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8-02-24格茸竹玛
格茸竹玛
摘 要 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美国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充满兴趣的课外阅读对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培养习惯;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7-0090-01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但是由于经济、文化和信息的相对落后,农村小学生在课外阅读量、阅读能力方面都显得十分薄弱,语文阅读教学显得费时低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始终是农村教师面对的问题。
一、各种因素的形成
农村家庭的家长绝大部分都没有阅读的习惯,更体会不到阅读的重要性,因而不会为孩子去主动买书。学校有图书室让学生看书,但一周也就一次,这就造成学生不能读好的现象。也造成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不浓,缺乏阅读动机。主要表现在不愿自觉阅读、自主阅读,把阅读当成是老师布置的任务。久而久之,阅读成了学生学习的一种负担。《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作了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和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时间偏少,因此,对本校学生的总体来看,有80%的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几乎是零。有20%学生偶尔读一点课外书,从这些看出农村小学的学生课外量严重不足。即使阅读,也出现不会读的现象,这种情况表现在不能正确理解词、句,不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
二、城乡差距
據我的了解和观察,城区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几乎都特别喜欢课外书。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积累:语词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这样的孩子在写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构思、神奇的用词,在阅读理解方面有杰出的见解,在说话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见识等。总之,他们由于见多识广而语文根底厚实。因此,这和农村小学的学生有特别大的差距。
三、培养阅读的好习惯
(一)坚持阅读。坚持阅读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多读一些文辞优美、气魄宏大的文章,对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帮助,还可以让学生看绘本故事,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来说,对培养这些能力和素养都很有帮助。
(二)博览群书。博览群书不但是孩子语文素养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丰富的知识是创造力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也是见识增长、智慧来源的途径之一。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远离名著,培养孩子阅读经典名著要从小引导,循序渐进。同时要注意不但要阅读,而且要写读书笔记或者书评。
(三)写日记。阅读的同时,让学生学写日记,日记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和积累作文素材。写日记的好处大大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要循序渐进,开始可以写短些,每天一两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长。内容也不拘格,什么都可以写,想象的、现实的、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闻必记、有为必记、有见必记、有感必记。
但一定不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哪怕一两句也要写上,写得荒诞一点,不合常规也行,但必须要写下去,目的是为了习惯的养成,终止了,就前功尽弃了。长此以往,一定能够大幅提升孩子的写作水平与语文水平。
四、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要让孩子懂得: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语文学习还要在广阔的天地中,引导孩子睁开惊奇的眼睛面对世界,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去逛书店、旅游、看展览、做采访、搞调查、看焦点访谈和新闻。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懂得我们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里,生活在多变的信息社会中,感受人世间的爱与恨、美与丑。
积极利用学校班级和图书室要配合学校开展读书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方面做一些积极尝试,适时开展并组织专题讲座、讨论会、故事会、演讲比赛和征文活动。并及时地让各种各样的书经常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方便学生借阅,使学生们在每次借阅时一目了然,尽情挑选。还有,每一次召开家长会时,我都会要求家长给学生购买一些课外书,让生有书可读。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时间,使学生有时间去读书。阅读过程中,遇到好词佳句要摘抄下来,精彩短小的文章也要摘抄下来,便于日后深入体会。读后有所得更要记下来。
总之,课外阅读非常重要,已成为生活学习的一部分,更为农村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重视。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