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2-24王晓初
王晓初
摘 要:非营利组织作为除政府、营利组织以外的社会组织,近几年已经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形成了“政府-非营利组织-市场”三足鼎立的局面,其活动遍及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发展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非营利组织的财务问题是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非营利组织遇到的越来越多的问题与财务管理有关,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有赖于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的改革和完善。本文分析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借鉴企业(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提出解决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对策
一、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非营利组织的内涵
非营利组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他们提供服务是服从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奉献。也就是说,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组织。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
非营利组织已经在满足社会需求和建立公共精神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水平却远远不及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发展。许多非营利组织因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而推迟了发展的脚步,甚至因为财务管理的种种问题而难以持续经营。因此,当前需要加强对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研究,从而促进非营利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一)缺乏财务管理制度与财务体系
财务制度尤其是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以固定资产为例: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的不健全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首先,固定资产的构建、验收、入账时间与实际不符合,部分固定资产没有验收入库就登账,或是登账后迟迟不入库,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其次,验票不验货。大多数非营利组织没有成立专门机构对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负责验收,使货物的验收环节存在极大漏洞。再其次,偏重金额的验收,忽视质量的验收。部分不合格资产仅由于账目金额相符被当成合格资产验收入库,使非营利组织资产质量难以保证。然后就是,验收时间不及时。对于货款已付的固定资产,购入了很长时间却没有进行验收入库,或者财务核算时因没有验收部门的固定资产入库单而漏记固定资产,造成固定资产流失。最后,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准确,造成固定资产的虚增或虚减,式实物与价值不符。对报废固定资产不做报废核销手续,造成账实不符。
(二)财务信息透明度低
一些非营利组织运营不规范、财务操作混乱,直至做出严重的败德行为,这不仅直接影响到非营利组织当期的筹资效果,更降低了非营利组织的公众信任度,从而影响非营利组织的长远发展。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非营利组织财务不透明,至今国内有关管理部门对非营利组织没有公开披露财务账目和报告运营状况的要求。
(三)筹资形式单一且资金匮乏
资金不足是长久以来非营利组织阻碍自身发展的一大难题。非营利组织的经费一般来源于政府拨款、社会捐助和提供服务的收入。我国现阶段非营利组织正处于从政府领域向公众领域的过渡时期,政府能够提供的拨款数量大幅下降,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只能靠自筹资金、社会捐助和一定的服务收费。但由于非营利组织在资金筹措和运作能力上存在着能力欠缺的问题,价值非营利组织内部治理不足,信息不透明等问题的存在,导致社会对捐款缺乏信心,社会收入更加匮乏。在缺乏经济利益存在的条件下,容易导致非营利组织缺乏筹资吸引力和筹资责任机制,这一财务特性也使得现时期没有形成专门针对非营利组织的融资服务体系,这是非营利组织难以从银行或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的重要原因。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来源主要为提供服务收入、会费收入以及捐赠收入,这一资金来源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会计监管必然会出现“真空”现象。因其不属于政府职能部门,不需要财政拨款,所以政府对其监督缺乏力度;同时他又不属于市场经济部门,不受税法、工商等部门的强制性社会审计,这样非营利性组织的财务管理将游离于外部审计监督监管之外,久而久之,势必会造成内部财务核算及管理的涣散松懈,带来财务风险。
三、加强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收入管理
收入管理是非营利组织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我国非营利组织必须建立健全收入管理制度,坚决做到款项由财会部门或制定的授权部门的专人收取,任何部门、个人均不得经手现金和银行存款,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收据的盘点清查。
(二)建立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是改进预算管理工作。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并监督检查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非营利组织要根据其工作目标,进行深入调研与科学核算,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代替原有的“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准确核定所需拨款的额度,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严格按预算办事,对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追踪、监督和评价。二是严谨支出管理。非营利组织的支出按支出的用途分为行政支出和项目及活动支出分别进行管理。行政支出的管理应当厉行节约,尽可能控制行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行政支出所占比重过高,说明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非营利组织难以持续发展。当然,行政支出所占比重过低,同样不利于非营利组织的持续发展。
(三)加强监督力度
首先需要政府监督,应完善和改进《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其次,非营利组织应该定期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随着非营利组织财务透明度的提高,政府部门、社会公众以及资源提供者等对组织的正常运转将实施更为有效的监管,非营利组织的效率和公平性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保障。最后,提高公众监督意识,让社会公众参与到非营利组织的决策、执行和反馈环节中,并可以通过公众听证会等方式增加非营利组织的透明度。
(四)积极扩展筹资渠道
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问题成为非营利组织发展的首要问题,解决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资金问题,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完善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为非营利组织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非营利组织本身要拓展自己的筹资渠道,扩大自创收入,可以进行商业投资,对非营利组织来说,投资是一种重要的筹资方式。例如慈善基金會可将闲置资金投入到房地产、股票或者期货市场去实现资金的保值与增值。当然非营利组织进行商业投资必须遵循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和合法性的原则。非营利组织在开展实现其社会使命的主要业务活动的同时,还可以从事一些相关的经营活动,将获取的收入用于组织的发展壮大,以便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五)建立绩效评估、完善权责分工
首先,我国非营利组织建立合理绩效评估体系,严格规范评估程序。财务绩效评估是指通过选取合理的财务指标和相关的非财务指标,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一定时期内各职能部门的绩效进行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价,从而反映组织在评价期内的财务运行状况及其财务绩效。通过建立绩效评估体系,使资金和绩效挂钩,可以逐步实现对资金从“注重资金投入”的管理转向“注重支出效果”的管理。其次,我国非营利组织明确分工,职权分离。加强财务控制,立健全财务制度,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科学地设置会计账户,及时算账、记账、报账,核算程序规范,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等,账表相符,及时反映资金的收支情况。健全内部制度,规范标准的会计记录,严格的定额核对。加强内部审计,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提高会计信息准确性、保证资产完整性、保证财务活动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