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小镇》社会体验性游戏课程的开发案例
——以“面包坊未完成的创作”为例
2018-10-10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曹娥街道中心幼儿园 浙江绍兴 312300)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教学模式主张以问题情境为切入点,通过讨论、分析、思考、合作解决问题,获得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技能,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游戏区域中引进PBL教学模式显得尤为必要。
以班级为单位创设礼仪小镇游戏小铺,孩子们每天沉浸于贴近生活经验、逼真的游戏场景中,然而看似精彩纷呈的“礼仪小镇”体验式游戏区在镜头聚焦下,问题逐渐显露:游戏内容重复、单一、随意、游戏水平和能力发展停滞不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根据“PBL”教学模式的六大实施过程,以大A班“面包坊工坊之未完成的创作”为例进行分析,以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聚焦问题,引发关注 未完待续和无人问津
[镜头捕捉]
“面包坊”游戏区共设烘焙区、包装区、设计部、仓库、零售部五个门市部,孩子可根据个人喜好和生活经验选择其中一个区域开展游戏。游戏时间开始了,孩子们三五成群、兴冲冲地进区“工作”了,有的忙着做蛋糕,有的认真地画着设计图,有的满意地包装起来……
随着整理音乐的响起,孩子们火速整理好操作材料,结束了今天的工作坊游戏。
镜头拉回各个区,我们看到:
●烘焙区一个“水果蛋糕”未装裱完毕,两个“纸杯蛋糕”做了一半
●包装部三个盒子未完成
●设计部4张图纸尚未全部完成
连续三天的观察,看到的均是同样一种结果——没有成品。
那些未完待续的半成品至今没有盼到待续的那一天……
当将镜头画面播放给孩子观看,交给孩子们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镜头中的这些作品怎么样?存在什么问题?
孩子是游戏的主体,对游戏中的行为和表现最具发言权,当我把这些镜头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平日里司空见惯的状态被重新审视,这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思考,孩子们积极回应,道出了问题所在:“这些作品都还没有完成”、“这是半途而废”。
二、提出问题,促进思考 皮相之见和泛泛之谈
基于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中的原则“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孩子面临的问题情境,应当让他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求结果。源于孩子的生活经验,以具体问题为抓手,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将问题当做学习的机会,让孩子主动去探究问题。
师:为什么这些作品没有完成?
幼:因为时间到了,来不及了。
幼:有可能这次他去这个区,下次他去另外区玩了。
……
问题是“PBL”教学模式的核心,具有探究性的提问能引发孩子的深入思考和探究行为,从孩子的回答可以看出,孩子缺乏对内需意识的考虑,并未能真正解读那些被遗忘的作品主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为何会被遗忘?为何创作随意?这其中关系到“学习方式”的概念。儿童早期学习方式包括:创作力、自信心、主动性、毅力等,久而久之,“未完成的作品”无疑会影响孩子良好学习方式的养成,不利于其终身学习和发展。
三、收集信息,追溯成因 焦点访谈和真情实录
●访谈1 作品:未装饰完成的包装盒 作者:A幼儿教师 A幼儿今天你玩了什么? 我在蛋糕店买了蛋糕还玩了过生日的游戏昨天我看到你在包装部工作 是的,我装饰了一个盒子完成了吗 没有,后来整理音乐响了那今天怎么不继续呢 我不想做了为什么呢 我今天去看的时候发现有人把我弄破了你放在哪里啊 就放在柜子上啊哦,可能是别的孩子在玩自主游戏的时候不小心撞坏的 那我下次藏好一点吧
为真正挖掘“未完成的创作”背后的真实原因,笔者对其原作者进行了追踪访谈,内容记录如下:从孩子的回答中我们分析出“未完成的作品”即存在客观因素又具有主观因素,如:未完无待续,后续无支持。创作无奖励,幼儿无激情。工作无计划,评价无依据等等。
只有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游戏情境和内心想法,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组织孩子谈话、讨论的过程中,帮助孩子树立因果关系、逻辑关系非常重要,这有助于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生成策略,主动探究 集思广益和自出新意
要促进孩子的发展,无疑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主动和有目的的发展机会。因此,给幼儿提供有助于发展其主动性,增强其自信、灵活、坚持不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十分必要,而这样的能力的获得,就需要通过相应的活动加以支撑。
所以,在幼儿关注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后,我们继续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师: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这些作品没有完成的原因了,有的是因为时间来不及了,有的觉得太麻烦就不做了,有的觉得自己做的不好看不想做了,那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幼:如果来不及的话,下次继续做。师:那下次忘记了怎么办?幼:可以在作品上写上名字。
师:没有完成的作品放在哪里好呢?
幼:藏在里面一点,不容易破
师:那材料区东西很多,会不会混在一起找不到呢?
幼:我有办法了,专门弄一个地方摆没有做好的!
……
师:谁还有自己的想法?
幼:做完以后有没有奖励啊?能不能评奖?
师:可以的呀!那怎么评比较好呢?
幼:要公平。
师:怎么才能公平?
幼:在做之前先做一个计划,然后看有没有完成。
……
幼儿有了对问题的思考和了解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这符合“主动探究”的理念,幼儿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思考策略的过程就是其思维积极发展的过程,此时教师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及时反馈,互动引导,鼓励幼儿动手去尝试和验证自己的策略。
根据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的原则“儿童教儿童”,让儿童去解决儿童的问题,更体现了“儿童本位”思想,笔者结合孩子们的智慧,将他们主动探究讨论出的策略整理如下:
策略1:未完成的陈列柜
实践的信心要鼓励,创作的成果要保护,学习的品质要支持,当孩子们的创作因时间问题被戛然而止后,创作的思维并没有停止,这就需要物质保障和支持,开辟一个专门陈列未完成作品的空间,让未完成的作品暂时在这里“寄存”,让“有始有终”成为孩子的习惯,有益于创造力、自信心、主动性、毅力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策略2:被期待的展示区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当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认真完成一项作品时,通过投票评选出最佳作品,展示于众,这将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从中孩子感受到自己创作的作品被重视、受尊重,树立了自信心,同时,能欣赏到同伴创作的作品,互相欣赏、互相学习,更开拓自身创作的思路和灵感,有助于下一次作品更完美的发挥。
策略3:有计划的执行者
能有效促进孩子执行提高的核心要素是“计划——执行——回顾”,在这一过程中,儿童能自主地决定该做哪些事情,接着去尝试实施,然后和成人、同伴一起反思、评价所经历过的活动,使得活动有目标、评价有依据,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解决问题,顺理成章
1.鼓励幼儿去验证策略的有效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鼓励和正强化,我们让“小小侦探员”,去寻找和记录未完成的作品。
“小小侦探员”认真地检查着每一个活动区的作品,只见设计部、烘培区、包装区整齐地展示着很多幼儿的作品,当我们走过的时候,孩子会很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这是我的作品!”“未完成的陈列柜”里静静地坐落着一些没完成的作品,每个作品旁边是一张登记表。由此可见,孩子们已经习惯了游戏前制定好游戏计划,游戏更有目的性和价值性。
2.支持幼儿去发现新问题新困惑
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始终以“PBL”教学模式来引导孩子寻求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想办法解决。
幼:老师,我不知道这个没完成的作品是昨天的还是有好几天了的?
师:为什么你分不出呢?
幼:因为昨天不是我当“小小侦探员”。
师:登记表看了吗?
幼:看了,只有学号是7号,没写日期。
师:那有什么办法呢?
幼:每次做过都写上日期,看看日期是不是连续的就知道了。
只有知道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是一步到位的,当一个个的小问题逐渐化解后,大问题才能顺理成章地解决。
六、评价回顾,善始善终
“计划——实行——回顾”对于提高孩子的游戏水平,增强游戏课程的教学功能具有独特的作用,回顾作为反思与思考的一种手段,为儿童反思自身行动并吸取与环境中材料和人互动的经验教训提供了机会。
活动后的评价结合活动前的游戏计划,更具有目的性和价值性,通过幼儿自我评价计划的达成,预期目标的实现等,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在实施阶段所遇到的新问题,收获的新发现,并鼓励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让孩子在回顾、反思与自我评价中获得经验,得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