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插图的教学研究与探索
2018-02-25董常军
董常军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中学,浙江 嘉兴)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的内容本来就具有很明显的历史概括性,为了更好地创设历史情境,解析历史事件,在教材中会适当添加相关历史事件的插图,以此丰富教材内容。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插图的作用,对插图的运用不够得当,导致很多中学生对于插图所展现的历史内容不够重视,甚至产生自身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冲突。为了解决这些实际课堂教学问题,本文分析了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插图教学的有效措施,希望与各位同仁共享。
一、详尽观察,以图演史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之中的插图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详尽观察,实现以图演史。首先,要重视观察插图的内涵。历史与社会教材之中的插图包括人物插图、文物插图、场景插图和历史结构示意图等几个主要类型,面对不同的插图类型就要进行不同的观察引导。例如:历史文物图的观察引导就要让学生能够观察文物,详细了解当时的历史状况和生产生活情况;历史人物插图则要重点观察插图所表现出来的人物内心气质和思想情感;历史事件插图则需要结合多媒体设备,再次创设历史场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历史氛围。其次,要详尽观察插图,结合综合类的知识。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内容是包含历史、地理和社会学科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详细观察插图,形成综合知识的整理。例如:历史示意图需要学生结合地理知识,形成对历史场景、历史事件结构的分析,整合历史零散知识,构建网络框架。另外,要善于运用插图来构建历史情境。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插图来构建历史情境。例如:在导言环节,利用插图的多媒体展示来导入新课;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插图形成知识列表、插图配合文字的知识总结等;在总结环节,可以再次利用插图来引发学生的想象,形成课后拓展;复习课运用插图,整合教学知识点,结合习题训练,巩固所学。
二、广用插图,启发概括
人教版新编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至关重要,但是对于插图的使用还应该重视利用其综合概括的作用,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在重难点突破的过程中,利用插图来概括知识。例如:教学《黄河的现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来配合文字引导学生对所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概括,这种图配文的形式学生会感觉很有趣,记忆也将会更为深刻。其次,要在课堂小结的过程中,利用插图来进行知识总结。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三框“古代印度”,该课程共有四张插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快速回忆每一张插图所蕴含的课程知识点,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梳理该课程的知识脉络。总之,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和发展,初中历史教材也重新进行了编制,历史插图体现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本内容。
三、以图为介,发散思维
历史教材中的插图是记载和描述历史知识的一种直观有用的资料,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发散思维教育,提升教学质量。首先,要利用插图来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中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教师可利用教材中“家庭生活”的六幅彩图来对学生进行点拨:(1)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图中的情景。(2)展开联想,回答自己家里有无类似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你是怎样对待的?这样的插图启发教学就是要用插图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形成思维拓展。其次,要利用插图教学来激发想象,形成发散思维。例如:在教学水乡城镇的特色内容时,让学生观察教材第79页的插图4-16水乡城镇化和图4-15水乡景观图,同时提出问题:像图中这样的水乡城镇你知道还有哪些吗?这些城镇在景观上各有什么特点?这样利用插图引发想象,使得师生互动更为自然,而且让插图与学生的生活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学生就会回忆生活情况,进行历史与现实的综合想象,进而突破重难点,形成发散思维,实现以史鉴今的教育目的。
综上所述,历史与社会是包含历史、地理和社会学科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材的主体内容之中融合了更多的插图内容就是要求教师能够详尽观察,以图演史;广用插图,启发概括;以图为介,发散思维。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破教学重难点,形成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