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问题及策略
2018-02-25
(吉林省农安县青山乡初级中学 吉林省长春市 130225)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中,我发现仍有许多不足有待改进。同时,还发现教师希望给学生更多的数学知识,学生也想学习这些数学知识,只是因为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限制,所以在教学中存在矛盾。[1]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问题
1.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学生的体验
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填鸭式”教学法由来已久,对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记住、记忆,忽视学生的感受与体验。“授之以鱼”而没有“授之以渔”。在讲台上,老师一直说,知识容量很多,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以前的基础知识,就开始学习后面,导致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影响成绩。[2]
2.注重提问,忽视提问的科学性
许多教师接受新课程理念,把问题意识灌输到初中数学教学中。然而,由于缺乏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关注课堂提问,忽视了问题的科学性、严谨性和连贯性。为了创新课堂教学,教师从过去的“满堂灌”到现在的“全堂问”,内容、形式、大部分问题都是随机的,缺乏详细的思考和设想,有些问题与课堂教学无关,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教师有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这是很好的事情,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问题意识和能力,学生以创新思维理解数学知识。但如果问题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对学生来说将毫无意义。[3]
3.教学脱离实践
当前的数学教学方式基本是填压式的。教师在讲台上,学生听下面,没有互动。老师教公式,学生背诵公式。教师只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结合实际告诉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等等。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数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根本没有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这种脱离实际的数学教学没有任何意义。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1.做好五个环节:备、教、改、辅、考
“备”要求教师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准备充分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得流畅融洽。“教”就是教师将备好的教学内容拿到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改”就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要及时改正。“辅”就是在实际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提出相应的辅导意见。“考”就是要教会学生一些应试技巧。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明朝的教育家王阳明曾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激起这种奋进的情趣,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感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惑。”能使学生在趣味的基础上产生探索、解答疑惑的动机,主动去钻研。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不仅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且还会专心致志地去阅读、求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学习兴趣是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复习
在平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点的良好习惯,总结相似的题目和知识点,仔细区分,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树。并养成及时查缺补漏。复习时,学生容易依赖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复习的习惯,通过阅读、记笔记、练习等对各个部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达到融会贯通。
4.要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
当学生进入初中后,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即思维变得严谨。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自己。第一,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当我们开始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我们主要训练学生解题能力。事实上,二元一次方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例如,许多应用题,我们需要通过设置未知数来设置方程,可以得到最终结果。这表明学习解决方程不是解决方程,而是用工具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践不仅是为了解决方程的练习,而是通过应用问题来检验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实践中提高我们的数学水平。第二,提高动手能力。例如,当学习一个知识点,如投影,线面和视图,一些学生缺乏立体感,所以很难快速的看出图形。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做练习,摆弄一些粉笔盒或其他立体物体,展现在题目中所出现的图形。如果经常这样做,可以慢慢培养学生的立体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结语
初中数学在初中的整体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也影响着学生在其他科目中的应用。在当前的初中教学中,若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不好,而仅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看教学,很容易出现以上问题。要想得到解决,学校必须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来提升学生在初中数学方面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创新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