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咬文嚼字教出语文味

2018-02-25金媛媛

新课程(中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小品文田园生活诗人

金媛媛

(陕西省西安市后宰门八十九中学,陕西 西安)

一、反复揣摩,品出意境

陶弘景的山水小品文《答谢中书书》历来被人们称道,我在教这篇文章时,就抓住“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中的“乱”字教学生反复体味。一开始,我问学生这个“乱”字妙在哪里?几次启发后,学生都找不到答案。于是,我采用迂回的方法,先让学生用优美的语言再现诗歌中美丽的景色,这样精彩的片段便在课堂上诞生。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学生写道:“当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一缕阳光洒在起伏的群山上,青林翠竹中传来猿、鸟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听到此处,我不禁暗自欣喜,这位孩子运用了一点合理的想象,已将诗歌中的意境完美再现。现在只需要趁热打铁,合理引导即可。于是在我的引领下,学生先后说出“打破了山林的寂静”“热闹起来了”“欢欣”“喜悦”“迎接朝阳”“生机勃勃”等词语,最后由一位女生总结性发言:“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打破了山林的寂静,“乱”字渲染了山林中万物清晨醒来的欢欣热闹的气氛,为幽静秀美的山川增添了勃勃生机。”此句一出,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至此,品一字而境界全出,我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多次吟咏,品出情感

张岱的小品文可谓名副其实,长者不过千把字,短者仅一二百字,笔墨精练,风神绰约,洋溢着诗的意趣,颇似唐人绝句。它以“隽永见长,寥寥几笔,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无捉襟见肘之窘”。值得庆幸的是,课文中有幸选取了其一篇精妙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

在教读此文时,我反复地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吟咏文中的景色描写,即“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我深知此处的景物描写,看似平淡,实则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含蓄隽永。作者采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人物云天、高低远近、浓淡疏密展现得淋漓尽致,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于是我放慢节奏边指导学生诵读,边引领学生先品味描写雪后西湖全景的句子,让他们去描绘,去再现,去感受那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接着,我又将学生的视线拉回眼前描绘西湖近景的句子上,紧紧抓住“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的字眼,仔细分析。教读到这里,学生已能透过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深切地感受到宁静之中蕴藏着的感伤的情怀,感受到已然把自己视为亡国之人的作者此时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与无奈。正所谓: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取饮一勺,当能知味。

三、再三推敲,品出形象

陶渊明是晋朝最负盛名的田园诗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极富创造性的伟大文学作家之一。他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很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良苦用心。课文选录的是其中的第五首——《饮酒·结庐在人境》,这是陶渊明归隐后的作品之一,它描写了诗人悠闲自得的隐居生活,表现了离开污浊的上层社会和黑暗的官场,进入纯朴的田园生活后诗人心情的愉悦与宁静。

陶公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像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对于学生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很难真正懂得。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中蕴藏的诗人形象,于是我紧抓“悠然”“见”设计提问,“悠然”一词中包含着怎样的情味?“见”字改为“望”字如何?学生在讨论中发现诗人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诗人所见所感,并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这里的“悠然”既写出了诗人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传神地再现了山静穆而自在的情味。“见”也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高洁的人格形象便跃然纸上。这样一来,通过反复推敲,学生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品出了诗人的率性高雅、认真而为的形象。

以上几例是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的稻田中捡到的几粒稻米,我深知在语文教学这块广袤的田地上处处洒满珍宝,它正静静地等待着我去仔细找寻。也只有在平日的教学中找到它们,去触摸推敲,才能让学生感悟到美,感悟到真真正正的语文味。

猜你喜欢

小品文田园生活诗人
我向往的田园生活
大家的小品文
田园生活
我理解的好诗人
山林石屋,北京城边的田园生活
诗人猫
小品文的精神
谈谈小品文
诗人与花
论语派与现代小品文文体规范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