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级中学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

2018-02-25于海洋

新课程(中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孟子文明意识

于海洋

(河北省承德市高新区上板城初中)

在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与观察历史问题及社会现象,帮助学生从历史中不断汲取营养和智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迎接社会挑战。由此可见,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具有较强的时代性。21世纪,人类社会对于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生态文明就显得更为重要。历史学科作为初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渗透生态文明的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所包含的生态文明要素,利用历史学科人文教育的功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生态文明思想

初中历史教学在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更加注重备课环节,将历史教材中蕴含的这些生态文明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并且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功能,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思想。在课堂教育中,老师只要紧紧抓住其中一个知识点,慢慢地渗透,就能收获“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良好效果。有着强烈求知欲望的学生会在被老师的授课深深感染的同时,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加强自身生态文明的意识。比如,在学习《中华文明的勃兴》一课时,当讲解孟子关于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主张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点,也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老师就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如果你是孟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君主,你会对孟子的主张给予怎样的评价”,这时学生肯定会积极思考,畅所欲言,纷纷表达自己一定会肯定和嘉许孟子这一保护环境和生态的睿智主张。然后老师又可以趁机再提出,“孟子在那么早之前就关注了环境生态问题,那么他的主张对于今天我们治理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又有怎样的启示呢”。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整个课堂的氛围变得更为活跃,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产生具有独创性的思想与观点。同时,老师在历史课堂中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适当地增加一些关于生态的内容,补充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史料,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开拓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学习《康乾盛世》的相关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补充一些历史材料,如乾隆期间关于永定河蓄水防洪的史料,并且根据史料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二、注重开展研究性学习和丰富的历史活动,增强学生生态文明的意识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中的问题。历史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的教育过程中,老师不仅要从历史教材入手,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以及生态文明理念,而且也要注重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组织和设计丰富多彩的历史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环节,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和感悟。比如,老师可以组织一些辩论会、社会调查、展览会、观看历史影片、改编历史剧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接受生态文明的影响与熏陶,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比如,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的内容,设计一堂关于“黄河变迁”的活动课,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黄河的名称变化、历史上文人墨客称颂黄河的诗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从而探讨黄河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再如,在学习《两汉的经济发展》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是一名小导游”的活动,让学生就“如果你是汉朝时期的一位官员,将带领外吏参观长安城”对长安的生态环境、经济等方面进行介绍。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激发和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乐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领略历史的无穷魅力,并且不断增强生态文明的意识。

三、借助乡土教材,有效渗透和延伸生态文明教育

在初中历史生态文明教育渗透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而且也要充分关注当地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如历史古迹、博物馆等等。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它们进行实地考察和参观,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者针对当地的某一个生态问题,引导学生尝试着写出一个解决或建设方案。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不仅增强生态文明的意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理念,老师就应该从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在教学中采取措施渗透生态文明理念,竭尽全力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谭林春,丁伟.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设置探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5).

猜你喜欢

孟子文明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磨刀不误砍柴工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对不文明说“不”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