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视明胶囊对气阴两虚血瘀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2-24荣汶青滕涛黄延芹徐云生
荣汶青 滕涛 黄延芹 徐云生
[摘要] 目的 观察糖视明胶囊对气阴两虚血瘀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纳入的92例(184只眼)DR患者均来源于2017年2~8月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眼科病房及门诊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5例(90只眼),对照组47例(94只眼)。最终完成随访共80例DR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80只眼),对照组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生活方式干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糖视明胶囊口服,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视力、中医症候积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及安全性评价指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P < 0.05),且试验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视力均有提高(P < 0.05),且试验组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候积分均降低(P < 0.0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此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 < 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总有效率(82.50%)高于对照组(55.00%)(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 糖视明胶囊可以明显改善DR患者的视力水平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 糖视明胶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2;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12(a)-0118-0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会引起不同程度视力减退甚至致盲的糖尿病并发症。DR的发病率随患者年龄及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增加[1],DR的致盲人数是非糖尿病性致盲人数的25倍,患者从失明到死亡的平均时间仅5.8年[2-3]。视力受损不但严重影响DR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提高了DR患者遭受意外伤害甚至出现死亡的风险。
目前对DR非增殖期的治疗药物主要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糖基化终产物抑制剂等,但疗效并不确切,且副作用多,费用昂贵[4-5]。DR增殖期主要是视网膜光凝治疗,但可能对正常组织造成损害,或可致视野缩小、夜盲、色觉改变[6],且即使正确的光凝治疗也会对视力、视野以及暗适应造成一定的伤害,这都使手术治疗手段的应用受到限制[7-8]。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DR方面逐渐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优势,DR属于中医“消渴目病”范畴,根据中医辨证研发的糖视明胶囊治疗DR,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内分泌科、眼科病房及门诊2017年2~8月就诊的DR患者,共入组92例(184只眼),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5例(90只眼),对照组47例(94只眼)。其中试验组脱落与剔除5例(10只眼),对照组脱落与剔除7例(14只眼),共80例患者完成了随访,其中试验组40例(80只眼)患者,对照组40例(80只眼)患者完成随访。试验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18~75岁,平均(57.43±9.22)岁;病程5~21年,平均(12.39±6.54)年。对照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18~75岁,平均(57.40±9.44)岁;病程5~21年,平均(12.23±6.3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9]制订。DR诊断标准:参照《眼科诊断学》[10]及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通过的《DR分期标准》[11]制订。中医症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2]符合气阴两虚血瘀证型,具体证候见中医临床疗效评定标准部分。
1.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糖尿病及DR诊断标准者;②中医辨证符合气阴两虚血瘀证;③年龄18~60岁;④入组前1个月内血糖控制稳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 <6.5%、空腹血糖(FPG)<6.5 mmol/L及餐后2 h血糖(2 h PG)<8.0 mmol/L;⑤自愿参加本试验,签署知情同意书;⑥试验期间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检查及随访。
1.2.3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青光眼、白内障、非DR、视网膜脱离、视神经疾病等眼病者;②患有眼表炎症性疾病、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及眼压较高者;③合并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④心、肝、肾等功能严重异常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不能按规定服药从而影响疗效观察者;⑦精神病患者;⑧对中药过敏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予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保持乐观心态、戒烟限酒,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及或胰岛素控制血糖。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予糖视明胶囊(药物组成:黄芪、生地黄、山药、枸杞、当归、丹参、赤芍、甘草等,药品由我院藥剂科制剂室提供,0.5 g/粒)进行治疗,2.5 g/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主要指标 生活质量量表及视力检查。生活质量采用消渴目病PRO评估量表[13]测定,参照PRO量表的制定指南(FDA·2009)[14],该量表条目池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满意度4个维度,并根据中文版WHO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100)计为0~4分[15-16],累计积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低。量表收集信息包含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测评,故设置满意度部分作为综合性指标,不单独进行一个维度的设置,在量表条目分类中用患者满意度表示。视力检查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检查。
1.4.2 次要指标 Variant-高压液相法测定HbA1c,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FPG、2 hPG,每次随访检测1次。由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中医师进行辨证并记录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各记录一次。安全性评价指标采用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治疗前后各测一次。其中生化类指标检测委托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完成,心电图检查委托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特检科完成。
1.5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2]制订疗效评定标准。
1.5.1 西医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值下降≥70%,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改善≥30%。②有效:30%≤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值下降<70%,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改善10%~<30%。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值下降<30%,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改善<10%。总有效率为有效患者例数与显效患者例数之和占总患者例数的比例。
1.5.2 中医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原卫生部2002年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2],根据气阴两虚血瘀证候拟订如下标准:
主证:视物模糊:①无(0分);②眼前有小黑影,无视物模糊或变形(2分);③眼前有多个小黑影,或轻度视物模糊或变形(4分);④眼前有大块黑影,或严重视物模糊或变形(6分)。
次证:(1)倦怠乏力、少气懒言:①无(0分);②不耐劳力,劳累后气短(1分);③可坚持轻体力劳动,一般活动即气短(2分);④勉强支持日常活动,懒言、不活动也气短(3分)。(2)口渴咽干,夜間为甚:①无(0分);②饮水量稍增(1分);③饮水量较以往增加半倍以上(2分);④饮水量较以往增加1倍以上(3分)。(3)手足心热:①无(0分);②手足心热(1分);③手足心热,喜露衣被外(2分);④手足握凉物方舒(3分)。(4)肌肤甲错:①无(0分);②手足皮肤粗糙不起鳞屑(1分);③手足皮肤粗糙起鳞屑(2分);④全身多处皮肤粗糙,鳞屑脱落(3分)。(5)固定刺痛:①无(0分);②偶尔发生,0.5 h内可自行缓解(1分);③每天疼痛时间少于3 h,按之痛甚,服一般药可缓解(2分);④持续疼痛,疼痛难禁,拒按,需服用止痛药才可缓解(3分)。
舌脉具体描述,不记分。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中医证候及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②有效:中医证候及体征有所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70%;③无效:中医证候及体征无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积分变化(%)=(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5),试验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视力比较
对照组40例患者(80只眼),治疗前视力(0.72±0.13),治疗后视力(0.75±0.12);试验组40例患者(80只眼),治疗前视力(0.73±0.12),治疗后视力(0.81±0.10)。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试验组视力提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患者FPG、2 h PG及HbA1c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FPG、2 h P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5),且试验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证候积分比较
对照组40例患者治疗前证候总积分为(16.00±2.60)分,治疗后(11.55±1.72)分;试验组40例患者治疗前证候总积分(15.21±2.71)分,治疗后(8.40±1.80)分。治疗前两组患者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 < 0.05)。
2.5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5。
2.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5 讨论
DR的主要发病机制从病理角度可概括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无细胞化、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微血管壁周细胞丧失及微血管瘤形成以及新生血管形成[17]。高血糖目前被广泛认为是引起DR的初始原因,糖分解过程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PKC)、多元醇、非酶糖基化终产物(AGEs)、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和氨基己糖途径促进活性氧簇的产生,发生由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炎症、血管新生等组成的瀑布层叠效应事件,最终造成糖尿病视网膜损害[18]。相关研究[19]通过使用英国Aston大学Wolffsohn开发的低视力者生活质量表[20]对DR患者的测评发现,在走亲访友、对目前生活的满意程度等更多受到患者心理与社会环境影响的条目上,视力与维度的相关性较低,说明该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视力,还可损害患者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DR属于中医学“消渴目病”的范畴,消渴病日久则生变证,消渴目病即为其中一种。目视清晰,既需要肾精充足,亦依托于气血津液的滋养。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目睛所需的精微物质需脾气健运方可随脾气上升传于目。气的推动固摄,是血行脉内的关键。消渴病久,燥热耗气伤阴,灼伤目络;瘀血阻于目络;脾虚、气虚而失统血、固摄,终致血溢脉外;气虚血瘀,瘀血阻滞精微输布,致使目暗不明。消渴病为本,目病为标,脾气亏虚、肝肾不足、瘀血内阻为本病的基本病机,由此对本病提出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的治疗大法,研制出糖视明胶囊应用于本病的临床治疗。方中黄芪善益气升阳,生地黄善滋阴清热,二药相配,益气滋阴,且益气而不燥,共为本方之君药。枸杞滋肝肾、明目,山药补脾肾、固精,二者相配,有助黄芪、生地益气阴之功,当归长于补血活血,丹参长于活血化瘀,祛瘀生新,“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两者共为臣药。甘草调和诸药,是为佐使。糖视明方中诸药相配,补益气阴,祛瘀活血。全方滋补不滞腻,活血而不伤络,标本兼治,恰切病机。
本研究结果显示,糖视明胶囊不但可以明显改善DR患者的中医症候,而且可以显著提高DR患者的视力水平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Bucolo C,Ward KE. Protective effects of a coumarin derivative in diabetic rats [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9, 50(8):3846-3852.
[2] Malone JI,Morrison AD,Pavan PR,et al. Preval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retinopathy in subjects with type 1 diabetes of less than 5 years′ duration screened for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J]. Diabetes Care,2001,24(3):522.
[3] Crawford TN,Kerrison JB,Jablon EP.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angiogenesis [J]. Current Diabetes Reviews,2009,5(1):8-13.
[4] Weltgesundheitsorganisation.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M]. Geneva:WHO,1998:1-8.
[5] Drake L. Prevention of Blindness from Diabetes Mellitus-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 Prevention of Blindness from Diabetes Mellitus-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 [J]. Nursing Standard,2006,21(32):30-30.
[6] 王少杰.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視网膜病变调查[J].临床内科杂志,2008,25(3):204-206.
[7] Villarroel M,Ciudin A,Hernández C,et al. Neurodegeneration:An early ev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J]. World J Diabetes,2010,1(2):57-64.
[8] Kollias AN,Ulbig MW. Diabetic retinopathy:Early diagnosis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J]. Dtsch Arztebl Int,2010, 107(5):75.
[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g.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 [R]. Geneva:WHO,1999.
[10] 宋振英.眼科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577-579.
[11] 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期标准[J].中华眼科杂志,1985,21(2):113.
[1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4-237.
[13] 倪琳琳.消渴目病患者报告临床结局(PRO)评估量表的研制和考评[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
[14] Yang W,Lu J,Weng J,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 [J]. N Engl J Med,2010, 362(25):2425-2426.
[15] Orley J.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rogramme on Mental Health [J].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1996,5(3):319-322.
[16] 刘建平.循证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7] Chistiakov DA. Diabetic retinopathy:Pathogenic mechanisms and current treatments [J]. Diabetes Metab Syndr,2011,5(3):165-172.
[18] 祝俊香.血府逐瘀汤加减对气阴两虚血瘀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血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
[19] 王静,柯根杰,顾永昊,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0,14(9):1031-1034.
[20] Wolffsohn JS,Cochrane AL. Design of the low vis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LVQOL)and measuring the outcome of low vision rehabilitation [J]. Am Jophthalmol,2000,130(6):793-802.
(收稿日期:2018-06-10 本文编辑:金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