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的《视听语言》课程开发与研究
2018-02-24李锋王智鸿
李锋 王智鸿
摘 要:《视听语言》是动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对影视动画艺术的鉴赏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点指导实践,是本课程的重要任务。本课程在开设初期,以教学鉴赏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各个知识点,作业工作量较小,实践性弱,学生的获得感不强;改革后,在原有基础上融入拉片训练作业和模拟拍摄两个环节,让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他们未来的导演之路做出了良好铺垫。
关键词:创新型;视听语言;创新;拉片;模拟拍摄
《视听语言》是动画专业必修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要提高学生对影视动画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实践水平,系统学习视听语言的相关知识点,如影视造型三元素、运动镜头、景别、剪辑、蒙太奇手法、轴线与调度等,通过这些影视知识点的系统学习,指导学生进行毕业创作、影视动画创作等,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电影是一种语言,一种独具魅力但又需要学习的语言。就如同和英国人交谈或者阅读英文书籍,首先要学习英语一样的道理。语言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技巧,我们自古就有“妙语连珠”“谈笑风生”等成语形容良好的口才。那么如果我们想真正地看懂电影,我们又怎能不了解和掌握电影的语言呢?本课程最重要的一点是:不是从我们常见的从剧本、人物、情节、选材等文艺作品常规欣赏角度来读解电影,而是从电影视听语言的角度读解电影,运用专业知识点来衡量作品的品质。这种从电影专业角度读解影片的方法,对动画专业学生学习影视动画作品创作,将来成为合格的电影导演提供了重要的帮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构成电影的基本元素,了解视觉影像和合理听觉创造的方法,掌握电影的镜头语言应用,掌握电影剪辑的技巧与方法,通过蒙太奇手法培养讲解故事的能力等,为踏入社会从事影视动画积累经验。
自我校开设动画专业伊始,《视听语言》课程就已经成为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在开设初期,以教学鉴赏为主,采取教师播放分析经典电影、经典案例为主,通过数量的积累,让学生通过反复观看案例,来理解掌握课程中的各个知识点。课程结束后,学生的主要作业就是完成一篇电影影评论文,即通过分析个人最推崇的电影作品,以图文的方式进行剖析表达。这种学习方式的特点是学习轻松愉悦、学生被动接受各个知识点,作业工作量较小,实践性弱,学生的获得感不强,因为缺少反复的实践和必要的练习,学生很快就遗忘了知识点,这是课程的短板。
针对以上情况,近几年,在《视听语言》课程中,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作业工作量,在完成一篇影评作业的同时,还要进行不少于100个镜头的同影片拉片作业。拉片,从表面意义上看,其实就是跟拉锯一样——一格一格地反复看、反复倒带(盘),同时分析纪录下你所看的、所总结的。一格一格地看电影,深度解读电影。然后把每个镜头的内容、场面调度、运镜方式、景别、剪辑、声音、画面、节奏、表演、机位等都纪录下来,最后总结一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看电影亦然。拉片就是抽丝剥茧地读电影,体会影片中导演的用心良苦和剧情的一波三折,体会影片的艺术魅力。电影专业修养的提高需要慢慢积累,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以专业眼光来“看”电影、学习电影制作、影评写作,希望更加透彻地了解电影,希望从电影中获取编剧、导演、摄影等技巧。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相对于悠闲地欣赏一部影片的普通观众而言,拉片的专业人士则要辛苦得多。小到一句台词、角色的举手投足、镜头的推拉摇移,大到蒙太奇叙事方式和整体结构,都是拉片子所要了解分析的。分析者要把浑然一体的片子切碎,从色彩、台词、结构、表达技法等多个角度去思考。正因为如此,拉片子是编剧的必修课。拉片与影评的相同点:都是为了评析电影,是人们了解电影的一种方式和平台;而不同点在于:拉片通常會选择一个切入点,主要从视听语言等角度解读电影,针对知识点较强,有一定的学术和专业性,较冷静客观;通过拉片训练,逐层剖析影片结构和影片技巧,对各个知识点仔细分析,通过体会“一切为剧情发展服务”的原则,来逐步体会电影导演的目的和设想,专业性非常强,工作量相比影评也大很多。另外,拉片分析也更有助于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个知识点,如轴线原理,如果不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很难充分理解,并在拍摄过程中自如地运用轴线原理。而影评在题材上较随意自由、内容广泛,一般从主题思想等方面立意,作者思想相对散漫自由,作者的主观意识较强,由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往往对于一部电影作品,不同的观者往往有着截然相反的观点。
通过近几年的拉片训练表明,学生更容易接受课程中生涩难懂的知识点,并能够把各个拍摄技巧运用到实践训练中去,实现了教学相长,推动了专业发展。
二、加入实践环节,组织同学们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段经典电影作品的模拟拍摄、或者是融入个人创新元素的创新拍摄,通过拍摄仔细体会知识点对推动剧情的作用,体悟导演的良苦用心。如《视听语言》课程中拍摄角度知识点,摄像机角度有仰拍,平拍,俯拍等不同的拍摄角度,在斯皮尔伯格的著名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作品中,对主人公奥斯卡.辛德勒就进行了大量的仰拍镜头,凸显了男主人公英雄大爱的光辉形象,也融入了导演的主观情绪,无疑是符合剧情主旨的。用平拍或者俯拍,尽管能够完成对象的刻画,但是取得的视觉效果肯定大不如仰拍,同时也违背了剧情的主题。模拟拍摄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就是能够充分体会剧情的发展冲突和导演意图,通过模拟时间拍摄掌握拍摄技巧。影视创作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如果仅仅局限于纸上谈兵,今后肯定不能在短时间内胜任电影导演重任。电影导演是一项既要顾全大局、又要谨慎入微的工作,通过这些积累,肯定为学生未来的导演之路打下良好基础。
电影创作指制作电影的整个过程,一般商业电影制作可分三个步骤:一、拍摄前的工作,包括提构想、写故事、分场大纲、签导演、列预算、编剧本、看外景、找演员等;二、拍摄中的工作,即在导演的指挥下采密集作业方式进行,并由执行制片监督经费开销、拍片进度和一切行政事宜。三、拍摄后的工作,包括剪接、配音、配乐、设计字幕、制作预告片,以及展开上片前宣传等。 在摄制过程中,导演应有详尽的分镜计划,并拟定拍摄顺序,以便在灯光变动、演员支配的压力下,求得快速之推展。对于摄影机、镜头的选择,灯光的陈置,剪接、配乐的安排,则须工作人员与导演密切配合,以达到所需之效果,故一部电影是群体的创作,也是导演在各种张力下暗藏个人视野的艺术品。
电影创作过程关乎一部影片的成败,整个拍摄制作过程也是电影导演投入时间精力最多的阶段,是导演团队智慧、心血的结晶。每部电影都有其最具有美学魅力,最具有画面感的部分,同学们在选择模拟拍摄对象时,也要有所选择,选择个人最感兴趣,最能够打动个人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取长处并能够感动自己。另外,在学生模拟拍摄的同时,大家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主观能动性,团队合作,以模拟成片为主,在某些细节处,觉得导演运用地有失偏颇的地方,可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对影片进行创新,以更好的拍摄技巧推动剧情发展,来获得更好的视听效果,满足一切为剧情服务的要求。
通过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的《视听语言》课程改革和创新,从这几年的教学成果来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从近几年毕业创作的反馈情况上看,同学们对于镜头语言,对于剪辑合成,对于影视造型元素,对于蒙太奇叙事方式等各个部分,都掌握地相对成熟灵活,比之前有了很大进步。在这里也祝福所有的动画学子们能够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有所收获,能够在未来的影视之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崔博群.浅析电影视听语言中黑白手法的运用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0.
[2]刘婷,刘克晓.浅析电影视听语言与动画视听语言《视觉杂谈》,2014.2.
[3]陈明,黄心渊.电影视听语言中的景别变化《充电地带》,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