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8-02-24叶萍
叶萍
摘 要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是幼儿每天所处、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和个性发展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自身独特的途径-幼儿园环境创设。通过幼儿园对环境创设的要求,才能促进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幼儿心理;心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7-0036-01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专门机构,创设良好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园教室的环境是幼儿最为熟悉的,幼儿每天都生活在其中,每天看到的、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班级的环境了。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是幼儿素质教育追求的整体目标。为此幼儿园环境必须采取显性和隐性的各种手段,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开展的重要场所,其环境创建将会直接影响幼儿教育质量和水平,并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在幼儿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关注的今天,幼儿园已经将环境创设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被作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环节,被人们所认识。想要进一步提高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质量,就必须把握好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作用和其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改善。同时,幼儿时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黄金时期,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和特点制约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全过程,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自身独特的途径。
一、环境创设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对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我们不仅要为幼儿创设清新、直接、丰富和优美的生活物质环境,诸如改善空气、饮水、居住与活动场所的环境条件;改善膳食结构及进食环境;更要净化社会大环境,消除不良文化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危害,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端正教育态度和方式,为幼儿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和平等的心理气氛,创造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关爱和民主的教育环境,使幼儿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人格得到尊重。
许多研究表明:和谐的师幼关系将对幼儿社会性观念的初步形成、口语能力、个性以及智力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全面渗透
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好幼儿一日生活,不仅有利于幼儿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活秩序,也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培养其独立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日常生活常规指导和训练,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应充分利用一日常规生活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师要善于挖掘和运用蕴涵在教学内容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整个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使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能体现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维护。
三、开设课程
根据幼儿园大体环境创设的主路线与目标,对幼儿开设以课程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活动性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突出的特点,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是其优势、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都不同于一般教育,重视幼儿直接经验的获得和实践的锻炼,强调幼儿心理素质的整体提高,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理想的有效的载体。
隐性课程也是其必要的组成部分,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必须树立大课程观念,把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于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实施中。
心理学家张春兴指出: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于学校。而儿童心理发展取决于儿童所处的心理环境。早期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很大,能有意识的影响幼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所以需要多给孩子提供与同龄人交往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幼儿园可以通过充分考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目的性,充分利用资源,为幼儿创设能提高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生活与学习空间。
总之,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幼儿园环境创设,就必须以“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和材料”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环境材料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使幼儿园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