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下初中历史课堂的构建
2018-02-25庄文爱
庄文爱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石莲子镇初级中学,山东 临沂)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初中历史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积极探究新知识。所谓合作探究是指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同时,合作探究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要求教师将历史问题或者历史任务贯穿到教学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一、合理划分小组
合作探究这一教学法在历史课堂运用的前提在于“合作”。然而,“合作”的第一步就是划分小组。划分小组时,教师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基础水平,还要考虑到性别差异、性格差异等,确保小组划分的合理性、科学性。当明确划分小组的依据之后,教师要参照班里面的人数,将4到6个人划分在同一小组,并让小组成员选出一名代表,担任本小组的组长。其中,组长的职责就是为本小组成员安排学习任务,合理调配学习资源,发挥小组成员的优势,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让小组内的成员都真正体验到公平、公正,使他们乐于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主动探究新知识,这样的历史课堂是高效的。
二、营造合作氛围
合作探究教学法的运用,必须要营造合作氛围,激发起每位学生的探究意识。传统的历史课堂上,教师机械讲解理论知识,大部分学生会觉得历史课堂太过于枯燥无味,整节课堂的效率是低下的。鉴于此,教师应营造合作、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使得学生能始终保持着对历史的好奇心。
当前,很多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到来自长辈的宠爱,在平时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仅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并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导致他们缺乏相互合作的意识。初中历史教师要清楚认识到初中生的现状,努力营造合作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能让他们掌握沟通技巧,提高他们的交流协作能力。
三、明确合作重点
当前,尽管“合作探究”这一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呢?究其原因在于“合作探究”这一教学模式过于流于形式。为此,历史课堂上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时,教师要认真钻研历史教材,全面分析教学过程,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并抓住教学重点,为合作探究学习指明方向。
有些内容浅显易懂,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针对这部分内容,就没有必要开展合作探究学习。相反,有些内容艰涩难懂,学生无法准确、客观地理解,此时,教师应借助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明确此次合作学习的重点,通过合作探究,循序渐进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降低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难度,使得学生能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比如:讲授《开元盛世》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概括“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主要措施,还要认识到“开元盛世”在唐朝的历史地位。当明确教学重点之后,教师应以此为依据,开展合作探究,让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唐朝的“开元盛世”。合作之前,各个小组成员通过课外阅读或者观看影视作品,初步了解唐玄宗统治期间所发生的事情,并了解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和安史之乱的史实,通过全面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各个小组在合作学习中能全面、客观地分析“开元盛世”,并能从多个角度,如政治、经济、文化等看待唐朝的“开元盛世”。
四、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此过程中,不能完全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其要在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合作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合作探究学习中,难免会遇到有的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心不在焉。面对这部分学生,教师与他们沟通,了解到他们无法深入到合作学习中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合作探究下的初中历史课堂并不只是学生间互动的课堂,教师应深入到课堂中,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认真倾听每位学生的想法。当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遇到瓶颈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作用,放下身段,融入该小组,围绕着他们的想法,积极引导他们,便于他们发现产生问题的根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另外,教师要认真考核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将学生间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以及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下,教师可以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也能让学生在评价中反思自身的不足,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此教学模式下,既重视学生间的“合作”,还重视学生间的“探究”,每位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究新的知识,课堂氛围日益活跃起来,自然地课堂效率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