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三二轮复习中的运用
2018-02-24林玲
林玲
摘 要 当前,高三复习教学普遍采用三轮复习。其中二轮复习,既要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又要提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整个三轮复习中第二轮尤为重要。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一直以来都是一线教师们苦思的问题。思维导图是用图表的形式把思维的过程可视化表现出来,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有序的思维模式,从而促进思维过程更全面。具有简单、形象、高效、具体等特点。在二轮复习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主干知识按“点——线——面——体”的角度全面铺开。这样既能使学生全面、成体系的了解主干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迁移及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思维导图;历史学科;二轮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7-0252-02
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的构建性、开放性、探究性、自主性更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历史复习中注重综合历史事实,归纳。同时新课程改革实施后,不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尽可能的带动学生主动学习,在这一背景下思维导图的运用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思维导图(MindManager)又叫心智图,是表述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片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这样就能将冗长庞杂的课本内容变得更生动鲜活,也更具体形象,增加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运用思维导图的原因
现行高中教材的编写采用的是“专题+模块”的形式,按必修一二三分成了政治文明史、经济文明史、文化发展史三个模块,另有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物评价及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三个选修专题。这样的编写形式一方面可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避免了与初中历史课程的简单重复。但另一方面,这种全新的专题编写也有诸多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往往缺乏对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缺乏对历史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掌握,存在阶段特征模糊、知识体系混乱等问题。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学生要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将所掌握的主干知识进行整合管理,使知识更加系统化。而思维导图恰恰是把思维具象化的利器,它有以下四大基本特点,发散性——放射思维能力、联想性——创造思维能力、条理性——归纳思维能力、整体性——分析思维能力。思维导图仅仅只用关键词,以图形和连线等形式,就可以把教材内容梳理并简化成关键信息组成的若干图片,剔除了一些冗杂简单的史实而保留了主干知识,这不仅便利了学生的知识记忆,对一些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能做到一目了然,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结构化、体系化。
二、思维导图的分类
历史学习中常用到的思维导图有表格式、框架式、数轴坐标式和综合式这几类。
表格式尤适用于不同知识点的比较,如两次工业革命的比教框架式思维导图,也适用于知识点涉及内容较多或分层较多的情况,能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如美国三权分立内容及特点的把握。
数轴坐标式可以把不同时期的史实串联在一条线上,方便学生做到最基本的时空定位,也能让学生把握某一时段的阶段特征,如旧民主主义时期的中国我们可以制作如下数轴坐标加深理解记忆:
三、实例说明思维导图在二轮复习中的运用
在具体知识落实中,对重难点知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可以尝试构建如下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下图:
构建这样的知识结构图可以使学生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一目了然,也能基本把握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致历程,同时图中的关键信息也能提醒学生对具体知识点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全面了解.而通过对主干信息的归纳分析,也能帮助学生理解经济结构和近代工业、自然经济解体的内涵。
四、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后的心得
(一)运用思维导图的优势
(1)思维导图可以化繁为简、化零为整、化难为易。思维导图仅用一张图片就能将碎片化的课本知识系统地表述出来,既突出了重点,也有整体把握,是非常合理高效的复习方式。
(2)思维导图可以循环利用。在二轮复习结束后,可再利用思维导图回顾复习内容,检测知识掌握情况。每进行一个阶段复习时,我们都有构建三维坐标图,学生可以根据坐标图中的关键词联想相关的史实,这样学生可在短时间内进一步夯实基础,节约了宝贵的时间,也能使复习更高效科学。
3.思维导图可以增进师生交流。学生在构建知识导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并适当纠正学生表达不清晰或概念理解不准确的情况,营造一种活跃热烈的课堂氛围,这样增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
(二)思维导图运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学生对思维导图过分依赖。归根到底思维导图只是学习的工具,需不需要构建取决于是否能便利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如隋唐时期科举制的理解,用传统线性笔记的形式,将科举制产生的背景、创立完善时间、特点、影响记录下来即可,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制作表格或制作其他形式的思维导图。再者思维导图中只有关键词或关键信息,在复习时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适当回归课本,落实基础。
2.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时,对自身知识掌握情况不自信,以至于只需要关键字或关键词的情况下,学生会补充大量相关的史实,使得思维导图既不精简,也不清晰,无法起到简化学习,理清思路的作用。因此在构建思维导图时,教师可加强引导。
总之,思维导图是提高复习效率行之有效的工具,以思维导图为桥梁,能构建科学、高效、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同时,思维导图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综合分析等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科的核心素养,与当前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方向十分吻合。
参考文献:
[1]鲁翠红.浅析思维导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