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海拔地区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进展研究

2018-02-24张向凯秦伟杨柳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34期
关键词:高海拔地区预防措施

张向凯 秦伟 杨柳

【摘要】目前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腹腔镜术后重要的并发症。但是在高海拔地区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预防等研究较少;腹腔镜术后高海拔环境下血栓形成的条件,与平原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特点,术中术后更易导致血栓形成,现进行相关性综述探索相关机制。

【关键词】高海拔地区;腹腔镜术后;血栓形成;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4..02

腹腔镜技术现在于临床科室操作越发熟练,大型手术都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但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并发症日益增多。DVT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急性期可导致栓子脱落出现肺梗塞,危及患者生命,慢性期会出现血栓后遗症,影响患者术后恢复。高海拔地区空气氧分压显著低于平原地区,显著气候特点是氧含量低、干冷、气压较低、强辐射,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血液高凝及血流状态等发生改变。在高原缺氧环境下生活,人体的血液成分变化将影响血液流动和组织灌注,进而加速术后静脉血栓的形成,影响患者健康安全。

1 高原环境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高海拔地区是一个特殊环境,对长期生活的居民低氧会造成机体一系列不良反应,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多,红细胞压积增大,血液粘稠,粘滞性显著增加[1],血流速度变慢,导致深静脉血栓容易形成。

1.1 高原环境下血管内皮细胞影响

高海拔低压低氧能使血管活性成分发生改变,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因子增加、细胞活性表达降低、促凝血活性增强,最终造成凝血功能异常[2-4]。有相关报道提示在高原环境下内皮功能发生障碍,会使人体血液系统微失衡,呈现易凝血状态[5]。

1.2 高原气候对血液凝固性的影响

高原缺氧大环境下会激活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使红细胞数增多、血红蛋白含量增加、红细胞压积增高,导致血液成分增加,一方面可以增加携氧含量、适应高原低氧生活,另一方面血液的黏稠性增大血液表现为一种高凝固状态。新研究还显示低氧状态下红细胞能增加与低分子蛋白的黏附性[6]。其次还可导致血小板聚集、黏附功能增强。另外特殊的高原环境还可以使人体体内血浆容量发生变化,引起血容量较少相对性地是血液呈高凝固状态。

1.3 高原环境对血流状态的改变

高原环境下不但细胞容量增加、血浆容量减少、血液粘稠度增加使血流速度发生相应改变,而且低温低氧环境下还可发生缩血管改变,导致血管管腔直径缩小变窄,进一步导致血流状态发生变化。

2 高海拔地区腹腔鏡术后血栓形成因素

2.1 手术因素的影响

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而言,腹腔镜手术需要体外建立人工气腹通道,国内主要通过戳卡进腹后注入CO2气体,通过持续CO2充气创建腹内压显露空间视野。腹内压力达到10~15 mmHg,使腹腔内压力聚升、膈肌膨隆,胸腔压力进而升高压迫纵膈组织,心脏充盈受限,心排出量下降,静脉回心血量减少,下肢静脉被动性扩张;持续的气腹压对腹膜后的血管静脉产生持续压迫,血管内压力持续高压有可能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胶原纤维裸露使血栓形成。最终CO2气腹使下肢静脉回流障碍、静脉血流淤滞、静脉内径增大和血液流速下降,成为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腹腔镜手术根据不同术式需采取不同的体位,不同体位变化对静脉回流影响亦较大,其中以头高脚低位最为明显。国外对LC手术患者术中测定股静脉,气腹压越高股静脉扩张明显、血流速度变慢,头高脚底位更明显。国内等研究结果也已证实。

在高海拔地区手术过程中,气腹可引起血液凝固性等改变也更为明显。杨林等[7]研究手术时间越长术后深静脉形成血栓的危险性越大。有报道LC术后出现明显的凝血系统活性增高、血液具有高凝的特性、诱导凝血活性血小板活化。这提示手术时间越长对下肢深静脉血管刺激越大,将导致血液黏度增高、凝固性增加等一系列改变,使患者术中及术后血栓形成可能性大大提高,这种术后血液流变学改变与手术时间成正比。

2.2 麻醉

全身麻醉后肌肉松弛使周围静脉扩张,肌肉收缩功能降低,下肢的静脉扩展,静脉心血量减少,血流滞留。麻醉药物对凝血功能可能有不利影响,某些麻醉药品会对静脉内皮产生损伤作用进而启动局部的凝血反应,形成微血栓[7]。

2.3 其他高危因素

查阅大量文献发现,患者年龄增大,器官功能逐渐减退,血管弹性下降、脆性增大、血液流速减慢、停留,容易导致血小板聚集,高龄患者多发生血管脂质沉积,促进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术前有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发生DVT的危险性加大3.94倍[7]。国外研究结果,糖尿病可使患者DVT发生风险增加约1.5~2倍。

3 腹腔镜手术后DVT的发生率

对于高海拔地区腹腔镜术后DVT的确切发病率目前缺乏准确数据。国内研究表明对于术前、术中行预防性干预治疗组术后DVT的发病率仅为1.7%,而对照组为9.1%[8]。结合高海拔地区高原环境对人体生理变化影响,推测高海拔地区腹腔镜术后DVT的发病率相对于平原地区较高。国外报道DVT发生率变数较大,具体分析原因可能是每个实验研究方法、标准林林总总,没有形成标准的系列研究;其次,现在手上复杂、所需时间长术后DVT发生率相对升高,术前、术中行针对性的预防治疗可以降低DVT的发生;最后,术后部分患者虽有静脉微血栓形成但没发生DVT临床症状,无法纳入统计指标。

4 预防措施

目前预防术后下肢DVT有机械性预防和药物性预防。机械性预防主要是物理加压方面操作,通过外部加压增加血液回流,较少下肢深静脉内血液过多留滞,但机械性预防措施不能预防静脉内已形成的血栓脱落,造成进一步栓塞的风险,对高危患者提前行相关检查是必要的。机械性预防措施较多如:间断气囊压迫(IPC)、弹力袜(ES)、下肢分段加压绷带(LB)、间断腓肠肌电刺激(IECS)。此外,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技术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预防DVT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高海拔地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血栓的发生[9]。

综上所述,高海拔地区行腹腔镜术后DVT发生是客观存在,合并有血栓高风险患者发生率更高。对于合并有高危风险拟行手术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重视治疗基础疾病,围手术期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弹力袜、压力绷带加压等机械性措施,并根据病情酌情给予抗凝治疗,手术中尽可能避免头高脚低体位,控制气腹压力在10 mmHg左右,对于需此体位患者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尽量避免使用止血药物,预防血液高凝状态。术后鼓励患者床上腓肠肌的功能锻炼,并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如术后患者表现有患侧肢体肿胀、皮温升高伴有活动时或静息时疼痛,应积极完善彩色多普勒等必要检查,早期发现并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 任晓明,巴 军,马长福,等.高海拔地区下肢骨折术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防治[J].高原医学杂志,2006,16(3):28.

[2] Irarrázaval S,Allard C,Campodónico J,etal.Oxidative stress in acute hypobaric hypoxia[J].High Alt Med Biol,2017,18(2):128-134.

[3] Pichler Hefti J,Leichtle A,Stutz M,et al.Increased 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 and oxidative stress at extreme altitude[J].Eur J Appl Physiol,2016,116(4):739-748.

[4] Souvannakitti D,Peerapen P,Thongboonkerd V.Hypobaric hypoxia down regulated junctional protein complex:Implications to vascular leakage[J].Cell Adh Migr,2017,11(4):360-366.

[5] Gupta N,Ashraf MZ.Exposure to high altitude:a risk factor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J].Semin Thromb Hemost,2012,38(2):156-163.

[6] Kim M,Alapan Y,Adhikari A,etal.Hypoxia enhanced adhesion of red blood cells in microscale flow[J].Microcirculation,2017,24(5):10.

[7] 楊 林,蔡 端,祁光裕,等.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裕临床杂志,2009,16(6):425-428.

[8] 王福利,董青川,赵至成,等.高海拔地区腹腔镜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防治[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20):2215-2217.

[9] 解智超,陆卫生.高海拔地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老年患者血凝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24):464-465.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高海拔地区预防措施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果树“倒春寒”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小学生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适应高海拔地区荞麦高产栽培技术探究
加快藜麦栽培技术推广 促进高原特色农业升级
高海拔地区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无人机巡视精益化研究
高海拔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