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构建中的高校保卫工作新模式分析
2018-02-25
(成都市西南交通大学保卫处 四川成都 610031)
一、高校保卫工作现状
1.校园安全法规、制度尚不完善,导致保卫工作无法可依
微校园设置专门的安全规章制度,这是校园保卫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呼声也越来越高。很多高校的保卫机构都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没有一个犯错应该被惩罚的具体措施,导致校内外偷盗、打架以及一系列频发的刑事案件,不仅给在校的师生人身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而且对于安保人员工作的开展也留下隐患。因此,尽快的建立健全学校安保制度,给保卫工作人员一个执法手杖,也给予师生们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1]
2.高层管理者对保卫工作的重视度不够
高校保卫工作,由于面对的群体大部分为学生,所以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出一条有效可行的管理措施。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设置保卫部门干什么,学校里面能出什么问题,大家都是学生,但当问题真正发生的时候,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又都会是学校的安保部门来处理,有时事情过于棘手更会责怪其工作人员办事不力。如果说高级管理者没有给予学校保卫部以肯定,甚至不想承认安保部门的重要作用,那则会有上行下效的作用,长此以往产生不好影响,对于学校的安保工作也不利于展开。
3.学生的逆反心理阻碍高校保卫工作的有效实施
高校保卫工作所面对的人群大部分为大学生,心理和生理上尚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况且生理上的成熟不代表心理上的成熟,当他们社会地位的延迟性稳定与自己那骄傲的自尊心并不能同时满足,矛盾心理就此引发。渴望被周围人认可,渴望尽快的交出一份傲人的成绩单,渴望以最快的速度拥有财务自由,渴望平等地位,这些都是大学生处于这个阶段的普遍心理,也是考察自我审视自我的过程,充分体现其价值观,但在大部分情况下,自尊心的这一需求难以满足,社会交往中不会顾及你敏感易受伤的心理,当自尊心受挫时,“破罐子破摔”或“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反行为将会越发显现出来,进而形成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当自己被忽略、被不重视时,逆反心理或许是一个寻求存在感的途径,以变相满足自己的自尊心。[2]
4.保卫经费严重不足,装备设施落后
现在的一个普遍现象,虽然社会发展,学校内用于建设支出的经费相比之前也有所增长,但是当划分到安保部门时,好像不增反减,导致高校保卫部门的工作经费越来越少,以至于现代化的防卫机械和自卫机器几乎没有更新,还是旧机器在使用,这给安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极大困难。[3]
二、和谐校园构建中高校保卫工作的新模式
1.科技先行,融入安保,提高校园安保的防范能力
如今科学技术的应用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那么将科技运用到高校保卫工作中也将是趋势所在。首先,对于学生们大面积活动范围,如教学楼、 食堂、学校大门等地方,完善其校园监控系统,扩大覆盖面积,以备有危险时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发生。其次,对于学校大门及宿舍的门禁系统加强管理,特别是女生公寓,保护弱势群体。最后,要加大对校园安保科技设施的经费投入力度,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技术防范系统才能长期有效运行。
2.整合校内外各方面可利用资源,寻求合作机会,共创和谐校园
最大程度上的整合一切可利用资源,团结各方力量共筹安保工作,力求最大化的完善校园安保体系,建立高效且强有力的应急服务体系,做到后勤保障工作的体系化、全面化,对于突发安全事件能够早发现、早处理、早控制,这对高校整个的后勤服务格局也是一个推动作用。同时可以依托政府职能部门,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建立校园与政府间的联合工作制度。校园作为这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特殊的培养国家人才的地方,应该有社会执法者的保护。[4]
3.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保卫工作,更新观念 ,用先进的理念指导服务工作。
都说理论与实践应良好结合,只顾理论不顾实践这是不科学的,而只盲目实践不接受正确理论的指导也是不行的。因此,学习正确的管理理念,将校园安保工作更上一层楼。
正确的理论指导会使高校安保工作事半功倍,不至于发生紧急情况时无从下手,像个无头苍蝇乱撞,以实际为基础,不断地进行反思与自我批评,定期进行安保工作的回访,寻求服务群体中对安保工作的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确立“防范于未然,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新模式下的安保工作新思路。一个校园里的安保工作不只是要杜绝那些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这是最基本的,更重要的,是要提供一个舒适的、安全的校园环境,将原来的单纯与师生之间的管理关系逐渐转变为服务理念和朋友情谊,这对高校保卫工作的发展酱油不可磨灭的作用。
结语
和谐校园的建设与高校内的安保工作体系分不开,只有确保校内环境的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才指日可待。树立安保工作的服务意识,建立“安全与发展”的新模式、新理念,推动安保工作和构建和谐校园进程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