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018-02-25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小学部211102
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小学部(211102)
人在决定做什么或相信什么的时候,大脑中完成合理、反省的思维活动就是批判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十分重要,因为它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清楚和把握批判性思维的内涵,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使学生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一、以问引问,培养批判性思维
所谓批判性思维,关键要懂得批判,即敢于对接收到的信息或现象进行质疑。因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首要任务就是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即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与教师提出问题的好坏有直接关系,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以问引问,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创设以下的问题情境:“在寻宝活动中,小明拿着寻宝图寻找宝物,图上显示‘宝物在你左脚附近的3米范围内’。看了这个提示,你们能找出宝物的位置吗?(图中以3厘米来代表3米)”学生纷纷联系已经掌握的知识,拿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继续提问:“宝物除了在你画出的这个位置外,还有可能在哪儿?”学生继续探索,不一会儿所画的图形就接近圆形了。这时,教师说:“快把宝物的所在地告诉小明吧。”……就这样,通过创设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出“对于圆而言,其位置由圆心决定,而大小取决于半径”的结论,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同时,在与同学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提出质疑,渐渐触及问题的核心,提出了很多精彩的问题,如“其他平面图形有没有和圆一样是‘一中同长’的”“圆为什么能用圆规来绘制”等,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向深处漫溯,有效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数学实验中,学生常常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甚至有些想法与常理是不相符的。其实,这说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处于形成的初始阶段,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发展批判性思维,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哪些量有关系吗?怎样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呢?”有了问题的指引,学生纷纷主动回顾已学知识。通过和以前所学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进行对比,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条边,而且它们的对边既平行又相等,所以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来推导其的面积计算公式。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可以将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对折,这样就能得到两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从而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来推导其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学生能对平行四边形进行转化,从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述教学,教师并没有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直接呈现出来,而是鼓励学生先对已学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进行回忆,再和平行四边形进行联系,进而通过转化策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反思梳理,培养批判性思维
新课标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然而小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方能拾级而上。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帮助学生有效地提炼和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形成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例如,教学“圆锥体积”一课时,教师用水给学生做演示实验,在学生了解其过程后,让学生按照同样的步骤把水换成黄沙来进行实验。由于黄沙存在疏密不同的状态,所以学生在用黄沙做实验中得不到教师用水做实验的结论。于是,教师抓住这一契机,要求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并和同学交流讨论,探究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通过实验,学生学会积极地面对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和批判的能力。
总之,数学课堂中,忽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会导致学生被动理解与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不会或不想去自己思考,这样学生就会逐渐没有创造意识,只能故步自封,而有了批判性思维,就有了创新的能力,促使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时更加全面、深入。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是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对促进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