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2018-02-25熊伟
熊 伟
(重庆市第七中学校,重庆)
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可以捕捉到化学的身影。当翻开化学课本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气息。可以说,生活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第二课堂。倘若教师将化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不仅有利于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可感,还有利于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因此,化学教师可以把现实生活引进化学教学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氧化”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首先,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见过铁生锈、铜变绿的现象吗?”学生一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一边认真地思考。有的学生说:“我见过我的一个长期不用的文具盒生锈的现象。”有的学生说:“我见过妈妈的一个铜手镯变绿了。”教师说:“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又如何去除这些锈迹呢?学了这节课,你们就知道了。”在这节课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为切入点,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了一种亲近感。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直接把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要求他们背诵,很少设计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去思考。这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创设引人思考的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离子反应”这一教学内容时,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离子反应,并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是离子反应,你们知道什么是离子反应吗?”有的学生说:“当具备一定条件时,A离子与B离子或者其他化学物质会发生化学反应。”有的学生说:“在化学反应中,有离子产生了。”我对学生说:“刚才同学们说了说自己对离子反应的理解,到底你们说得对不对呢?学了这节课后,你们就知道了。”然后,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以下几种物质: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等,并问道:“你们说一说这些物体能导电吗?并说明理由。”有的学生说:“盐酸这种化学物质是可以导电的,NaOH溶液也可以。”有的学生补充道:“K2SO4溶液和NaCl溶液也可以,这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我接着问道:“你们知道这些离子是怎么形成的吗?为什么它们处于一种自由的状态呢?”于是,学生一边翻看课本,一边在本子上写方程式。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使他们尽快投入到对离子反应的学习状态之中。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师讲授知识的环节往往占用课堂大部分时间,这样不仅使学生失去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还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给了学生,使他们在小组内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积极地探究新知。
比如,在学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这一知识点时,我就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首先,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全班同学分成了2个小组。其次,我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探究以下问题:(1)水电离特点;(2)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会仔细地观察这两个小组的表现。如果发现他们的讨论陷入了僵局,我就进行适当的引导;如果他们讨论得过于激烈,我会适当地进行调控。如果有同学不能融入小组讨论之中,我会及时地提醒他。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听到有的学生说:“我通过查阅资料明白了可逆性是水的电离的特点之一。”有的学生说:“吸热也是水电离的另外一个特点。”等小组合作结束后,我让这两个小组的代表到讲台上来和全班同学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第一组的代表说:“通过刚刚的小组讨论,我们的探究结论是:水电离的特点有以下三点,分别是……”第二组的代表说:“我们的成果是,水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有酸性,还有温度……”当两个小组的代表回答结束后,我对其进行了精要的点评,使他们知道本小组的探究结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总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有利于他们在交流中快乐学习,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回忆生活经历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一种熟悉感与亲近感,还要通过设计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与此同时,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中得以共同进步,从而使他们喜欢学化学、乐于学化学,进而推动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