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为中心,构建科学新课堂
——以《工具和机械》单元教学为例

2018-02-25浙江宁波市镇海区精英小学3152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3期
关键词:杆秤杠杆中心

浙江宁波市镇海区精英小学(315200)

高争荣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构建“以学为中心”的科学课堂,已逐渐成为每一位科学教师的共识与努力的方向。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构建“以学为中心”的科学课堂。

一、正确认识“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学为中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它的教学思想是相对于“以教为中心”而言的,是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同时,《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教学《定滑轮和动滑轮》一课时,“旗杆顶部的滑轮”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如下:联系生活经验,回忆升旗情景→模拟升旗的装置,学生观察、体验、思考→提出问题(定滑轮是否有省力作用)→解决问题(定滑轮作用实验),学生设计、动手、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材料让学生直接进行探究活动,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由于学生对周围环境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所以学习科学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学习的金字塔理论也告诉我们,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大大高于被动学习。因此,作为教师,应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以学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对“教”的全面否定与排斥,无论如何突显学生“学”的地位,教学中的“学”都是在教师的干预和影响下进行的。在“以学为中心”的科学课堂中,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教学《杠杆的科学》一课中“研究杠杆的秘密”这一知识点时,主要内容是利用杠杆尺研究杠杆省力问题,教学重、难点是收集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存在着几个变量,如阻力点、用力点的位置与钩码数量等,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研究一个变量不成问题,但研究这么多的变量已远远超出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与水平。基于学情、教学内容,此时探究活动前教师的导学就显得非常适时与重要了。教师可提出问题:“用杠杆尺做实验,怎样是省力,怎样是费力呢?”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研讨,引导学生确定一个点为用力点或阻力点,两边钩码数相等,只改变挂钩码的位置(用力点或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观察杠杆尺的平衡状况,进行有效探究。因此,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给予启发引导、释疑解惑、总结提炼、拓展提升,对课堂生成做出合理的课堂教学决策,充分发挥“教”对“学”的正向促进作用。

三、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在科学课堂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就是把新知识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学生进入课堂时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所以教师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很重要。当科学概念和前概念比较一致时,学生容易理解;反之,他们就会觉得很难理解。

例如,教学《使用工具》一课中的“选用什么工具好”这一内容时,学生知道可以使用羊角榔头拔钉子,但是许多学生没有实践操作过,尤其女生更不会正确使用羊角榔头。对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建构知识的机会:一是在准备实验器材时,注意有一根钉要尽量到底部;二是开展分组实验,让每个学生都实践体验羊角榔头是如何拔钉子的。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羊角锤拔钉子,不仅使学生体验到选择合适的工具能省力、方便,还为后面《杠杆的科学》一课中辨析羊角榔头是不是杠杆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另外,在本单元出现的辘轳、压水井的压杆、裁纸刀、启瓶器等工具,学生有的是从未见过实物,有的是见过实物但从未使用过,还有的是偶有使用但从未认真观察过。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设计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只有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四、大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科学课程非常强调实践、体验、动手做,让学生积极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真刀真枪”地“搞科学”。为了更好地让每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科学的全过程,保障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充分,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活动的时间、空间和材料,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例如,教学《杠杆类工具的研究》一课中“小杆秤的研究”这一内容时,本课分成“杠杆类工具的比较”和“小杆秤的研究”两部分,其中“小杆秤的研究”占很少的篇幅。如果教师着眼于教材篇幅与课时,用演示实验代替学生的分组实验,就会严重低估小杆秤制作活动的价值,这样的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如果教师参照教材示意图,用纸做秤盘,大螺帽做秤砣,也会导致无法标注零刻度线,准确画出重量刻度,严重影响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至少要安排一课时进行教学,以保证学生制作小杆秤的时间。同时,教师要拓展小杆秤制作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从家庭中的器材收集——学校课堂上的实践制作——日常生活中实际应用”的过程。另外,教师还要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如用于月饼独立小包装的铁盒子来制作秤盘等。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和思考,学生从中感悟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过程,不仅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还提升科学素养。

五、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以学为中心”的科学课堂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要素,小学科学课程非常重视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求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一些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探究活动热热闹闹,但学生却得不到正确的科学结论和思维发展。

例如,第一单元学习评估判断题“螺丝刀拧螺丝,刀柄粗是省力的重要原因”,统计一个班级学生的答题情况后,发现38人中答错29人,错误率高达76%,另一个班级的情况也类似。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原因,原来在《轮轴的秘密》一课用“螺丝刀比力气大小”的游戏教学中,学生由于年纪小,兴奋点集中于游戏本身,纠结于手握时刀杆是光滑还是粗糙的。学生注重活动的热闹,却忽视了游戏本身与轮轴学习的内在联系,而教师又未能在“螺丝刀与轮轴有相同的地方吗”这一关键问题上进行深挖细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水平,结合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设计合适的、有价值的问题,层层递进,促进学生的思维逐步发展。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充分认识“以学为中心”的价值,认真贯彻落实“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体验科学学科价值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1] 张明丽.论“以学定教、学为中心”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

[2] 卢国浩.如何构建“以学为中心”的高效小学科学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4(28).

猜你喜欢

杆秤杠杆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造秤修秤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问评作杠杆 督改常态化
曾云英 心中有杆秤
杠杆应用 随处可见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代表心中有杆秤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