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风格在现代绘画艺术中的表现
2018-02-25刘盛玲
刘盛玲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沃尔夫林曾经说过:“美术史主要是一部装饰史,绘画的模仿是从装饰发展来的”。[1]人类从远古至现当代,各种艺术形式都处于模仿自然的状态。许多艺术的视觉都来源于某些装饰风格的图式。在视觉艺术中,装饰风格的艺术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眼前,它贯穿于人们的衣食住行及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我们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全方位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投入。通过了解、学习和研究装饰艺术的起源诸说,解读其语言符号等,从中得到启发、借鉴、发展,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翻开中西方绘画史,我们可以发现,原始艺术是装饰风格的;遗存的古罗马庞贝壁画是装饰风格造型方式早期范型;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绘画依旧带有装饰性;从文艺复兴开始,波提切利的绘画确充分体现了诗情与线的装饰趣味;罗可可与巴洛克艺术更是装饰风格艺术的巅峰时代。18世纪下半叶法国大革命席卷欧洲以来,人们开始关注风格问题,有意识的去追求不同的装饰风格样式,形成流派纷呈的艺术新局面。新古典艺术、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等各种艺术流派或思潮虽有自己的主要特点,但它们有时又相互交织,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一些新的共同特点,表现出不同于往昔的新风格、新观念。贡布里希所言:正是因为人们对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装饰艺术重新有了兴趣,现代艺术运动才会有这种开放性以及冒险和实验意识[2]。大量史实表明,在对现代绘画艺术语言的探索与创造中,装饰风格的造型语言都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正是装饰艺术启迪了许多现代艺术家的灵感,许多现代艺术大师都从东方艺术、传统艺术以及非洲土著艺术中汲取了营养,借以开拓自己的艺术道路,组成了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现代艺术[3]。
一、中国现当代画家对绘画装饰风格的探索及表现
油画传入中国已经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我们系统的学习也有百年有余。庞薰琹、张光宇林风眠为代表的中国现代绘画先驱,翻开了中国装饰艺术史上新的一页。他们的实践和探索,推动了现代装饰教育的发展。受西方现代流派的启发,中国现当代画坛众多油画家都在积极的探索绘画装饰风格,经过半世纪的探索,他们将西方生动的艺术形式、准确的造型技术和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精髓结合,在绘画中融入装饰性的因素。庞薰琹、张光宇、林风眠、袁运生、妥木斯等等都在艺术探索道路上有独特的成就。
“庞薰琹对中国绘画史,画论进行系统研究探索,提倡中西融合,表现艺术个性,而且也主张要与社会相结合,反映时代面貌。[4]”在留法期间,庞薰琹不仅对现代绘画进行学习研究。还探究了西方的古典绘画艺术。并从法国大师夏凡纳、文艺复兴时期波提切利等人的绘画作品中吸取有益营养,结合自己本土传统文化,开始形成具有自己装饰风格的艺术特色。30年代后期,庞薰琹回国后,开始对民族艺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民间艺术进行了系统的收集、整理、研究。把装饰风格和现代绘画有机结合,从而产生了具有装饰风格的现代绘画艺术形式。庞薰琹的作品《地之子》已涉及到对人性苦难的思考,画面简洁化、平面化、夸张化的装饰风格的艺术形式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张光宇先生善于学习本民族传统的有益经验,对京剧、民间剪纸、年画、古代图案、版画等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善于吸收国外现代绘画艺术,特别是墨西哥画家柯弗罗皮斯的风格与经验。在广采博收中逐渐形成个人鲜明的有装饰风格的艺术风格。后来致力于漫画事业和漫画创作,现代漫画史上承前启后的漫画家。其杰作《西游漫记》将夸张、变形的漫画造型与装饰规律巧妙的结合,造型和色彩处理具有民间装饰风格特色,还融合了西方现代绘画特点。对国统区的腐败做出了辛辣畅快、淋漓尽致的艺术揭露。
林凤眠其观念是调合中西艺术。他将油画与国画的工具材料结合,保留了中国文人画重神韵的美学精神,巧妙利用中国的“线”和西方的“面”,从民间瓷器纹样中吸收生动流利的笔墨形式,在人物画造型上,他借鉴了传统皮影和剪纸艺术。融西方造型、色彩、形式、空间关系于一体,形成了造型讲个性,重表现,线条粗犷,夸张变形,色彩层次丰富,具轻盈美感的创作装饰风格。使西方艺术形式美感同东方神韵互相渗透,达到了中西合璧的理想。他的绘画实践向人们证明,他的艺术不仅是传统与现代之间,也是东西方之间的一座桥梁。
内蒙古著名画家妥木斯将我国的传统岩画、壁画、汉魏雕刻、文人画与现在西方绘画的抽象因素熔为一炉;用意象性的语言反映草原生活,探索装饰风格的艺术表现。他的油画朴拙与典雅,大面积的平涂色块,以点线为装饰,具平面化与剪影化特征,表现出一种沉实凝重的美感。如《查干湖》《春》《隔代人》等一气呵成、运笔粗犷豪放,造型上适度夸张和简约,鸣奏出中国传统艺术的音韵节奏,充满书写味道的作品。90年代的《拢》《带绊的瘦马》《九月》《长嘶》等这些作品中,他更加重视色彩的表现力,更注意偶然效果所造成的画面生动性,更注意线、形、色转换的韵律和节奏。
二、西方现代绘画中装饰风格的具体表现
19世纪70年代末至今,现当代绘画领域相应地存在诸多风格流派。各种风格流派的艺术家都身体力行地把他们自己在不同艺术领域的理论实践研究融合到现代绘画艺术。如克里姆特、杜飞、比亚兹莱、马蒂斯、毕加索、莱热、米罗、达利、克利、蒙德里安、蒙克等等。各个画派、画家都有自己的语言结构和表现形式。分析起来画面的构成因素,都是共同的、单纯的。现代绘画艺术没有一个统一、有效的艺术语言体系。有的只是派别林立、相对独立的形色体系,甚至完全是个性化的体系。如果只以个体艺术家的表现形式进行研究和学习的话,我们难以对不同的形色语言系统作出恰当的释读。因此,我们应该对整个风格、流派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对现当代绘画中装饰风格的发展、表现有全面的认识,才容易从中吸取精华。
克里姆特借鉴了朝鲜风格的雕刻和花瓶的图案,运用希腊陶器纹饰、直线表现在背景当中,画面中人物的服饰也充满了斯拉夫民俗风格,拜占庭和现在的东方世界都滋养着他或许是神秘,或许是情欲的幻想象征主义。其艺术有绚丽的色彩,丰富的平面装饰图案,人物造型夸张变形,画面构成重叠交错,用某种装饰符号和风格表达寓言,整体虚幻但对人物面容都进行写实描绘的创作风格一直都是克里姆特的艺术创作的特点。他接受马蒂斯关于色彩的建议:他们都相信艺术的自给自足,都追求艺术的和谐,同样吸取和借鉴多样的装饰元素,也同样具有根深蒂固的传统性。[5]其作品《贝多芬之墙》包含了象征层面的内容,画面上阿拉伯式装饰画、古埃及的符号,多种基本装饰元素的组合使人回想起男性与女性精神和物质、意识和无意识的最原始象征意义。
比亚兹莱是英国杰出的插图画家,极具才华和天赋的艺术家,他独树一帜的黑白插图绘画在西方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莎乐美”插图,还有“亚瑟王之死”插图。他的作品大多充满神秘色彩,内容富于象征意义,追求画面形式感,强调构成因素,是富于装饰风格和独特想象的艺术。
野兽派是最具开拓性的第一个现代流派。野兽派艺术是具有法国特色的表现性艺术,显得较为宁静、和谐、优美。马蒂斯作为野兽派代表,其艺术风格尤其突出。他曾受到后印象派影响,不断地从非欧洲传统的阿拉伯艺术、黑人艺术以及东方艺术中寻求灵感。马蒂斯强调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认为绘画就应该通过色彩来表现艺术家的感情,用单纯的色彩构成平面而和谐的画面,色彩的和谐与不和谐都能够造成令人愉快的效果。马蒂斯的艺术延续了之前那些具有开拓意义的艺术家在色彩领域的探索,向着更加主观性的方向发展。其作品如《带帽子的妇人》《舞蹈》等完全追求色彩的单纯化,平面化和线条的节奏感。表现一种比较明显的装饰风格的特征。晚年,马蒂斯用彩色剪贴来创作作品,这些作品具有抽象的形式美感。
立体派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该派的主要人物是毕加索、勃拉克、莱热等。1907年毕加索创作的《亚威农少女》真正预示着这种新风格的诞生。立体派别的产生受到塞尚结构观念的启示和非洲雕刻艺术的影响,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对其艺术的影响不容忽视,他们开始建立新的空间概念,以多视点、多角度去观察和表现对象。追求形体的几何化,并发展到极端、彻底的、抛弃传统的艺术,突破画笔的限制,采用拼贴加绘画的综合手法进行创造,立体派标志着现代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毕加索作为立体派的代表,是20世纪最具有创造精神的画家。他从不满足于自己的创造,在艺术发展上独辟蹊径,总是进行各种新风格和新手法的尝试和探索。其代表作有:《镜前少女》《舞蹈者》《格尔尼卡》《三个音乐家》等等。
大多数风格派画家都使用垂直线、水平线、红、黄、蓝三原色,黑、白、灰三种中性色彩进行创作。蒙德里安是风格派最有影响的人物和理论家。在他看来,抽象的、无个性和无情感的艺术,才是最纯粹的艺术。他用最简单的形、色和线来构成了他的名作《红黄蓝构成》,画里只有红、黄、蓝三原色以及白色、黑色。这幅画被黑色分割为面积不等的矩形方块,极具平面简洁的构成美。其中无各种具体物象,也无感情和思想,无冲突和矛盾,这正是蒙德里安追求的普遍而永恒的美。
“图案与装饰”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国绘画复兴潮流中一个比较引人注目的艺术运动,这个运动的艺术家的很多艺术灵感和形式来源于非欧洲的艺术传统,比如伊斯兰教艺术、远东地区的风景画以及色情题材、摩尔式建筑、摩洛哥陶器及美洲印第安土著人的花纹等,这些形式都是在西方主流艺术发展史上一直被视为无足轻重的,甚至最低劣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家的创作方式与20世纪上半期现代主义艺术家马蒂斯等人强调从传统艺术形式中吸取灵感进行形式革命不同,而是直接模仿或挪用。作品以其艳丽但琐碎的效果体现出“图案与装饰”风格的典型特征。这些美国艺术家选择这类表现形式,主要是表达一种反讽的态度,向东西方艺术领域体制中的诸多传统性、原则性问题发起了挑战。他们要求艺术不仅仅向当代生活开放,而且也要向传统开放。试图去展现一种反等级的、各种文化之间综合的、多元的创作态度。
三、现当代绘画艺术中装饰风格的拓展
1、装饰风格运用之度
常言道:万事皆有度。研究传统装饰艺术可以拓宽我们的创作思路,前人积淀深厚的艺术财富让后人享之不尽,用之不竭。在这一个资源与信息“共享”的时代,我们对绘画装饰风格语言的运用应该取之有度。怎样准确有度地把握绘画的装饰风格语言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现当代的绘画艺术风格的探索和发展,出现多元性、多层次、无序性、包容性等特征。绘画的装饰风格语言极大地丰富了各个画种的艺术语言风格,在各种艺术创作领域都得到了很高的重视和运用。一些艺术家在绘画创作中违背了艺术的规律,沉迷于装饰风格语言的表现,在艺术创作中过分强调构成、秩序、规则等因素,会导致画面形式的呆板和僵化,丧失自然之美,使艺术形象远离生活真实,存在使用过度和不当的问题。在绘画领域,具有时代特征、时代观念的众多新题材纷纷出现,各种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题材都有可能被重新使用;通过以任意的方式、不同的组合或构成方式创造出新的题材形象;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切因素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地的与形色语言体系本身相融合;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都有可能充分利用。我们在研究借鉴传统装饰艺术时,不应该只注意表象的外在形态,应该走向内在的深层结构去探索研究,深入拓展。在吸收中有所鉴别,既要敢于突破创新,又要善于继承优秀的艺术精华。比如,一个史前的艺术符号与一个最新的流行符号并置;在一个画面之上都有可能同时或单独出现各种古老的与现代的装饰风格的艺术;最晦涩的观念可能被用来与最鲜明的意义罗列一起……;只要有可能,一切形色及其相关范畴的使用都是合理的、可行的。特别在绘画创作方面,要适度借鉴和应用相应的传统装饰素材,发掘、提炼传统装饰艺术中的精华,结合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发展概况,使之成为中国现代绘画创作的源泉之一。将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与油画厚重、深沉的特点有效的结合,装饰性与思想性融为一体。注重语言表达的绘画性、制作性和综合性,体现地域性和民族性。让中国的传统装饰元素散发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2、在研究与继承中发展
今天,我们正处在现代工业与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装饰艺术从服务以实用为目的的传统仆从地位逐步解放出来,装饰艺术可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与诸种艺术相结合,创造出新的题材形象,作为纯供欣赏的精神产品存在着。现代整个社会不断兴起花样翻新的新学说、新思潮。装饰艺术以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渗透在建筑、绘画、雕塑、工艺等艺术门类之中,将装饰特有的形式美法则融入诸多艺术形态中。积极、主动地用任何一切能用的装饰风格的视觉符号在建筑、绘画、雕塑和工艺领域来表达着“历史主义”和“文脉情怀”,体现“环境意识”和“系统观念”。现代装饰风格的绘画艺术的发展在这一新背景下呈现出一番新气象。绘画创作中应该研究性地运用装饰语言,结合自己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专业特点表现自己的艺术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有装饰风格的绘画艺术;应该重视对传统装饰艺术形式的研究与继承。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大胆创新独辟蹊径,形成艺术家特有的艺术个性和民族特点。
[1][瑞士]沃尔夫林.美术史的基本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英]贡布里希.秩序感[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
[3]李向伟.装饰艺术的意义与地位[J].美术.1999(5).
[4]郑磊.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者——庞薰琴及其绘画艺术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5][法]伊凡·斯蒂方诺.古斯塔夫·克里姆特[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