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018-02-25江苏海门市能仁小学226100
江苏海门市能仁小学(226100)
范菊红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探究性学习是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之上的,不仅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探究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一、找准探究时机,有效进行探究
教师在已有结论的基础上设置探究性问题,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发展,探究效果不理想。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把握好探究的时机,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例如,教学“间隔排列的规律”一课时,课始,教师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情境:“体育课上,老师要考核你们对足球的运球能力。运球的距离为35米,相邻的两根训练杆之间的距离为5米,头尾均放置。那么,体育老师需要插多少根训练杆?”问题提出后,学生纷纷抢答道“7根”,但也有很多学生陷入沉思,并拿出草稿纸认真算了起来。这时教师可以把握时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如有的学生在草稿上画图,有的学生则操作小棒进行分析等。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发现用35米除以5米得出来的结果只是训练杆间隔的段数,而不是题目中要求算出的训练杆数量,所以还要将训练杆的数量加上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了间隔段数和训练杆数量之间的关系。之后,教师在原有基础上修改题目的条件,如“首尾都不插”或“只有一端插,另一端不插”等,让学生再次进行探究,达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知识。
二、重视探究过程,加强探究性学习
在探究过程中,有时候并不是马上就能找到答案的,学生很可能会遇到困难或对探究的问题出现迷惑不解等情况,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正确解答问题。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无论方向是否正确都能学到知识,使思维得到发展。
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想法各不相同。如有些学生将梯形分成两部分,想将其拼成平行四边形,但是尝试多次都没有成功。这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梯形两条腰的长度之和不同于平行线的夹角,所以难以拼接起来,大家可以想想其他的方法。”另一些学生在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用来试验,发现方法可行,却无法将面积计算公式完全推导出来。这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直至他们能正确进行总结,最后与全班同学分享所得,使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由此可见,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效率。
三、拓展探究范围,挖掘思维深度
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拓展探究的范围,或出示一些已学过的知识让学生重新探究,这样不仅能深化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学生在反复探究中获得新的知识。
例如,教学“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一课时,有这样一道题:“150千克的菜籽能出油60千克,粮站收到 45吨菜籽,能出油多少吨?”在充分思考后,有的学生说“先算60÷150得出每千克菜籽的出油量,然后转换单位,即45吨=45000千克,再用45000千克乘60÷150的商,最后结果转换成以吨为单位”;而一部分学生则采用方程法来解答,即可计算出结果。学生提出的这两种方法都可求出正确答案,但后者更方便计算,不仅能充分利用条件中给出的比例关系列出另一个比例求出答案,而且采用解比例的方法不需要转换单位,具有一定的解题优势。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由探究,既能加深学生对探究问题的印象,在探究过程中找到新思路,又有效拓展了探究的范围和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与思考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漫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张家振.怎样开展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J].山东教育,2015(25).
[2] 仇美玲.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引导实践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0).
[3] 徐月芹.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探究能力[J].好家长,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