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2018-02-25杜琦
杜 琦
(甘肃省礼县第二中学,甘肃 陇南)
高中生物作为高中教育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具有自身显著的特点,它是以实验为主的一门学科,学科内容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双重特征。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学科课题自主探究,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验结果总结思考进而掌握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将学生角色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探索者。有效利用探究性教学可以大大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探究式教学基本理念和意义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学内容作为依据向学生提供相应的典型事例,并且点明研究思路和方法,由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实践和思考总结,并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发现和掌握概念、原理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当中,学生作为主体的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通过教学学生掌握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从传统的理论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符合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帮助学生掌握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这对学生进一步的深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探究式教学应用实践
1.创设课题情景
生物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传统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由生物学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这门学科的发展与实验有着密切的关系,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体现出了显著的实践性。生物学科的双重特征决定了理论灌输在教学实践中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探究式教学,教师根据课题知识,创设相应的实验情景,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实践探究,在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并通过思考和总结掌握学科知识。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地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此为依据为学生设置具有课题引导性和探究价值的实验情景。例如染色体遗传部分知识抽象性较高,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设置相应的探究课题,由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逻辑分析和推演,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脉络,总结遗传规律。
2.有效引导
高中生物教学知识脉络复杂,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并且能够建立清晰的逻辑脉络。传统的理论灌输、死记硬背,效率低,效果不理想。采用探究式教学,教师有意识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学生通过动手和动脑的过程梳理好知识点,建立逻辑关系。教师一定要善于提问,能够找到学生知识脉络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例如细胞分化和基因突变各代表了怎样的一种现象,二者之间有无关系?若存在关系,是什么关系?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会进行思考和判断,并且以自己的判断结果作为依据,进行查证性探究。这样一来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也帮助学生梳理了知识脉络。
3.点明思路,自主探究
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实践探究的重要性,转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思路。针对教学课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要把学生放在教学实践的主体地位,掌握好引导的分寸。放任不管会造成时间精力的浪费,引导内容过于深入又失去了探究的价值。教师应当向学生点明探究的思路,为其提供正确的方法,主要工作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完成。这样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才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真正地掌握和理解知识,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小组合作探究
考虑到学生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的区别,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可以借助小组互助的方式,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之间在课题探究过程中信息共享,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小组内部无法统一解决问题时,小组间也可以进行讨论交流。这样小组内部和小组间都会形成一个互帮互助而又存在竞争压力的良性环境。
5.课堂延伸,自主拓展
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在课堂上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学生会自主地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这其中包含的不只是空间和时间的延伸,更是知识面的延伸。例如学生在学习了人的染色体组成后,有了自主研究的学习习惯,会自觉去查找资料,掌握他感兴趣的其他生物的染色体组成,并进行对比分析,又会发现除了数量组成不同外更深入的问题,继续进行探究。这样掌握的生物知识会更加系统和全面,知识面也得以拓展。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了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模式对于锻炼学生思维深度、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它也在不断完善,未来会在更广泛的教学领域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