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名镇志的编写

2018-02-24杨开明

青年时代 2018年35期
关键词:思路原则

杨开明

摘 要:地方志是以保存地方历史资料为目的,作为地方文献的一种,其对于大多数群众而言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虽然绝大多数群众认为名镇志对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对名镇志的编写与利用了解较少。多数名镇志字数高达百万字,甚至数百万字,名镇志的编写需要花费作者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需要广泛调研,谨慎选材。本文对名镇志的编写原则、思路等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名镇志;思路;原则

名镇志主要是对地方历史事件、自然环境、风土人情进行记录,综合性较强。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镇志的修编工作尤为重要。编写名镇志的过程中,修编人员需要客观、真实地记录村落文化以及重要事件,使镇志的阅读者可以在阅读后了解名镇发展的经济模式、发展历程等,同时修编人员也需要采用新思路、新方法修编名镇志,与时俱进,拒绝墨守成规。

一、修编名镇志的重要性

(一)弥补原有内容的缺陷

在我国,大部分镇的名镇志数量众多,他们编写的时间不同,编写的内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之修编工作耗费的时间与人力较多,造成大部分名镇志的篇幅有限,无法较为全面地记录历史事件。此外,由于不同作者认知水平的差异,部分作者认为这件事的重要程度较低,认为不应该记录在名镇志上;但是部分作者认为其对本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加以记录。修编名镇志可以及时对过去名镇志不足的地方加以补充或修改,尽可能地详细、客观记录乡镇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风土人情以及事件等,使名镇志的内容更为充实,参考价值更高。

(二)提供可靠、客观的参考资料

与行业志、专业志不同,名镇志的取材资料基本来自于民间,收集整理完毕后再逐层上报。由于名镇志的参考资料多来自民间,修编人员所取得的参考资料通常较为详细,参考资料的可靠性也较高。部分城志在修编的过程中需要对管辖范围内的镇各项情况进行了解,这就需要名镇志提供镇的具体参考数据[1]。可以说,城志的修编工作离不开名镇志,名镇志为城志提供了可靠、客观、详细的参考资料。

(三)为领导熟悉地方情况提供参考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在面临转型,是我国经济发展十分关键的阶段。党中央以及地方政府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开展工作,而是需要具备长远的目光,基于地方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以及经济发展规律等组织工作,制定地方发展规划。倘若名镇志可以客观、详细地反映当地风土人情、历史事件、经济文化建设等情况,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名镇志对地方建设情况了如指掌,制定科学的经济决策与发展规划。近年来,多数地方政府利用地方志、名镇志展开农业建设、水利工程选址、地震预报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少走了弯路[2]。

(四)保护历史文化

伴随着城市化发展,部分小镇面临着消失的问题,小镇的消失极有可能意味着地方民俗文化的消失,小镇居民精神寄托的祠堂也可能消失。一旦名镇的历史文化消失,无论后代如何努力也无法恢复,这就体现了名镇志的重要性。如同中国的“二十五史”一般,如果没有历朝历代的史官对当时的事情予以记录,对前人的史书进行总结,五千年后我们无法得知历史的真相。在小镇消失之前修编名镇志可以保护小镇的历史文化。

二、名镇志的主要特征

(一)编写的连续性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十分重视镇志的编修工作,统治者会颁布诏令,令地方积极配合镇志的编修工作。镇志的编修工作一直延续至今,不曾间断,我国大多数地区鎮志的编修工作经常定期开展。王溥的《唐会要》记载:“建中元年(780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请州图每三年一送职方,今改至五年一造送。如州县有创造及山河改移,即不在五年之限,后复故。”[3]唐代镇志等方志需要每三年编修一次,后来在统治者的授意下改为五年一次,但如果镇的地理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地方官员就要随时编修,并上报至中央。从明朝开始,统治者对名镇志的编修工作日益重视,地方政府时常开展方志的编修工作,明代统治者下令地方志七十年一编修。虽然地方政府在执行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迫于中央的压力,仍会开展镇志等方志的编修工作,确保了镇志编修的连续性,使后人有史可考。

(二)记载内容的广泛性

从历朝历代编修的镇志来看,其记载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主要包括了记载对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水文情况、自然资源、地方文化以及历史事件等。就如仓修良在《方志学通论》中指出:“方志学记载的内容十分广泛,非常丰富,单就这点而言,可以说没有一种著作可以与它相比。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山川水利、物产资源、典志沿革、贡赋徭役、风俗习惯、各类人物、宗教寺院、科举学校、艺文著作、阶级斗争、经济发展、天灾人祸、奇闻异事,无所不有。”[4]从中国现有的镇志来看,镇志编修种类繁多,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会不断丰富镇志的内容。

(三)突出地方特色

镇志的记载对象为某一小镇,目的在于全面记录地方的各项事务,内容基本不会超过某一小镇。隋唐时期,统治者明确规定,地方的方志、图经需及时上报编修地方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记载范围基本为编修地方的故事。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具有显著的地方特点,这一点在历朝编修的方志中也能看出。从历史典籍中可以看出,福建、浙江等地区的镇志会记载明朝时期沿海倭寇猖獗的情况,以及小镇受到倭寇侵扰的情况。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还会记载编修地区的特产、小吃等,以《徽州府志》为代表。

(四)体裁多样

镇志的体裁可分为两种类型:细目并列与分纲列目。细目并列的基本形式是无统纲属,具有工作量小、检索方便、提纲清晰的特点,但是整体结构较为松散,难以适应工作量大编修的要求。分纲列目主要指先设一级提纲,然后根据编修内容逐级添加提纲,具有查阅方面、结构严谨、内容清晰的特点,清代后期逐渐成为镇志编写的主流,一直延续至今。

三、名镇志资料收集范围

名镇志资料的收集一般要广征博采,即通过不同的渠道、方式最大限度地收集资料,不能仅仅参考文献资料,需要以社会调查、座谈会等形式搜集实物资料,弥补文献资料的缺陷。一般来说,名镇志资料的收集范围主要包括:实物资料、文献资料以及口述资料,本节将简要阐述上述资料的收集方式。

(一)实物资料

在修编工作正式开始之前,修编人员需要积极动员镇民,并通过报纸、电视、手机等渠道通知居民资料采集工作,呼吁居民提供粮票、古董、老式收音机等实物资料。搜集完毕后,对实物资料的类型、数量、时间等都需要详细记录,并交给专人妥善保存。

(二)文献资料

名镇志的文献资料主要由档案、历史年鉴、历史工作总结以及其他地方志等组成。在编修前,修编人员可以前往当地的教育部门查阅学校升学资料;前往人力资源保障局查阅居民社会保障享受情况;前往统计局查阅区域人口数据等。以《杨柳青镇志》为例,该书记述天津市杨柳青镇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等,同时镇志还附有古碑文、历史手稿等图片,突出了当地的特色[5]。

(三)口述资料

一般情况下,地方童谣、生活习惯、家族历史等往往以口述资料的形式呈现,这是因为上述内容少见于档案、其他村志中,如果需要较为详细地了解只能实地走访,前往当地走访老一辈的居民。通过个人访谈、实地走访以及座谈会的形式收集口述资料。

四、名镇志的基本内容

(一)居民生活情况

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大部分小镇居民往往面临着食不果腹的窘境。新中国成立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在1959-1961年间,我国因为大跃进运动等其他因素影響导致全国性的粮食短缺,不少居民沦落为乞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上世纪80年代初期,部分地区尝试将土地承包给每家每户,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与雏形。当地居民曾签下“生死状”,互相约定照顾对方的亲属。目前,“生死状”已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1978年,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明确地将土地的所有权以及经营权分离,承包农户只享有土地的经营权。在土地改革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我国土地作物产出数量明显增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缓解了居民温饱问题。针对我国农业投入不足、农民生活条件不高的问题,我国实施农业补贴政策。对于镇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实施合作医疗制度,小镇居民最高可以报销80%以上。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较好地感受到居民新旧生活的对比情况。

(二)小镇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名镇志需要客观、真实、全面地记录镇的情况,避免读者在阅读后对镇的情况依旧一知半解。第一,自然环境方面,需要全面记录名镇的地理位置,例如中国某省某市某区,东经多少度、北纬多少度。同时,对于镇中的水文情况、地形情况等也要明确记录。例如,镇中共有多少条河流,共有多少座水库等,河流在小镇的什么方向,长度以及季节水位变化情况等。第二,人文环境方面。第一,人员分布情况。名镇志中需要明确指出本镇共有多少个区,单位行政区的人口数量,并对各个街道每个家庭成员的年纪、外出务工情况进行调查与记录。第三,小镇的交通情况。名镇志中应记录小镇的每一条公路,以及交通情况,最好是记录不同时期的公路修建情况、交通量等,便于读者比较。第四,街道的布局以及房屋建筑的特点。名镇志应该包括所有街道的名称、线路分布情况,如果街道名称变化较大,可以绘制不同时期的图表加以说明。第五,对小镇的风俗以及民俗活动详细记录,具体记录每一民俗节日的组织活动、饮食习惯以及时间等。如果小镇内有大型的家族祭祀活动,编修人员需要在名镇志中说明家族祠堂的成建年代、规模、祭拜人物、目的、活动基本流程等。

五、名镇志篇目设计

(一)篇目设计的原则

第一,篇目设计整体性的原则。名镇志在编修过程中需要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划分,将相似或相同的信息归纳在一起,类为一志。第二,篇目设计的合理性原则。无论是镇志还是其他地方志,在编修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篇目,提纲既不能太细,也不能太粗。例如,若镇的制瓷产业很有名,编修人员不能以偏概全,用“文化产业的繁荣”这类题目作为类目标题,需要进一步细化。第三,篇目设计客观性、真实性的原则。编修名镇志时需要突出地方特色,即编修地点为什么有名?与其他小镇的区别是什么?所以不能生搬硬套其他镇志的内容与形式,需从实际情况出发编修内容、设计篇目,突出地方特色。

(二)篇目结构方式

1.条目体。该类型的篇目结构一般有两个层次,即条目与类目。部分条目体的镇志的篇目设置了以下的条目:一、自然环境。这一章节下面分设水文情况、自然灾害、地理位置等章节。二、镇民生活。该章节分设家族分布、人口分布、职业分布等章节。

2.章节体。在对已采集的资料分类的基础上使用章、节等格式分类编写。章节体具有层次分明、内容清晰等特点,但是对大量资料细分时可能需要不断增加章节,造成名镇志层次较多的情况。小编体与大编体是章节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编体结构通常以3层分类的事物为主,将其作为1级科目,可以优化文章的层次结构[6]。大编体主要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等顺序编修镇志,为平列设置的方式。大编体具有逻辑清晰、层次明确等特点。部分名镇志采用中小编结合的体系,这一结构是在二级事物下设置平列篇目,弥补了小编体结构的不足,使文章结构清晰,灵活性较好。

六、名镇志的编写方法

在编写名镇志的过程中,编修人员需要明确名镇志的记载范围、记载方式,是以宏观角度记事,还是以微观角度记事。一般来说,小镇的规模不大,人口数量不多,所以优先采用微观记录的方式。比如:该镇2015年3月举行了祭祖活动,记载的内容不够具体,应该为该镇2015年3月18日由李XX组织本家族20人在该镇东南位置的李姓祠堂于上午10点举行祭祖仪式,祈求祖宗庇佑。需要将事情的目的、时间、人物、地点等都清晰、准确地记录。其次,关注本镇特有的事件,突出“名”这一特点。例如,本镇在某一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以及获得的荣誉等等,在记录过程中也要真实、客观、层次分明。以土地改革为例,本镇什么时间开始进行土地改革,什么时候将土地分包给农户。各个时期有多少农户承包土地,当年粮食的产量共计多少,什么时候将土地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土地改革中出现了什么问题,问题出现的时间、地点、严重程度等,并详细记录政府、民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措施。与此同时,附上照片与访谈记录等,进一步充实名镇志的内容,体现其客观性与真实性。名镇志的编写可与地方文化建设活动相结合,不断完善名镇志的编写方法,优化编写内容,提高地方资料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余永全.《浅谈编纂出版乡镇志书的意义》.《巴蜀史志》,2015(5):52-53.

[2]李进.《对传统文化的再挖掘——浅谈村志编纂的意义》.《卷宗》,2017(10):9-10.

[3]王溥.《唐会要》.中华书局,1955.

[4]仓修良.《方志学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

[5]来新夏.《评《杨柳青镇志》蓝本》.《中国地方志》,2004(10):4-5.

[6]陈旭《浅谈乡镇志的篇目设置》.《新疆地方志》,2016(3):9-13.

猜你喜欢

思路原则
不同思路解答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超越伤害原则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