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女性参与乡村振兴战略路径探析

2018-02-25韩琳琳寇志霞

邢台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农民农村发展

范 欣,韩琳琳,寇志霞

(邢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三农”,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体现了我们党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高度重视。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融入城市,农村女性占了农村人口半数以上,她们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是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无论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上、还是在农村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都离不开女性的参与、女性的智慧,她们已经成为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关键因素。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把农村女性动员起来、组织起来,为实现乡村振兴发挥女性“半边天”的作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

一、发挥农村女性在产业振兴中的生力军作用,激发农村产业活力

农村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提升乡村居民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让乡村居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前提。农村是亿万农民群众的故土家园,只有广泛动员组织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的乡村振兴,才能满足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发展宗旨。然而,伴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农村青壮劳动力、资金等优质稀缺要素不断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乡村成了女性的专属地,农业成为乡村妇女必然从事的产业。因此,在全面乡村振兴过程中,就要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女农民,发挥农村女性在农村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引领妇女参与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示范作用,引导她们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彰显乡村振兴的巾帼力量。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离不开乡村实体经济的支撑,而乡村实体经济的核心根基是产业。在全面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发挥农村女性在乡村实体经济产业中的主体性作用,充分保障女性参与经济活动的权利,结合实际,注重立足现有资源禀赋,突出地域特色,结合所在村的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开展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等示范培训,带动农村妇女发展优质农特产品生产加工、特色种养等居家创业就业项目,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立足农业资源禀赋,以推进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以“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和手工业,把乡村生态、农民生活等价值转变成财富资源,发展乡村休闲、乡村观光、农事生活体验等新兴产业,凸显其地方特色与品牌价值,形成农业结构优化、产业特色化、经营规模化、品牌绿色化发展,走出一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全新道路,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根基。

二、发挥农村女性在人才振兴中的内生力作用,引领农村人才动力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基石。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汇聚人才、凝聚人气、凝结人心,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75%的农业劳动力是女性。女性勤劳细腻的天性,使得她们在勤俭持家、吃苦耐劳等方面都超过农村男性。可见,乡村女性顶起的不只是“半边天”,甚至是在扮演“顶梁柱”的角色。女性是一支伟大的力量,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她们是母亲、妻子、女儿和姐妹,她们特有的经验和智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撑起我们对于乡村振兴的希望。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没有女性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女性像酵母一样,既能改变生活现状,更能振奋乡村居民的精气神,提升乡村居民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让乡村居民过上美好生活。为此,必须唤醒农村女性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角色意识,增强女性对乡村振兴的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挖掘和发挥女性潜力,激发巾帼力量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鼓励和支持女性参与乡村振兴的战略的创新和实践。同时,鼓励和引导女大学生、女农民工等群体下乡返乡创业,培养更多新型农民职业女性,带领农村女性把广大乡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发挥农村女性在文化振兴中的渗透力作用,增添农村文化凝聚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发展农村产业、壮大农村经济,更要激活乡村文化、提振农民精神,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文化创造力就是经济发展力。伴随着农村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享受就成为农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重要追求,为此,要从提升农民精神和文化生活中找寻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激发和调动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尊老爱幼、守望相助、诚实守信、邻里和睦等优秀传统美德,依托于乡村生活,以乡土为根基,以乡情为纽带,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融入农村女性日常生活,让广大农村女性成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倡导者、引领者、践行者,积极倡导农村女性争当慈母、贤妻、孝女、善邻,宣传身边好婆婆、好媳妇感人事迹,引导家庭成员维护公序良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自觉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制止各种封建迷信活动,使尊老爱幼、睦邻友好新风尚在乡村蔚然成风,以润物无声的形式深入农民的内心世界,内化为行为准则,增强农民的凝聚力以及对其所生存的乡村社会的依赖感和归属感,实现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乡村振兴中潜移默化的作用,把乡村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精神动力。

四、发挥农村女性在生态振兴中的主力军作用,焕发农村生态魅力

清洁美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也是广大农村女性向往的乐园。乡村以村落地域为空间载体,是集乡村自然环境、人文风俗、历史文化、特色资源等形成的一个完整生态系统,作用于农民的生产生活。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使得城市垃圾、污水流入农村,农村固有的禽畜粪便、简陋厕所、焚烧秸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宜居程度,缺乏人气和生机活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要按照绿色生态、田园风光、乡土气息的理念,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保住绿水青山,集中力量整治农村突出的人居环境问题。引领农村女性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家庭做起、从改变生活和卫生习惯入手,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清理整治房前屋后环境,在庭院内外种树种花种草,全面绿化美化净化庭院;参与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村容村貌整治,努力让农村绿起来、美起来。把乡村建设成为一个本地人愿意留下来、城里人愿意住进来的宜人居所,让乡村居民都能生活在蓝天白云、山清水秀、青山绿水、村美人和的舒适环境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五、发挥农村女性在组织振兴中的推动力作用,提升农村组织引领力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基层组织直接面对群众,担负着推动经济发展、带领村民致富、保障村民幸福、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重要任务。女性天性热心、善解人意、亲近平和、做事认真、注重细节、善于观察、责任心很强,她们一旦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就舍得付出。农村女性不仅是农村产业发展的主力军,美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文明乡风的塑造者,还是农村社会秩序稳定和谐的稳压器。可见,女性对基层社会组织的参与程度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而且影响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需要广大女性贡献她们的智慧和力量,让她们在基层生产生活中更有参与感。当前,唤醒农村女性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保障农村女性参与村级事务协商决策的组织制度,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加强和改进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组织形式,使女性能够有效参与乡村重要事务的计划和决策,保障农村女性参与村务和表达诉求的权利,让她们在基层治理中有参与感和获得感,实现女性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半边天”的作用。

女性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女性更当有为。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女性的智慧与贡献,同时也为农村女性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她们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更是无可替代的参与者。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努力探索农村女性融入乡村振兴大格局的路径,引导广大女性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使她们热爱农业,学习技术,安得下心、稳得住脚、干得成事,以自身的学识、经验、技艺、专长推动乡村振兴,参与农业产业发展助增收,参与人才技能培训强素质,参与乡风文明创建塑新风,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魅力,参与乡村治理促和谐,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农村希望的田野,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农村美丽的家园。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猜你喜欢

农民农村发展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