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经典诵读氛围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018-02-24陆爱凤

读写算 2018年17期
关键词:持之以恒爱国教育审美能力

陆爱凤

摘 要 经典诵读在小学教育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它能让少年儿童明心见性、受到处世教育、受到美的熏陶。

关键词 爱国教育;操守培养;价值观;审美能力;持之以恒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7661(2018)17-0029-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曾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孩子们去传承,使孩子们成长为人格健全的、具有高度人文素质修养的社会主义复合型人才。

一、诵读国学经典,和先贤先哲对话

我们推荐给学生诵读的有《弟子规》、《三字经》、《孟子》、《论语》等等精选篇目。从这些经典中,我们能和先贤先哲对话,看到他们的生活,感悟到他们的思想,拓展学生的视野。如《弟子规》中“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隔着书页,隔着厚重的历史,在书声琅琅中,孩子们受到了伦理道德教育,学会怎么处世。譬如“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在《三字经》中,有许多规范小学生言行的,教育学生发愤读书的句子,“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孩子们从这些经典作品中懂得了勤奋好学的重要。

二、诵读诗词曲赋,感受爱国主义和道德操守

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读来难道不会使人心潮澎湃吗?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读来难道不会使人对拘泥于蝇营狗苟的一己之私自惭形秽、惭愧不已吗?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这些爱国志士在自己的人生征途谱写了一支又一支悲怆的、嘹亮的、激昂的交响曲。这也是经典作品长盛不衰充满活力、充满魅力的重要因素。“位卑未敢忘忧国”向学生传递了一种深沉的爱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教育学生要有坚定的、高洁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给学生展示了一种博爱、无私的宽广胸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让学生明白生存的意志。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给学生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规范了他们的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诵读名篇名作,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欣赏水平

(一)经典作品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给予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艺术熏陶。在《声律启蒙》、《千家诗》中,学生通过诵读和理解,能初步学习到吟诗作对的方法。一些古诗文选,给了学生美的熏陶和享受。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明代胡应麟赞誉这首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经典作品能够让孩子们不断地积累语汇,培养语感,也拓展了眼界和思维,加强了对孩子们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现在的小学生中,有不少是留守儿童,也有不少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心理健康有时会出现状况。有的学生个性脆弱,缺乏自信,缺乏宽容,也缺乏沟通,并且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我所教的班级中,近期就出现这样一个典型事例。有个女生父亲在外地打工,母亲在家乡附近县城一个快餐店上班,白天辛苦一天,晚上没能与女儿好好沟通相处,结果孩子闹情绪,与母亲吵架,并赌气不去上学。我及时进行了家访,采用一些经典作品中的事例,来教育她要懂得对母亲感恩、要尽孝道、要热爱学习。

我和她一起回忆孟郊的《游子吟》,吟诵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恩情是拼命报答尚且不足的,何况与母亲吵架赌气使她伤心呢!我还向她讲述了“卧冰求鲤”的故事。晋朝有个叫王祥的人,他的继母喜欢吃鲤鱼。在一个冰冻三尺的冬日,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着身体卧在冰上,浑身冻得直打哆嗦,并诚心祷告鲤鱼的出现,结果如愿以偿。古人如此重孝道,不是感天动地吗?《三字经》中有云“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我又引导她温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所为”,教育她学习的重要性,逃学行为是多么的不应该。最后她的心结终于打开,原谅了母亲的粗鲁,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下午就开心地上学了。

四、掌握科学方法,调动诵读经典的积极性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涉及到古文这一块,我们还是应该竭力避免学生出现“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诵读状态。我们教师在督促小学生进行诵读时切莫偷懒,任凭学生枯燥无味地朗读,不加任何指导和解说。实际上,为了能充分调动他们诵读经典的积极性,我们可以设计课件,做好导入工作,让或优美或新颖有趣的画面一下子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岂不是事半而功倍?我们要抽出时间对经典作品做详细讲解,让他们明白作品中言辞、人物、故事后面的内涵,让学生理解其然,进而理解其所以然。这也能避免学生在不理解句义、文义的情形下越读越枯燥乏味直至放弃。只有让学生理解了经典作品的涵义,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教化作用,也能让学生越来越有兴趣诵读——而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

经典诵读让学生在愉快的欣赏和诵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文素养的熏陶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子子孙孙巨大的精神文化宝库,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拥有不可磨灭的光辉。只有不断地继承,不断地发扬光大,才能让中华民族精神永世长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而对经典作品的诵读、研读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少年强则国强”,所以,让我们一切从娃娃抓起,从小学生抓起,中华少年继往开来,民族复兴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持之以恒爱国教育审美能力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学军事教育中的理性爱国教育
大学军事教育中的理性爱国教育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赏识:管好班级的“利器”