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中的应用
2018-02-25
(吉林省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 吉林通化 134100)
引言
新课程的深入发展,为高中教学带来了很多改变,人们对新课改也有更深入的认识。新课改中对学生学习历史课程提出要求:学生应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过程,正视历史与现实、了解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刚好符合新课标对学生的需求,本就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1]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指利用箭头、关键词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将文章内容知识结构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一种逻辑性较强的学习方法。根据相关调查发现,人们对直观事物的记忆会强于复杂的内容,人们的大脑很难处理复杂的信息,无法做到全面了解事物内容,容易出现混淆的状况。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每天都面临很多的学习内容,对复杂信息内容处理起来会相对困难。而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师将关键词筛选出来,有利于学生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知识结构,在复杂的内容中找到重点,了解事物本质,有利学生理解和学习。[2]
二、简化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为学生建立简单的知识结构,通过箭头和关键词等重要因素对文章内容的描述,学生能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架构,对历史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在高中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文科知识非常枯燥,认为背诵记忆教材内容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样的学习方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进而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思维导图,将复杂的教材内容用简单的词汇概括出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结合教材内容,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将文章知识点、重点难点梳理清楚,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历史知识。例如,学习君主专制时,教师可以根据时代背景,将君主专制发展过程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自己添加其他的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此外,教师对教材内容深刻的理解,可以结合初中的教学内容有皇帝一词的由来引入课文,使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3]
三、有利于创建网络体系,强化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高中教学中,每一个学科之间的知识点都有内在的联系,例如,历史学科中每一次事件发生都是对后续某个事件的促成点,在教学中只有将这一系列的知识点穿插在一起,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才会更全面,分析问题时,也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内容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了解整个事件发生过程。在实际教学中,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巨大,有时会为了考试而学习,忽略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建立网络知识结构,将历史知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巩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例如,学习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结合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等进行授课,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的内容使就会自然的联想到相关的事件,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技能
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为学生建立知识结构,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由于思维导图主要由不同的关键词组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的关键词进行延伸和思考,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在高中学习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的重要,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由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此外,教师在教学前设计思维导图时,应该利用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延伸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历史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例如,学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教师为学生选出孔子、孟子、荀子、春秋战国等关键词,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关键词,结合文章内容对教师给出的关键词进行填充,以此强化学生对儒家思想形成的认知,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总而言之,为了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学习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选用向导性较强的关键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思考,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掌握更多的历史内容。
结语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学科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巩固旧知识点、学习新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容穿插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十分有效。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科学合理的使用,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高中历史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