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思路
2018-02-25杨江
杨 江
(天津市河东区教育中心)
一、构建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内涵
随着国家对中小学教育重视度的不断提高,2016年我区“三通两平台”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数字化校园”逐渐成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项目重点。从整体上看,“智慧校园”就是一种建构在传统校园基础上的数字化教育空间。具体地说,“智慧校园”是指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构建的,集合了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研究以及校园服务等多项功能的虚拟教育环境。其构建主要是通过对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日常管理应用等各个环节的数字化处理,再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存储、传输等处理,使教学管理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因此,结合实际,加速推进“智慧校园”的建设,能够助力中小学有效拓展校园业务功能,提高学校日常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而这与现代教育改革目标——“教育信息化全面覆盖”也是高度契合的。
二、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路径
(一)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思路
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是构建“智慧校园”的前提和基础,其包含了“校园门户网站”“本校特色环境”“信息化教室”“校园电台和广播”以及“校园安全维护系统”等多个建设项目。因此,中小学在建设“智慧校园”的实践中,应当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紧密围绕上述项目和功能,灵活调整建设方向,制定具体措施。具体地说,即在构建“校园门户网站”时,要基于中小学管理与教学实际需求,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教育专网,创设符合“教”与“学”要求的网络平台和空间,以确保网络服务能够在校园的每一角落得到应用,助力“校园移动办公”和“校园移动学习”目标的实现。在创设“本校特色环境”时,不仅要注意与中小学学科教学课程相适应,还要基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学习的目的来进行环境的创设。而在建设“校园电台和广播”时,则要保证校园电台和广播基础设施的齐备,如演播室、导播室,确保电台和广播内容的采集、编辑、播出等环节能够有序进行,有条件的中小学还可创建“校园智能广播系统”,为中小学师生提供自动播放、循环播放、临时广播、点对点播放等独具个性化的电台广播信息服务。此外,在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维护系统”时,必须重视防火墙、病毒检测库等建设,确保校园网络符合安全等级要求,为校园营造积极向上的风气。
(二)网络化教育基础平台的建设思路
实践中,支撑“智慧校园”运行和建设的网络化教育基础平台主要包括了学生学习平台、教师教学平台、家长监督平台。因此,中小学在开展“智慧校园”优化与调整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上述平台的需求和要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予以完善。例如,在优化“学生学习平台”时,可通过实名制的方式进行平台建设,为每位学生在校园网中创设独有的个人账号,不仅要能用来开展课后练习、复习,提交作业和展示作品,进行小组合作,还要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实时互动交流,及时解答学习疑难。又如,在建设“教师教学平台”时,可通过对信息教育资源的数据整合,建立分学科的教学数据资源库、素材库、习题库等,借助网络技术独有的互动教学系统融合优势来实现课前准备、课堂讲授、作业安排、课后答疑等一系列教学计划设置、教学形式调整等实时互通;同时,还可通过对学科素材的收集整理,对教学评价、教研活动题材的统一上传,构建专业化、集成化、完整化的教学网络平台。再如,在建设“家长监督平台”时,同样可采取实名制的模式,进行一对一的监督管理,在平台分栏上开设学生各科成绩、出勤情况、健康状况、日常表现等查询项目,便于家长及时、真实地掌握学生的学业情况,了解其日常在校生活状况;同时还可增设相关交流项目、咨询项目,便于家长与校方相互间的及时反馈和跟踪。
依托公共通讯平台、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校园电子商务平台、数据资源库等一系列信息基础平台构建的“智慧校园”不仅有着信息标准体系,还有着校园安保体系和运维保障体系,能够为广大师生用户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数字化教学服务和学习培训。因此,立足于信息技术极速发展的当下,中小学教育改革步伐应紧随时代发展,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将其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并通过实践不断探索“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创新机制,力保中小学教育管理的高质与高效。
参考文献:
[1]江育奇.理性看待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问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7):68.
[2]王希哲,黄昌勤,张冬冬,等.智慧校园中学习云空间的设计与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15(Z1):141.
[3]杨素梅,戴春宇.智慧校园规划与建设研究:浅谈数字化校园建设在普通中小学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36-39.
[4]万波,熊必成.大数据时代智慧校园的教学优化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7(17):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