随时可取出使用。另外还有一种专门放置文房用品的小巧多格木匣,格子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分别适用与笔、墨、纸、砚等,这两种匣子也许可以视为清代盛行的多宝格的前身吧!

丝缠枝番莲多宝格打开后正面图

竹、木、牙、骨、金、银、玉、石等不同材质的物料皆可由人工制成精品,将这些稀世罕见的宝物放于多宝格中,随时打开赏玩,易搬易携,这时多宝格便成为皇帝专用的玩具箱了,专业用于鉴古藏宝。《乾隆帝是一是二图轴》中便仔细描绘出乾隆身着便服轻松的坐于御榻上,置身于各种宝物之间,赏玩品鉴,显示了帝王的富贵尊荣,令观者艳羡。

竹丝缠枝番莲多宝格圆盒为清代乾隆御用,它造型奇巧,堪称绝纶,体现了那个年代匠人高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由等长的纤细竹丝拼接成圆盒的外壁,再粘贴上缠枝番莲纹样的竹黄片,利用轴承的原理,将圆筒形盒子均分成四个扇形的部分,可呈180度平角打开,打开后便成为平展的一架小屏风,若 360 度向外部翻转,又可变成正方形筒,这样的机巧和空间变幻实在令人敬佩。等分的四个扇形中又打造出多个格层,其中还有两个扇状小屉可自由旋转360度,随心所欲向外拉伸,两扇门状小板也可自由开合,与真门功能一模一样,拿取、放置、关门、开门均十分便宜,给人别有洞天之感。

这一多宝格主要为了容纳各种价值连城的玉石,因此格上的木雕均为摆放这些玉石量身打造,无论大小、形式都与藏品相配,或在玉石的底座上,使玉石稳定放置且充满轻灵之气不显得笨重,或用透雕的方式雕出树叶、花纹、西洋柱子,以分隔开不同空间,使各空间的功能更为突出;或仿造建筑雕刻的样式,雕出垂花、圆顶,糅入古希腊建筑风格,足见清代时西方艺术已大量传入中国,在雕刻、绘画、建筑等方面均与中国传统产生交融碰撞,形成中西合璧的态势。整个多宝格精巧的造型、多样的功用、精彩的雕刻和谐统一起来,体积虽小,但却可放置27件珍玩,除占绝对多数的玉器外,还有绘画、手卷和册页,可谓形小肚大。此品虽为收藏珍玩所制,但事实上本身也是一件珍玩,真品同橄榄核小舟同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宋之前“如意”摆件已经出现,清代康熙年间开始,广泛布于宫中,成为帝王后妃置于寝宫、书房等的玩物,取其顺心如意之意。如遇大臣、太监办事得力心情高兴之时,也会作为赏赐送给他们。皇帝选妃时如中意某个女子,也会交给她一件如意,这样新的皇后便产生了。如意摆件上多雕以鲶鱼、万年青、柿子、大象、花瓶、琴棋书画、笔锭等图案。清宫旧藏的一柄天然木雕如意依原木之形适当裁减,弯曲有致,自然孔穴堪比人工镂雕,首尾满是肌理粗重的细小洞眼,更恰似灵芝的天然菌丝,堪称造化天成。其最为珍贵之处在于,原料本身与如意的天然形似、神似,无论质地、线条均难得如此奇巧,再加上工匠的巧意高超的雕工,成为不可多得的珍玩佳作。

皇帝种类繁多的珍玩中还有其他木雕作品,如莲花、镇纸、扇坠、佩件、笔筒、笔洗、笔掭、小巧的人像、佛像、观音等,这些珍玩不知花费了能工巧匠多少心思,经过多少次反复的思忖和无数个日夜的制作,最后成为皇帝们闲暇时玩赏的爱物,体现了工匠令人惊异的智慧。

猜你喜欢

雕刻皇帝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皇帝怎么吃
皇帝需要帮忙吗(下)
On art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雕刻时光
雕刻时光
汉代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