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2018-02-25王丽丽
王丽丽
(山东省沂南县蒲汪镇大王庄中心小学 山东 沂南 276320)
有效教学是指在固定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尽可能的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从而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率也没有得到明显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学习现代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探究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有效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接下来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以主体性策略为指向开展语文教学
新课改中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并且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为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来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一节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悟,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乐趣。首先,我通过提问导入教学:“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绿色)你见过其他的草地吗?”引发学生思考后,我板书课题:金色的草地,并提问学生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接下来我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我让小组长带领组员扫除文字障碍,并且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我让学生解释:“草地为什么是金黄色的?”如此,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学,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以情趣性策略为指向开展语文教学
对于任何学科来说,兴趣都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如果课堂没有新引力,那么学生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找骆驼》一节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表现的不同心理,养成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习惯。我通过创设情景导入教学:“同学们,你们见过骆驼吗?骆驼是沙漠之舟,人行走沙漠必须靠骆驼,可是一位商人却丢失了一只骆驼,可着急了,今天我们来和他一起找找骆驼。”接下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朗读后我提问以下问题:“1.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2.老人是怎样知道骆驼这些特点的?”学生回答后我进行点评,以此掌握学生的了解程度。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且聚焦结果:商人找到骆驼了吗?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学习本篇文章的感悟。如此,通过创设相关情景,引发了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走进课堂中,理解文章内涵。
三、以生活化策略为指向开展语文教学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语文更是如此,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服务生活。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贴近性,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生活中的素材,来融入语文教学中,进而让学生产生一种真实贴切的感觉,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一节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首先,我通过联系生活常识导入教学:“同学们,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民族,你们知道还有那些吗?(学生积极回答)其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就要带领大家了解一下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接下来我让学生朗读课文,将不认识的字词画出来互相交流。如此,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层面。
四、以个性化策略为指向开展语文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表现,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合理制定教学策略。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一体化的特点,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呈现到学生眼前,给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语文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赵州桥》一节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文明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首先,我通过多媒体播放赵州桥歌曲进行导入:“同学们,我国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你知道有哪些吗?(学生回答长城、故宫)今天我们要走进的古代建筑与桥梁有关,它是世界建桥史上的一大奇迹,它凝结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劳动,这就是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出示图片)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呢?”学生开始提问“赵州桥是什么时候建造的?赵州桥是谁建造的?”接下来我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文章,了解赵州桥的历史情况。如此,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语文知识不仅是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更是对语言文化素养的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善于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